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反应
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C.抗原表位的数量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
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表位结构的性质、数目与位置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此外,多糖残基乃至单糖的微细差别也可导致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2.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
A.7.2~7.4
B.7.0~7.5
C.7.2~8.0
D.7.0~8.0
E.7.5~8.5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加热、震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pH值为7.2~7.4。
3.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后带
B.前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沉淀反应中若抗原或抗体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其中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4.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
A.后带
B.前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沉淀反应中若抗原或抗体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其中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5.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A.超抗原
B.变应原
C.半抗原
D.完全抗原
E.耐受原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某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
二、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6-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带现象
B.等价带
C.前带
D.后带
E.比例性
6.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快而多,称为
7.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而无沉淀形成,称为
8.抗体过量时,称为
9.抗原过量时,称为
正确答案:6.B,7.A,8.C,9.D 解题思路: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为等价带。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前带;抗原过量时称后带。
(10-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补体参与的反应
D.中和反应
E.溶血反应
10.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
11.凝胶电泳技术的反应类型
12.抗球蛋白试验的反应类型
13.使外毒素毒性消失的反应类型
正确答案:10.A,11.A,12.B,13.D 解题思路:1.琼脂凝胶扩散试验为沉淀反应,观察和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沉淀线或环。
2.凝胶电泳技术为沉淀反应,观察和测定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沉淀峰或弧。
3.抗球蛋白试验为凝集反应,观察免疫复合物的凝集现象。
4.使外毒素毒性消失的是毒素中和试验,为中和反应。
三、A3型题
(14-15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5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2天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00次/分,咽部可见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23×10/L,拟诊为白喉。
14.该患儿应
A.注射白喉抗毒素
B.注射青霉素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
E.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抗生素
15.若该患儿发病1周前一直在幼儿园上学,请问对同班小朋友应
A.注射白喉类毒素
B.注射白喉抗毒素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注射抗生素
E.注射白百破疫苗
正确答案:14.D;15.B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白喉治疗原则。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蛋白,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治疗上应及时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
2.本题考查白喉传播途径的干预。白喉棒状杆菌主要经飞沫传播,对于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人群应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