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共3页
● 淋巴细胞的成斑和成帽反应
通过抗体交联膜蛋白分子聚集成斑(patching)、成帽(capping)的现象也是证明膜蛋白在膜平面侧向扩散的例子。
图 3-39 淋巴细胞的成斑和成帽反应
● 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证明膜的流动性,同时也能测量膜蛋白扩散的速率。
图3-40 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检测膜流动性
● 电子自旋共振谱技术(electron spin-resonance spectrocopy,SER)
最早证明脂双层中脂的流动性实验是本世纪60年代Harden McConnell和O.Hayes Griffith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获得的。他们先标记非膜脂肪,然后让这种脂分别处于室温和零下65℃去检测共振谱,同时将标记的脂插入到细胞膜中再检测共振谱。
图3-41 电子自旋共振谱技术检测膜脂的移动
■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来自膜本身的组成成分、遗传因子及环境的理化因素(如温度、pH、离子强度、药物等)。
● 温度(temperature) 温度是影响膜流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膜的骨架成份是脂,如同其他的物质一样,既可以晶态,又可以液态存在,主要是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定。
图3-42 温度对膜运动性影响
● 膜脂的组成对流动性的影响
脂的组成对膜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脂双层中胆固醇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