一、A型题
1.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急性应激障碍
A.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B.应激源消失后病程不超过6个月
C.一般不影响社会功能
D.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个月
E.持续性警觉性增高
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选项A、C、E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要点,选项B是适应障碍的特点。应激相关障碍一般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2.关于适应性障碍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明显的苦恼
B.情绪与行为异常多在应激源发生后3个月内出现
C.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
D.应激源消失后,症状持续不超过6个月
E.精神病性症状常见
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适应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①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②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精神障碍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③以抑郁、焦虑、烦恼、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且有行为方面的退缩或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④精神障碍一般发生于心理社会刺激发生后的1~3个月内,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半年;⑤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经过个体的调整形成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因此,D为正确答案。
3.应激相关障碍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共同之处在于
A.暗示治疗有效
B.反复发作
C.精神症状内容与创伤无关
D.症状表现为夸张色彩或表演色彩
E.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正确答案:E解题思路:癔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均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癔症在日常应激下起病,症状具有夸张性、表演色彩、暗示性,反复发作是癔症诊断的特征症状。
4.关于感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原发者多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表现
B.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关系亲密
C.被感应者对原发者有依从性
D.被感应者的症状与原发者基本雷同
E.原发者文化程度多偏低,被感应者多年龄较高,文化程度高
正确答案:E解题思路:感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包括:①原发者多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表现;②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关系亲密;③被感应者对原发者有依从性;④被感应者的症状与原发者基本雷同;⑤当原发者症状缓解后,被感应者的症状往往亦可随之减轻或消失。临床观察发现,原发者多为年龄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有较好的智慧,并具有坚强的人格特征,被感应者的文化程度多偏低。
5.患者女,16岁。既往体健。某日与父母一同旅游,途中发生车祸,其父母双亡。患者仅受轻伤,包扎伤口时,突然大哭大叫,扯掉绷带,往医院外冲,口中大叫爸爸妈妈,行为冲动,表情恐惧。最可能的诊断为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癔症
E.躁狂状态
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急性应激障碍因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被强奸、亲人死亡等)后急性发病,在受刺激后数分钟,通常在1小时内出现。
二、B型题
(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茫然"休克状态,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
B.心理、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趋向慢性化
C.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D.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伴情绪障碍
E.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
6.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一期
7.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二期
8.Kaplan应激理论应激反应第三期
正确答案:6.A,7.D,8.B解题思路:Kaplan将应激的后果归纳为三期:第一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第二期以明显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或暴怒等表现;第三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其结果可出现以下两者之一: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心理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并可能趋向慢性化。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和无目的的凌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绪障碍则是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临床症状变化大,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
B.病程较长,有循环发作趋势
C.病程短暂,与突发创伤性事件关系密切
D.持续警觉,回避
E.常见丰富的幻觉,尤其幻视,意识障碍波动
9.情感性障碍
10.急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
11.急性应激障碍
正确答案:9.B,10.E,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