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等电点(pI)
蛋白质以兼性离子状态存在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血浆的pH为7.4,而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都小于7.4,故在血浆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③电泳
蛋白质阴、阳离子在电场中分别向正、负电极移动。这种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电泳。电泳的速度与带电粒子电荷多少、分子的大小、形状以及电场强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故可用电泳法来分离纯化、鉴定和制备蛋白质。
(2)蛋白质的沉淀
①概念:蛋白质自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②破坏蛋白质胶体溶液的两个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的电荷和水化膜,即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③常用的方法:
1)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称为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一般用盐析法分离出的蛋白质不变性,再经透析除去盐,即可得到纯化的、保持原活性的蛋白质。环球网校整理
2)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加入蛋白质溶液中可使蛋白质沉淀。
3)重金属盐:当溶液pH值大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电离成负离子,可与重金属离子如Cu2+、Hg2+、Pb2+、Ag+等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
(3)蛋白质的变性
①概念: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或破坏,导致某些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1)物理因素:加热、干燥、高压、煮沸、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③蛋白质变性的特点:
1)生物学活性丧失。
2)溶解度降低。
3)易被蛋白酶水解。
④蛋白质变性的临床应用环球网校整理
1)消毒灭菌:如酒精、紫外线、加热、高压消毒等。
2)采用低温、避光保存酶、疫苗、免疫血清等。
[
上一页]
[1] [2] [4] [5] [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