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四节 情感障碍

发布时间:2014-12-29 共3页

  前面说过,情绪和外部刺激、认知及主体生理状态有关。但是,只强调认知也是不全面的。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认知因素”,绝非认知决定论。

  人的生理状态,即影响人的情绪活动的生理因素,绝不是象以往某些理论所只是内脏和腺体的活动,它主要是指脑,特别是脑的高级部位的活动状态。即便是内脏与腺体的反馈信息对情绪的加强与减弱有影响,它也必须通过脑而发生作用。其实,严格的说,对情绪影响最的生理因素应是脑的工作状态。

  情绪的激活理论就是依据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对皮层的不同影响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情绪而提出来的。这种理论有充分的实验根据。当然,情绪的性质并不由此而决定。如果我们把上行激活系统对皮层的激活水平划分成等级,或者说把皮层的活动水平分成等级,那就等于把人的意识清醒状态分成若干等级。这一点实际上在临床医学和心理学中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例如“深度昏迷”和“意识清醒”等概念早就被应用了。假如我们把影响情绪活动的这一因素也用一个类似数轴的图给以表达,那么,我们又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情景。图23-3中表示的意思,虽然也是比喻性的,但我们可以把零点叫做“意识阈”,对于“意识阈”以下的状态,可以称为“特殊意识状态”。在另外的专栏中我们要讨论的“梦”,就是发生在这种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思维活动,而梦中的情绪,也就是在这种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情绪,这一点将留在后面分析。

图23-5立体坐标图

  X轴:主、客关系的性质(或情绪两极性)

  Y轴:主体的生理状态(或皮层状态或意识水平)

  Z轴:主体的认识水平(或理解水平)

  至此,如果我们要对情绪和情感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说,情绪和情感是处于特定生理状态下的主体对主、客关系的理解与体验。这里,实际上又是一个三维度的定义,是一个与人的本质属性相一致的三维度定义。我们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下面的一个主体坐标图(图23-5)

  任何一种具体情绪活动都可以在这一立体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情绪a,可以是这样一种情绪,它由略有利的主、客关系引起而且对这一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一切都发生在意识比较清醒的背景上。这样,我们又可以把情绪写成这样的公式:E=f(X.Y.Z)。

  以上,是我们对情绪本身所进行的概括和描述。是企图对情绪有个一般的理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或者具体的研究工作中,人们总是侧重某一具体的特征。有的是强调情绪的历程,有的强调情绪的作用,有的则是强调情绪的机制。然而,只有对情绪有了正确的一般性理解,才能保证具体分析和研究情绪问题时不走向片面。

(郭念峰)

  一、焦虑

  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威胁或者要作出重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这种情感就是“焦虑”(anxiety)。换言之,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时的心境。当其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panic state)。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经验。人们在考试前、即将登台演讲或表演,会见重要人物,都常有焦虑的体验。焦虑使人不快,常驱使人避开引起焦虑的事物。因此,从心理学上看,焦虑具有保护性意义。但过度的、无端的焦虑则被视为是一个医学问题。

  焦虑表现有三组症状:①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②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③伴发的躯体症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肝糖原分解、血压升高、心跳过速、胸闷、吸气困难、过度呼吸、骨骼肌紧张、头痛、颤抖、口干、两手湿冷;副交感性症状如多尿、肠蠕动加快、腹泻乃至小便不自主排出、毛发竖起等也可能同时出现。

  焦虑时的各种躯体症状都可成为求诊的申诉。如焦虑时心悸可能找心脏科医生;呼吸困难时去找肺科医生;胃不适、吞咽困难时去找消化科医生;头痛、手足发麻去找神经科医生等等。因此,认识焦虑有重要临床意义。

  以过度焦虑为突发症状的病理心理状态,临床上称为焦虑症。有两种类型:

  1.惊恐发作( panic attacks),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发作约一刻钟左右。发作可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还有一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如拥挤人群、商店、公共车辆中发作。后者称为广场恐怖症伴发惊恐发作(agoraphobia with panic attacks)。

  例,女,26岁,一年前被毒蛇咬伤左腿,当时剧烈肿痛、心慌、神志不清、经抢救恢复。但此后经常发生心中恐惧、胸闷、气透不过来、手脚发麻、身体摇晃发抖,有“就要死亡的感觉”,每日发作1~2次,每次约一刻钟自行缓解。见到绳子、带子一类的东西也会诱发发作。

  2.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表现为广泛而持久的焦虑。程度比急性焦虑轻,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常诉额、枕头痛、失眠易紧张、不能放松、易惊跳、有出汗、心跳、口干、头昏、喉部梗塞感等。检查可见焦虑面容、肢端震颤、腱反射活跃、心动过速或瞳孔扩等。

  由于焦虑还可见于其他疾病,故应避免混淆。如低糖血症、甲亢等可有类似焦虑征象。药瘾撤药症状亦可被误认为焦虑症。焦虑亦可为脑器质性病变的早期症状或与抑郁症一起出现。焦虑症亦可被误诊为神经衰弱与癔症,或被误诊为心脏病等躯体疾病。

  引起焦虑的常见诱因是导致冲突的情境或事件。个体感到自己的应对能力不能适应客观情势的要求时,焦虑就迅速产生。焦虑亦能形成条件反射。个体的焦虑素质是产生焦虑的基础。有些焦虑性人格者从童年起就比别人胆怯、易紧张、自信不足,发生焦虑的倾向特别显著。由于焦虑的人过分紧张、戒备,对事件的意义常发生歪曲的判断,因此,解释病情时应避免加剧焦虑,多采取鼓励和必要的保证是有益的。不适当的过度检查也会加剧焦虑,甚至引起疑病症状。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