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共5页
2008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基础科目一(药理学部分)
一、主要内容
(六)利尿药与脱水药
1.利尿药(1)呋塞米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2)氢氯噻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脱水药:甘露醇的作用及用途
(七)抗过敏药:H1受体阻断药:马来酸氯苯那敏的作用及用途
(八)呼吸系统药:平喘药:(1)氨茶碱的作用、作用机制及用途(2)特布他林作用、机制及用途
(九)消化系统药:抗消化性溃疡药:(1)雷尼替丁的作用及用途(2)奥美拉唑的作用及用途
(十)子宫兴奋药
(1)缩宫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2)麦角新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二、内容讲解
(六)利尿药与脱水药
同学们应重点掌握:1.利尿药(1)呋塞米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2)氢氯噻嗪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2.脱水药:甘露醇的作用及用途
1.利尿药
(1)呋塞米(又名呋喃苯胺酸、速尿)
1)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及皮质部对Cl-的主动重吸收和Na+的被动重吸收,使原尿中的Cl-、Na+浓度增高,而使髓质间液的NaCl浓度降低,从而分别影响了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使大量等渗尿液排出体外,产生强大利尿作用。
2)用途
①各类严重水肿:包括心、肝、肾性水肿。也可用于急性肺水肿,对脑水肿合并左心衰尤佳。
②防治急性肾衰竭。
③加速毒物排泄:常配合静脉输液,可加速毒物、药物的排泄。
3)不良反应
①电解质紊乱:因过度利尿可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及低氯性碱中毒。
②耳毒性:长期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及暂时性耳聋,尤其肾功能减退者多见。禁止与氨基苷类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合用。
(2)氢氯噻嗪(又名双氢克尿噻)
1)作用
①利尿作用:抑制远曲小管近端对Cl-的主动重吸收和Na+的被动重吸收,影响肾脏的稀释功能,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
②抗利尿作用:对尿崩症病人,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提高了远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同时因利尿使Na+、Cl-排出增加,降低了血浆渗透压,使渴感减轻,饮水量减少,最终均使尿量减少。
③降压作用:早期降压作用与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有关;持续用药出现的降压作用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排钠使小动脉壁细胞内的Na+浓度降低,Na+-Ca2+交换减少,Ca2+浓度降低,血管扩张;二是药物降低了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三是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
2)用途
①各类水肿:以心性及肾性水肿较好。
②高血压:单用于轻度患者;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
③尿崩症:常用于肾性尿崩症;也可辅助治疗垂体尿崩症。
3)不良反应
①电解质紊乱:同强效类,但较轻,与强心苷类合用时应注意补钾。
②代谢变化:长期用药可出现高血脂及高血糖,使尿酸增加可诱发痛风。
2.脱水药:甘露醇
(1)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