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1-10-22 共6页

《统计基础知识》纲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二)总体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

(二)标志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二)变量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的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1.什么是统计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 2.总体单位 3.指标 4.标志 5.变异 6.变量 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1.统计的任务 2.统计的工作过程 3.统计的认识过程


第二章 统计调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典型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面谈访问法

(四)邮寄访问法

(五)电话访问法

(六)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原始记录

(二)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报表

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 2.统计调查的要求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 调查项目 5. 调查表 6. 调查时间 7. 调查期限 8.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1.定期统计报表 2.普查 3. 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5.典型调查 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面谈访问法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 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 8.统计台账 9.企业内部报表 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 2.登记误差 3.代表性误差 4.登记误差的控制 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及其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方法

(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二)统计分组方法

四、统计分组体系

(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二)图示法

五、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三、统计表的分类

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1.统计整理的概念 2.统计整理的意义 3.统计整理的内容 4.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的作用 3.统计分组的方法 4.统计分组体系 5.简单分组 6.平行分组体系 7.复合分组 8.复合分组体系 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 2.分配数列 3.品质数列 4.变量数列 5.组距 6.组限 7.等距数列 8.异距数列 9.组中值 10.频数 11.频率 12.正态分布 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 16.计算频数与频率 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18.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


第五节 统计表

1.统计表 2.统计表的作用 3.统计表的构成 4.统计表的内容 5.统计表的分类 6.统计表的编制


第四章 统计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二)价值单位

(三)劳动时间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第三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四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2.数量指标 3.质量指标 4.总量指标 5.相对指标 6.平均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 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 9.统计指标的特点 10.统计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4.时期指标 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 7.价值单位 8.劳动时间单位 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 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 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2.总量指标的作用 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 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5.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 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 5.比例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7.比较相对指标 8.强度相对指标 9.相对指标的作用 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 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 2.简单算术平均数 3.加权算术平均数 4.简单调和平均数 5.加权调和平均数 6.平均指标的作用 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8.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1.标准差及其计算 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三、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

(二)累计增长量

(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一)定基发展速度

(二)环比发展速度

(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水平法

(二)累计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时间数列 2.时间数列的作用 3.时间数列的种类 4.时间数列的特征 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 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 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 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增长量的计算 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3.年距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 5.发展速度的计算 6.增长速度的计算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国房景气指数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五、股价指数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1.狭义的指数 2.广义的指数 3.个体指数 4.总指数 5.动态指数 6.静态指数 7.统计指数的分类 8.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 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国房景气指数 3.消费者信心指数 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5.股价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非概率抽样

(二)概率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一)代表性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办法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

(三)极限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 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抽样调查的种类 5.非概率抽样 6.概率抽样 7.重复抽样 8.不重复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 10.系统随机抽样 11.分层随机抽样 12.整群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 2.样本 3.总体指标 4.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 4.抽样极限误差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第四节 参数估计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例分析法

三、速度分析法

四、动态分析法

五、弹性分析法

六、因素分析法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