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皖江经济带的“老龙头”,有着紧邻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切入点,以谋求与长三角城市共同繁荣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拓市场,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奋力追赶,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一)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由1978年的548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46672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15%上升至2007年的19%,提高了4个百分点。马鞍山经济总量也大幅提升,GDP总量由1978年的6.9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532.1亿元。与长三角城市相比,1978年马鞍山GDP总量占长三角城市的比重为1.3%,2000年比重下降至0.8%,进入2000年以后,马鞍山经济增量明显扩充,GDP连迈四个百亿元台阶,2007年达532.1亿元,占长三角城市的比重达1.1%, 2008年上半年比重上升至1.2%。
(二)经济增速明显加快。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当历史车轮行驶至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长三角地区跨入充满活力、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崭新发展时期。1990―2000年,长三角城市GDP年均增速达到15.2%。与此相比,马鞍山同期GDP年均增速低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但进入新世纪以后,马鞍山经济快速增长,2000―2007年GDP年均增速14.9%,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2004、2005年分别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4.6个和5.2个百分点,2007年超过3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GDP增速超过6.1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得益于上海工业的扩散和江浙地区的农工相辅,尤其是乡镇工业与家庭工业迅速崛起,带动了长三角工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时期,长三角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25%(现价,下同)。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7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4.24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88倍。其中,2000―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30.5%,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马鞍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59%,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38.2个百分点。从各年份的增速来看,马鞍山工业增速可归纳为两个时期:2000年―2002年为稳定增长期,年均增速为17.9%,高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2003年―2007年为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速高达35.9%,高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
(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55.3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1340.43亿元,年均增长22.8%。与长三角城市相比,1978―2000年,马鞍山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增速均低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2000年马鞍山固定资产投资额占长三角城市投资额的比重仅为0.5%。2000―2007年,马鞍山投资总量不断跨越,投资增速大幅提升,投资年均增速达40.5%,超过同期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19.7个百分点。马鞍山投资总量占长三角城市的比例也逐步提升,由2000年的0.5%上升至2005年的1.2%,2007年比例提升至1.6%。2008年上半年,马鞍山投资总量占长三角城市的比例提升至2%,投资增速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马鞍山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对外贸易繁荣活跃。九十年代初,随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带动了长三角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经济国际化成为长三角各城市发展的目标,上海和江苏部分城市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浙江七市在90年代以后,也趋向于把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支点,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出现了崭新局面。2007年长三角城市进出口总额已达7774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26%提高到2007年的35.8%。1993年以来,马鞍山充分利用进出口自营权下放的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自营出口,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0.62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23.5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9.6%,经济外向度由1993年的8.1%快速提升至2007年的33.1%。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00―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38%,与长三角城市相比,超过长三角城市同期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增速超过长三角城市同期平均水平30.9个百分点。
(六)利用外资增势强劲。90年代以来,长三角各城市着力营造良好的设施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利用外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际利用外资由2000年的105.64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374.23亿美元,年均增长19.8%。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由1989年的261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3.72亿美元,年均增长30.7%。进入“十五”以来,马鞍山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实现高速增长,2000―2007年年均增速达52.9%,超过长三角城市同期平均水平33.1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调整显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积极推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1978年,长三角城市GDP三次产业结构为19.6:61.3:19.1,到2007年调整为3.4:54.4:42.2。三大区域中,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走在各城市前列,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猛,从而带动了长三角城市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目前,江苏的南京、无锡、苏州等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在巩固发展二产的同时,三产发展一枝独秀,与上海较为接近,相融程度较高。浙江七市二产比重均已超过50%,三产快速发展,近年来年均增速步步提高。1978年马鞍山三次产业结构为20.9:65.3:13.8,呈“二、一、三”布局,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呈“二、三、一”布局,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兴旺。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4.0:65.7:30.3,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6.5个百分点。总体看来,马鞍山第一产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国民经济内部结构不断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