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三道工序。
2、 水制 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常见的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3、 火制 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撩、烘8种。
4、 水火共制 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还要加辅料。包括煮、蒸、炖、淬等。
5、 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第四单元 药性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药性的含义及药性理论的内容。
2.掌握四气的含义、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含义、表示的效用与临床应用。气味配合的原则及综合效用。
4.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表示的效用、不同作用对临床应用指导意义及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5.掌握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及掌握毒性强弱对临床的意义。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调的结果。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扶正,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状态。药物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作用,即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药性是依据用药后机体反映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的。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
一、 四 气搜集整理
1、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2、所示作用
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一般来讲,凡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凡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
上一页]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