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传染病学 曲霉病

发布时间:2014-12-29 共2页

  【实验检查】

  取耵聍、痰、角膜溃疡处分泌物或脓液等,用5%氢氧化钾溶液作直接涂片检查,可找到分隔菌丝及圆形、暗绿色孢子(直径2~3μm)或菊花样曲霉结构。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则比较清楚,其分生孢子柄不着色。将血及上述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上,在室温至45℃都能很快生长。典型的曲菌霉落呈绿色至暗绿色,镜下可见较粗分生孢子柄,顶端膨大,在小柄上产生分生孢子,不同曲霉的形态也不同,根据菌落形态及镜检所见可以识别菌种。过敏性肺曲霉病患者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现象,沉淀素试验90%以上可呈阳性。将本菌给兔、鸽、小鸡等静脉及腹腔注射,在其肺、肝及腹腔内可见典型曲霉。

  【病理说明】

  本病的病理变化具有诊断意义,其组织反应有数种:①轻度非特异性炎症,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如外耳道、支气管感染,组织内找不到曲霉;②肉芽肿改变,由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组成,伴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常见于鼻旁窦、眼、肺等病变;③坏死性改变,由于曲霉侵入血管,引起血管破坏,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外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其外有出血,曲霉见于坏死区;④化脓性改变,小脓肿内有曲霉存在,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②、④两种反应多见于肺曲霉病,脑、心、肝、肾和其他器官也可有同样表现。有时多种病变同时存在。

  曲霉在组织内可被苏木紫伊红染成蓝色,但显现更清楚的是PAS(红色)和嗜银(黑色)染色。可见多种形态:①菌丝分隔,双分支成45°角,直径7~10μm,典型的排列成放射状,类似放线菌颗粒,多见于脓肿或曲霉球内。②表现直而平行排列的菌丝,很少分支,如早期肉芽肿病变;③发现曲霉头,包括分生孢子柄、顶囊和小柄,只见于与空气沟通,氧气供应充足的脓肿或空腔内;④不规则菌丝和"孢子"样结构(可能是分生孢子柄的横切面),多见于晚期纤维化较多的病变。[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诊断说明】

  以找到病原菌为主要诊断根据,但由于曲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因此不能单靠一次阳性结果就诊断为曲霉病,必须多次培养阳性并结合临床症状(如有条件最好作病理检查,于组织中找到曲霉),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其诊断要点为:

  1.反复作真菌直接涂片和培养,直接检查可见分隔菌丝,培养可得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杂色曲霉、小巢形曲霉、花斑曲霉等。

  2.病理组织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可见排列成放射状、分隔的菌丝,7~10μm盲径,向一个方向呈45°角分支,苏木紫-伊红染色呈嗜碱性的曲霉。有时表现为平行的、分支不多的分隔菌丝,或可见孢子头,甚至孢子状(菌丝横切面)。组织改变可为坏死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

  3.临床表现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者。

  4.存在各种诱发因素。

  【治疗说明】

  由于曲霉广布于自然界,因此必须加强防护措施以预防感染。在粉尘多的环境应戴口罩。脱粒时稻谷飞入眼内,切勿用力擦眼,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角膜擦伤。对眼和皮肤等外伤应及时处理,手术器械必须严格消毒,以防真菌污染。应尽力减少诱发因素的影响,对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原发病应予积极治疗。

  耳曲霉可用3%硼酸、5%醋酸铝、2%水杨酸酒精溶液将耳垢轻轻洗去,然后以2%龙胆紫涂搽,或滴入1%~3%克霉唑丙二醇溶液或制霉菌素(10万u/ml)溶液(或软膏涂搽)。

  眼曲霉性溃疡可用金褐霉素0.1%溶液或1%软膏涂眼,痊愈率分别为76%及79%。此外,0.2%两性霉素B溶液或1%两性霉素B眼膏也可应用,治愈率可达半数以上。

  呼吸道曲霉病可用两性霉素B喷雾,每日1次。

  此外,肺及其他较深部位曲霉病,尤其是曲霉败血症,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可用两性霉素B静滴、同时口服5-氟胞嘧啶等。后两者单独应用效果不佳。近年来有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愈本病的报告。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