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主治医师考试普通外科专业骨外科学考试试题十

发布时间:2012-03-19 共1页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大块死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骨膜血管断裂
B.骨的滋养血管栓塞
C.脓肿直接破坏骨组织
D.病理骨折
E.身体抵抗力差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皮质骨的营养贴近骨膜的部分由骨膜下小血管网供给。靠近骨髓腔的部分由滋养血管供给。当脓肿将骨膜掀起时,就使骨膜与皮质骨分离,骨皮质表层即因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脓液进入骨髓腔和骨小管系统后,滋养血管及其分支栓塞,骨髓内的血液供应也被阻断,使骨皮质的内层也坏死。凡与周围活组织尚未脱离的骨坏死,如炎症被控制,建立侧支循环后,有可能复活。若与周围组织游离,则成死骨,大小不等,大的可包括整个骨干。 
 
2.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术的指征是 
A.发热,局部红肿,有死骨及死腔
B.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尚未愈合,有大块死骨
C.有死骨、死腔,包壳形成薄弱
D.死骨分界不清,有死腔与窦道
E.骨包壳充分形成,有死骨、死腔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手术治疗指征:有死骨形成,有骨死腔及窦道流脓。手术禁忌证:急性发作期脓肿尚未形成;有大块死骨但包壳形成不充分。 
 
3.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B.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
C.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
D.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局部分层穿刺
E.X线检查一般在发病2周左右才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急性骨髓炎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局部分层穿刺;X线检查一般在发病2周左右才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 
 
4.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好发部位是 
A.尺桡骨
B.肱骨、肩胛骨
C.胫骨、股骨
D.髋骨、骶骨
E.脊椎骨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常发生于小儿长管骨的干骺端,80%以上为12岁以下的小儿。男女之比约为4:1。下肢发病较上肢多见,最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5.早期确诊血源性骨髓炎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干骺端疼痛及深压痛
C.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D.局部分层穿刺在骨膜下或骨髓腔内抽到脓液
E.X线检查示有虫蛀样骨质破坏及骨膜增生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对早期确诊具有重要价值。可在肿胀及压痛最明显处,用较粗的穿刺针先穿入软组织内,如未抽得脓液,再穿至骨膜下,若仍无脓液,则再深入,穿破骨皮质,进入干骺端骨髓内。切勿一次穿入骨内,以免误将单纯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带入骨内,人为地导致骨髓感染。若抽得脓液、混浊的渗出液或血性液体时,作涂片检查,见有脓细胞或细菌时,即可确诊,并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6.男性,8岁。左大腿下段疼痛、肿胀1周。体温39.5℃,局部皮温高,深压痛,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局部穿刺抽出少量脓性液体。进一步治疗中,下列错误的是 
A.联合运用大剂量抗生素
B.局部制动
C.全身支持疗法
D.局部减压引流
E.病灶清除术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者,即应作局部骨钻孔手术,用以引流与减压。引流越早、越彻底,防止感染扩散和缓解症状的效果越好。可于骨洞内放两根塑料管作连续冲洗吸引治疗。近侧放细管,连接输液瓶滴入抗生素溶液。24小时连续滴入1500~2000ml。剂量相当于每日全身用量的1~2倍。远侧放粗管,头端开几个侧孔,尾端连接负压吸引瓶,然后将伤口作整层缝合,开始冲洗与引流。 
 
7.男性,5岁。突起高热、畏寒3天。查体:体温39.1℃,脉搏118次/分。左侧膝关节明显红肿、压痛,活动时疼痛剧烈,浮髌试验(+)。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A.局部固定
B.大剂量抗生素
C.关节内注射抗生素
D.补充营养,全身支持疗法
E.切开引流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关节切开引流适用于较深的大关节,穿刺插管难以成功的部位,如髋关节。而关节腔穿刺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经关节穿刺及关节内注射抗生素治疗仍未能控制症状,或关节闭式冲洗疗效不佳时,应及时作关节切开引流术。 
 
三、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8-11题共用题干) 
男性,7岁。突发寒战、高热(39.8℃),烦躁不安,诉右大腿下方剧痛,膝关节呈半屈曲状,拒动。查体发现右大腿远端压痛。 
8.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膝关节炎
B.化脓性膝关节炎
C.股骨下端化脓性骨髓炎
D.创伤性膝关节炎 
9.早期确诊主要依靠 
A.患儿高热、肢体肿痛
B.X线摄片
C.局部CT检查
D.化验WBC升高
E.局部分层穿刺抽得脓汁 
10.该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乙型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链球菌
E.无细菌生长 
11.在骨膜或骨髓内抽得脓液后,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局部引流
B.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C.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依结果调整用药
D.局部固定防止病理骨折
E.联合使用大剂量抗生素 
 
 
 
正确答案:8.C;9.E;10.B;11.A 解题思路:1.凡小儿有化脓性病灶,如疖、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寒战、高热,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患肢不肯移动、干骺端深压痛显著,均可初步诊断为急性骨髓炎。2.早期局部分层穿刺有助于确诊,即用骨髓穿刺针,先穿入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软组织内,取出针芯回抽无脓,再套插针芯依次穿至骨膜下、骨髓腔内,切勿一次穿进干骺端骨里,以免将软组织感染引到骨髓腔。抽得血性脓液后,常规涂片找脓细胞及细菌,并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3.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骨膜下抽得脓液时尽早切开排脓,以免脓液在骨膜下扩散造成更多的骨质破坏,或发生脓毒血症。骨膜下虽未抽到脓,但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局部疼痛明显,亦需钻孔排脓,必要时扩大骨窗,骨髓腔减压后,往往疼痛迅速减轻。近年来采用骨髓腔内置管,每日连续滴入1500~2000ml抗生素液,局部用药量约为全身用药量的2倍,入管较细,出管较粗,负压吸引持续2周左右,创口整层缝合,疗效较好。 
 
(12-16题共用题干) 
男性,11岁。因左下肢外伤后疼痛10天,加重伴活动受限、发热3天入院。缘于10天前跑步时撞伤左大腿,明显疼痛,活动受限,卧床休息后稍缓解。3天前疼痛加重,伴发热,体温高达40℃,在当地医院静滴青霉素后无好转,行X线片检查未发现异常。查体:T38.8℃,P110次/分。左大腿周径35cm,右侧32cm,双小腿周径25cm。动脉搏动良好,感觉正常。 
12.入院后即应进行的处理有哪些 
A.立即行血培养
B.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C.查肝、肾功能,血生化
D.保护左下肢,渐行功能锻炼
E.左下肢热敷、按摩
F.物理降温 
13.初步诊断为股骨下段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全身中毒症状,干骺端疼痛及深压痛
B.X线摄片示有虫蛀样骨质破坏及骨膜增生
C.局部CT检查
D.高热、肢体肿胀疼痛
E.局部分层穿刺在骨膜下或骨髓腔内抽到脓液
F.血沉、C反应蛋白、WBC等感染指标升高 
14.此时进行的检查和治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联合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
B.全身支持疗法
C.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D.局部石膏托固定
E.降温、补液及少量多次输血
F.行MRI检查了解局部情况 
15.目前最关键的治疗措施应采取 
A.重复穿刺抽脓
B.及时调整抗生索及用药剂量
C.局部固定防止病理骨折
D.局部骨皮质开窗引流,并持续灌洗
E.防治体液代谢失调
F.物理降温 
16.细菌培养最可能的结果是 
A.白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肺炎双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F.链球菌
G.变形杆菌 
 
 
 
正确答案:12.BCF;13.E;14.C;15.D;16.E 解题思路:1.入院后应完善全身情况检查,尤其注意查WBC、血沉、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积极控制体温,下肢制动,禁止按摩。实验室检查结果:WBC22.44×10/L,RBC3.75×10/L,PLT386×10/L,C反应蛋白182mg/L,血沉110mm/h,血钾3.4mmol/L,血钠130.2mmol/L。2.局部分层穿刺对早期确诊具有重要价值。若抽得脓液、混浊的渗出液或血性液体时,作涂片检查,见有脓细胞或细菌时,即可确诊。2.穿刺未抽得脓液,仅抽出少量不凝血,革兰染色未发现细菌,送细菌培养。患者出现明显寒战,立即抽血行血培养,约5分钟后患者体温达.40℃。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适当的局部处理。应注意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可以再更改敏感抗生素,不可盲目等待错过治疗时间。MRI检查结果显示左股骨中下段髓腔内见多发斑片状长T1和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脂肪间隙模糊,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4.引流越早、越彻底,防止感染扩散和缓解症状的效果越好。可于骨洞内放两根塑料管作连续冲洗吸引治疗。术中骨皮质钻孔后即有少量脓液流出,予开窗引流,脓液送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埃希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 
 
四、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7-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化脓性关节炎
D.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E.急性脓肿 
 答案 A B C D E 17.男性,16岁。右股外侧局限性红肿热痛10天,伴发热。局部有波动感,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诊断是 
  答案 A B C D E 18.女性,17岁。左膝关节肿痛半个月,伴高热,局部皮肤温度高,拒动。浮髌试验阳性。诊断是 
  答案 A B C D E 19.男性,48岁。双髋关节疼痛4年,加重5个月,跛行。4年前,因患角膜炎曾长期服用激素。诊断是 
  答案 A B C D E 20.女性,32岁。晨起双手指关节僵硬,活动时疼痛,关节肿胀、压痛。X线检查显示指关节周围软组织阴影肿大,骨质疏松。诊断是 
  答案 A B C D E 21.男性,10岁。突然发热,伴左大腿内下部持续性剧痛半个月。拒按,膝关节不肿,无压痛,浮髌试验阴性。白细胞计数增加。X线检查见股骨下端骨破坏。诊断是 
 
 
 
正确答案:17.E,18.C,19.D,20.B,21.A 解题思路:4.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表现,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 
 
五、案例分析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提问,请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和提示信息,在每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出全部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可能为一个或多个,根据选项的重要性而得分权重不同,选对正确答案得分,选错答案扣分,直至扣至本问得分为0(注:案例分析题答题在机考中不可逆,即答完一问后不能返回修改)。 
(22-26题共用题干) 
男,11岁。因左下肢外伤后疼痛10天,加重伴活动受限、发热3天入院。入院前10天跑步时撞伤左大腿,明显疼痛,活动受限,卧床休息后稍缓解。3天前疼痛加重,伴发热,体温高达40℃,在当地医院静滴青霉素后无好转,行X线片检查未发现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检:T38.8℃,P110次/分,左大腿周径35cm,右侧32cm,双小腿周径25cm。动脉搏动良好,感觉正常。 
22.入院后即应进行的处理有哪些 
A.立即行血培养
B.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
C.查肝、肾功能,血生化
D.保护左下肢,渐行功能锻炼
E.左下肢热敷、按摩
F.物理降温 
23.提示:急行抽血检查,结果示WBC22.44×10/L,RBC3.75×10/L,PLT386×10/L,C反应蛋白182mg/L,血沉110mm/h,血钾3.4mmol/L,血钠130.2mmol/L。拟诊断为股骨下段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哪项 
A.全身中毒症状,干骺端疼痛及深压痛
B.X线摄片示有虫蛀样骨质破坏及骨膜增生
C.局部CT检查
D.高热、肢体肿胀疼痛
E.局部分层穿刺在骨膜下或骨髓腔内抽到脓液
F.血沉、C反应蛋白、WBC等感染指标升高 
24.提示:经局部分层穿刺未抽得脓液,抽出少量不凝血,革兰染色未发现细菌,送细菌培养。患者出现明显寒战,立即抽血行血培养,约5分钟后患者体温达40℃。此时进行的检查和治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联合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
B.全身支持疗法
C.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D.局部石膏托固定
E.降温、补液及少量多次输血
F.行MRI检查了解局部情况 
25.提示:急诊行MRI检查,结果显示左股骨中下段髓腔内见多发斑片状长T1和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脂肪间隙模糊,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目前最关键的治疗措施应采取 
A.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B.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依结果调整用药
C.局部固定防止病理骨折
D.局部骨皮质开窗引流,并可行持续灌洗
E.穿刺抽得脓液方能行手术治疗
F.MRI显示有明显的病灶方能行手术治疗 
26.提示:术中骨皮质钻孔后即有少量脓液流出,予开窗引流,脓液送细菌培养和做药物敏感试验。细菌培养最可能的结果是 
A.白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肺炎双球菌
D.大肠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F.链球菌
G.无细菌生长 
 
 
 
正确答案:22.BCF;23.E;24.C;25.D;26.E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