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共4页
吡喹酮治疗各型血吸虫病的剂量与疗程:
1.慢性血吸虫病 住院患者总剂量60mg/kg、体重以60kg为限,分2天4~6次餐间服。儿童体重<30kg者总剂量70mg/kg.现场大规模治疗:轻、中度流行区用总剂量40mg/kg,一剂疗法;重流行区可用50mg/kg,一天等分2次口服。
2.急性血吸虫病 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儿童为140mg/kg),4~6d疗法,每日剂量分2~3次服,一般病例可给10mg/kg,日3次,连服4d。
3.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病例多数伴有各种夹杂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慢性与晚期患者口服吡喹酮后,药物吸收慢、在肝脏内首次通过效应差、排泄慢、生物半衰期延长,且药物可由门静脉经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故血药浓度明显增高。因而药物剂量宜适当减少。一般可按总剂量40mg/kg,一次或分2次服,一天服完。
疗效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有良好疗效。急性患者按上述剂量治疗,粪便孵化于第18~20d转阴、6~12月远期疗效在90%左右。慢性患者,在轻流行区无重复感染者,6月粪孵阴转率在98%左右,12月时为90%;但在重流行区可能由于重复感染,远期疗效为68%~85%。根据湖北省某重流行区(人群感染率达57%)的观察,吡喹酮按总剂量50mg/kg一次顿服,连续3个疗程,无论EPG示轻、中或重度感染,累计治愈率均达100%。患者均能耐受,无1例发生严重副反应。
药物副作用 一般轻微且短暂,毋需特殊处理,多可自行消退。以神经肌肉和消化系统反应为多见,如头痛、头昏、肌肉酸痛、乏力、眩晕、步态不稳;恶心、腹胀、腹泻,偶有食欲减退、呕吐、肝痛等,少数发生便血(多见于接受一次顿服疗法者)。个别病人出现黄疸、弛缓性瘫痪(补充钾盐后迅速恢复)、共济失调等。少数病人有心悸、胸闷、早搏,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压低、QT延长,偶见房颤、结性逸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等。此外,有个别病人发生昏厥、精神失常、精神病复发、癔病或癫痫发作等。大多为时短暂。极少数(1.1‰)有延迟反应,表现为乏力、头昏、头痛、四肢酸软、失眠、心悸、食欲不振等,大多为可逆性。对伴有严重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未获控制、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肝功能失代偿或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一般暂缓治疗;对精神病及癫痫患者,用吡喹酮治疗亦应极其慎重,并作好相应措施。
(二)对症治疗
1.巨脾症 巨脾型超过脐线,有明显脾功能亢进,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及上消化道出血史者,应积极改善全身情况、为外科治疗创造条件。为降低门脉高压、消除脾亢,巨脾型可作脾切除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或静脉断流术,脾-肾静脉分流术也可选择性地采用。脾切除能降低人体抗感染免疫力,故对仅有脾肿大者一般不主张即行脾切除术。
2.上消化道出血 应予补充血容量,纠正循环衰竭,输血或冷冻血浆,气囊压迫止血。以6~8℃盐水洗胃降低胃壁温度,减少胃壁血流量,灌洗后随即吸出;也可在100ml盐水中加去甲肾上腺素8mg,在洗胃后灌注。垂体后叶素可降低门脉压力,以20u稀释于100ml5%葡萄糖液中静滴,于10~20min内滴完,止血后以0.1~0.2u/min持续滴注维持1天,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肝功能衰竭者慎用。奥曲肽(octreotide,善得定)0.2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以25μg/h的速度静滴能选择性地降低门脉血流与压力,可取代垂体后叶素。三腔管双气囊压迫止血无效者或近期内曲张静脉出血复发者可通过纤维胃镜作硬化剂注射疗法,或作静脉断流术。
3.腹水 控制钠盐和水分摄入。轻型患者对钠、水均能耐受,限制日钠盐摄入量低于2g,一般无需限制水份摄入。中度腹水患者尿钠排泄明显降低,多数仍保持正常排水能力,限制日钠盐摄入量于1~2g,入水量控制在1000ml左右,并结合使用利尿剂,维持钠负平衡。重度腹水患者,对水、钠均不能耐受,如钠摄入量>0.75g(相当于NaCl2g)即可引起水潴留,此类患者日钠摄入量不宜超过0.5g,并适当限制入水量。利尿剂以间歇使用为宜,常用者为安替舒通,可酌量加用速尿或双氢克尿塞。对顽固性腹水病例可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并发症如肝性昏迷等的治疗同门脉性肝硬化。近年来国内应用秋水仙碱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剂量为1mg/d,疗程半年至1年(甚至更长),取得较好疗效,无论在症状、体征、B型超声肝脏图象和病理方面均有改善,患者耐受良好,无明显副作用。中药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亦取得较好疗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明显改善,桃仁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从而促进肝内胶原分解,与虫草菌丝合用效果尤佳,后者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全身支持疗法亦属重要。
【并发症】
(一)肝纤维化并发症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晚期患者并发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者约占2/3以上,曲张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者占16%~31%,可反复多次发生。临床上有大量呕血和黑粪,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即期病死率约15%,出血后可出现腹水或诱发肝昏迷,但后者较门脉性肝硬化或坏死后性肝硬化为少。此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和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者亦不少见。
(二)肠道并发症 血吸虫病并发阑尾炎者颇为多见。流行区患者切除的阑尾标本中找到虫卵者可达30%。血吸虫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时易引起阑尾穿孔、局限性脓肿或腹膜炎。血吸虫病结肠肉芽肿可并发结肠癌、多为腺癌、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三)感染
1.乙型肝炎 血吸虫病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例,合并病毒性肝炎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晚期病例乙肝感染率可达31%~60%,明显高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自然人群。此类患者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临床症状改善较慢,肝功能可长期不正常,病理变化常呈混合性肝硬变。
2.伤寒、副伤寒 伤寒合并血吸虫病时,临床表现特殊:患者长期发热,中毒症状一般不著,血嗜酸粒细胞一般不低,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需同时治疗血吸虫病才能控制病情。
【预后说明】
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说明】
(一)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对病人进行普查和同步治疗。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单剂吡喹酮治疗,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耕牛可用硝硫氰胺(2%混悬液)一次静脉注射,水牛剂量为1.5mg/kg,黄牛剂量为2mg/kg,治愈率可达98%以上。
(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在水网地区可采取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的物理灭螺法,如土埋法等。在湖沼地区可采用垦种、筑坝的方法,在居民点周围建立防螺带等。还可结合水利、水产养殖水淹灭螺,适用于湖沼地区和山区。化学灭螺可结合物理灭螺进行,采用氯硝柳胺等药物,该药对皮肤无刺激,对人畜毒性低,不损害农作物,但对水生动物毒性大,故不可在鱼塘内施药。氯硝柳胺杀螺效力大,持效长,但作用缓慢,对螺卵、尾蚴也有杀灭作用。
粪便管理与保护水源 粪便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如采用粪尿1∶5混合后密封、沉淀发酵,夏季贮存3~5d,冬季7~10d,可杀死虫卵。农村应推广应用沼气池。对家畜的粪便亦应加管理。在流行区提倡用井水,或将河水贮存3d,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min后即可安全使用。
(三)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在于加强卫生宣教、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接触疫水的频度与居民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严禁儿童在河水中戏水游泳。因收割、捕捞、打湖草等不能避免接触疫水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可使用防护用具阻止尾蚴侵入人体,如涂擦防蚴笔(含氯硝柳胺,以脂肪酸为基质,加2%氯硝柳胺和10%松节油制成),一次至少可防护8小时。经常下水、接触疫水面积大的人,宜穿经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染的衣、裤、袜,戴手套等,可防尾蚴感染。经浸渍的衣服,连续使用半年以上,仍有防护作用。
口服药物预防 于感染季节,对重流行区特定人群实施蒿甲醚口服预防(剂量为每次6mg/kg,每半月一次,共4次),证实可降低血吸虫感染率和减轻感染度,并可能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