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共29页
第1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及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多为发作性病程,有复发倾向。
1.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典型表现是忧郁悲观和无趣感。典型病例的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的节律特点,有助于诊断。另外,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降低,可出现自责自罪观念,严重时出现罪恶妄想,还可出现疑病、关系、贫穷和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内容与低落的心境有联系的幻听。
(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生了锈”,“脑子坏了不能用了”。表现出言语减少,语速慢,语音低。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自感精力下降,很容易疲乏。生活被动,活动减少,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严重时连吃、喝及个人卫生都需要督促,最严重时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的木僵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
(4)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症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2.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症状:显著的心境低落,并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4项:①无趣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活动减少或木僵;④自责;⑤思维迟缓;⑥反复的自杀念头或行为;⑦睡眠障碍;⑧食欲减退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2)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本人痛苦。
(3)病程: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的抑郁表现持续至少2周。
(4)排除与鉴别:抑郁症应与抑郁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肝炎等躯体疾病可能伴发抑郁,以及长期使用利血平、可乐定、长春新碱等药物可致抑郁发作),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等疾病患者常伴有抑郁情绪)进行鉴别。鉴别主要根据病史、病程特点表现及相关检查资料综合判断。
3.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①阿米替林、多虑平、麦普替林等经典的抗抑郁药。急性期治疗6~8周。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较多。②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舍曲林等。疗效好,不良反应很少。
(2)电抽搐治疗:适应证为有严重自杀企图者、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者。电抽搐治疗见效快,疗效好。6~10次为一疗程。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3)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
(4)预防复发:经药物治疗临床缓解的患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需6个月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