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酶的分子组成
①单纯酶:这类酶完全由氨基酸组成,其活性由蛋白质结构决定。
②结合酶:这类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部分组成,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助因子。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活性,只有两者结合组成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决定结合酶特异性的是酶蛋白,而辅助因子起接受或供给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辅助因子有两类:一类是无机金属离子;另一类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中多数是B族维生素或B族维生素的衍生物。
根据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把辅助因子又分为辅酶或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能用透析等简单物理化学方法使之分开的称为辅基,而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用透析法易于使两者分离。
(2)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环球网校整理
①酶的必需基团:酶分子中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
②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能将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区域。它是酶起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由必需基团构成。
必需基团按其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结合基团,其作用是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另一种是催化基团,其作用是影响底物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变化,使之转变为产物。还有些必需基团在活性中心以外部位,维持酶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活性中心的形成,称之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
(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①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②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酶的活性中心暴露或形成的过程。
③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
一是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二是使酶被运输至特定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体内代谢的正常进行。
(4)同工酶
①概念:同工酶是指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特性等不同的一组酶。
②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由H亚基和M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这两种亚基以不同的比例组成五种同工酶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五种LDH同工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含量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形成各组织特有的同工酶谱。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1)酶浓度的影响
在最适条件和底物(S)浓度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的影响环球网校整理
在酶浓度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相互关系,可用矩形双曲线表示。
(3)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0~40℃),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由于酶是蛋白质,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后,酶可发生变性,而降低催化活性。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多数酶最适温度为37~40℃。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
(4)酸碱度的影响
每一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活性不同,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时的溶液pH,称为酶的最适pH。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是通过酶或底物的电离状态,特别是影响酶活性的中心及一些必需基团的电离状态。
(5)激活剂的影响
凡能使酶活性升高或使酶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大多为金属离子,如Mg2+、K+、Mn2+等。
(6)抑制剂的影响凡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抑制作用可分为不可逆性抑制与可逆性抑制。
[
上一页]
[1] [3] [4] [5] [6] [7]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