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苏农民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22 共2页

  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农民就业创业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苏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 “500万农民转移”的战略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加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返乡创业三策并举,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全省农民就业创业水平得到了幅提升。
  1、非农就业已占主导地位
  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662.57万人,其中从事非农劳动力已达1660.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2.4%,实现了以农为主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1001.3万人,占37.6%,第二产业885.2万人,占33.3%;第三产业775.7万人,占29.1%。
  2、就业领域遍及各业
  突破了行业限制,实现了宽领域就业。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1001.3万人,占37.6%;工业573万人,占21.5%;建筑业312.2万人,占11.7%;社会服务业159.4万人,占6.0%;交通运输业108万人,占4.1%;批零贸易业106.3万人,占4.0%;住宿餐饮业2.2%;文教卫生占1.4%,其他占11.5%。
  3、就业地点遍布城乡
  打破了城乡二元就业结构的壁垒,呈现了城乡一体化就业趋势。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点已演化为:乡内占58.4%,乡外县内7.6%,县外市内6.1%,市外省内15.9%,省外国内11.7%,国外0.3%。异地就业现象较为普遍,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826.9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1.1%,接近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为外出劳动力首选,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外出劳动力中有35.5%的人选择在地级市就业, 17.3%的选择在县(市)级(包括县城)城市就业,17.1%的选择在省会城市就业,16.4%的选择在直辖市就业,13%的选择在小城镇就业。
  4、返乡创业潮涌动
  近三年,全省共有8.3万名农民返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2.7万个,投资金额342.1亿元。洪泽县东双沟镇有180多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营实体110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1亿多元,带动3000多名当地劳动力就业。阜宁县1100多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500多家,增加就地转移岗位6000多个。一股返乡创业潮在苏北、苏中地区涌动,出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地转移”的好势头。
  二、已转移劳动力情况
  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已实现转移就业1660.85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2.4%。其中,就地转移833.96万人,占转移总量的50.2%;劳务输出826.89万人,占转移总量的49.8%。五年累计转移390万人,完成“500万农民转移工程”的78%。其主要特点:
  1、省内转移就业是主体
  在全省已转移就业的1660.85万人中,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353.49万人,占81.5%,外省转移就业295.2万人,占17.8%,境外就业12.16万人,占0.7%。
  2、三区域特征明显
  苏南地区76%的劳动力已经转移,苏中地区为65%,苏北地区为53%。已转移劳动力中,苏南地区82%为就地转移,18%为对外输出;苏中地区47%为就地转移,53%为对外输出;苏北地区27%为就地转移,73%为对外输出。
  3、市场化、自发转移是主渠道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靠自发和亲属介绍。在转移劳动力中,其中 51.3%靠自己找,32.7%靠亲友介绍,政府(单位)组织转移的占6.1%,社会中介转移的5.4%;其他占4.4%。
  4、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凸显
  抽样资料显示,转移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青壮年比重达78.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重高达84.1%,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人数比重达到37.2%。外出从业人员中,45岁以下所占比重达84.7%,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6.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重达到48.6%。
  5、工业、建筑、服务业是主要吸纳行业
  在全省1660.85万转移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最多,达573万人,占34.5%;建筑业312.2万人,占18.8%;社会服务业159.4万人,占9.6%;交通运输业占6.5%,批零贸易业占6.4%,农业(异地)占4.6%,住宿餐饮业3.5%;文教卫生占2.3%,其他占13.8%。
  三、未转移劳动力情况
  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未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001.7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7.6%。其中,苏南地区169.2万人,苏中地区246万人,苏北地区586.5万人,分别占全省未转移劳动力总量的16.9%、24.6%和58.6%。其主要特征:
  1、女劳动力居多。抽样资料显示,未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女性劳动力占63%,男性占37%。
  2、年龄偏者居多。从年龄分组看,未转移农村劳动力中,16-25岁的仅占5%,26-40岁的占25.6%,41-50岁的占35.1%,51-60岁占34.3%。其中,女的40岁以上占未转劳动力总量的41.4%,男的50岁以上占未转劳动力总量的17.2%,即“4050”年龄偏者比重占58.6%。
  3、文化程度偏低者居多。调查显示,未转移劳动力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其中文盲半文盲占9.6%,小学毕业文化程度占34.8%,两者合计占44.2%,初中文化程度占48.2%,高中及高中以上占7.6%。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小学及小学以下人数所占比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初中低5.8个百分点,高中及高中以上低9.2个百分点。
  4、无技能者居多。调查显示,绝多数无劳动技能,具有劳动技能的人很少,89%的人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
  5、难以外出打工者居多。抽样调查显示,未转移劳动力中,想外出打工者比例仅占12.2%,绝多数只能就地想办法。
  四、现阶段劳动力转移新特点
  当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半径上,由“外出打工”逐步转向“就地进厂”;在就业质量上,由“有工就打”逐步转向“好工才打”;在就业服务上,由“城乡就业两张皮”逐步转向“城乡就业一体化”;在政策激励上,由引导对外输出逐步转向引导就地转移;在就业方式上,由“打工者”逐步转向“创业者”。
  1、就地转移势头增强
  随着苏中、苏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势头日益迅猛。到2007年底,全省就地转移总量达到833.96万人,较年初增加21.13万人,增长2.6%。全省劳务输出总量826.89万人,与年初相比增加30.9万人,增长3.9%,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姜堰市2005年、2006年、2007年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分别为9.53万、9.64万、10.4万,新增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逐年递增。
  2、三区域亮点纷呈
  苏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以就地转移为主、对外输出为辅,但近两年来也出现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农村向城市和国外转移加快的势头,2007年苏南地区新增转移劳动力中,对外输出占到了45.8%。苏中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就地转移超过劳务输出的势头,2007年苏中地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45万人,其中就地转移6.87万人,占55.2%。苏北地区出现了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比翼双飞的势头,2007年苏北新增转移劳动力中,就地转移比重占到了33.6%,较上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洪泽县截止2007年底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人数各占“半壁江山”。
  3、增收效应更加突出
  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和工资的提高,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对全省3400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561元,同比增加748元,较上年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3476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3%,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53.5%。与2002年相比,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提高了3.1个百分点;在2565.4元增加额中,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1482.3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57.8%。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