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迅速生成偶氮化合物呈紫红色,故又称之为直接(反应)胆红素。
(4)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
①胆素原的生成:结合胆红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生成游离胆红素,后者再逐步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胆素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成黄色的胆素。
②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形成的胆素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有少量(约10%~20%)在回肠下端和结肠中段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又以原形随胆汁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成黄色的(尿)胆素。
(5)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①血清胆红素
正常人血清中总胆红素不超过17.2μmol/L,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约占4/5。
②黄疸
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即出现巩膜、粘膜及皮肤的黄染,称为黄疽。血清胆红素在17.2~34.2μmol/L之间,则肉眼观察不到黄染,称为隐性黄疸。引起血清胆红素增高,不外乎胆红素来源增多、去路不畅或生物转化障碍三种情况。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临床上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三种类型。
3.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1)血浆蛋白质测定
①常做项目
主要有血清蛋白总量、清蛋白与球蛋白含量与比值(A/G)、血清蛋白电泳、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②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肝对蛋白质代谢的功能状态。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致使A/G下降,甚至倒置。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也降低。
(2)血清酶测定
①常做项目
主要有ALT、AST、γ-GT和AKP等。
②临床意义
1)ALT与AST: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活性均可明显升高。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时以ALT显著升高为主;当肝细胞损伤涉及到影响线粒体膜时,AST显著升高,此预后要比单独的ALT升高更差,故有报道建议用血清ALT/AST比值来判断肝病的预后。
2)γ-GT:原发性与继发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时,该酶活性显著升高。γ-GT在肝硬化时常升高,在急性肝炎时轻度或中度升高。
3)AK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主要通过胆道排泄,其活性可反映肝胆系统的排泄功能。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升高,急慢性肝炎时轻度升高。
(3)胆色素测定
①常做项目:主要有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测定、尿胆素原及尿胆红素测定等。
②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分类及判断黄疸程度。
例题(单选):在血浆蛋白质测定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做的项目:
A 血清蛋白总量 B 清蛋白与球蛋白含量与比值(A/G) C 血清蛋白电泳
D 纤维蛋白原 E 血清总胆红素
答案:E
[
上一页]
[1] [2] [3] [5] [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