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助理《儿科学》历年考情分析:第四单元

发布时间:2014-12-29 共3页

考试提醒: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2024年11月26日-12月9日 考试时间为:2025年4月12、13、19、20日,关注公众号了解详情 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入口>>

 (4)察口:见表9-8。

  表9-8 查口要点及临床意义

 

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口唇

唇色淡白—气血不足;唇色淡青—风寒束表;唇色红赤—热;唇色红紫—瘀热互结;唇色樱红—暴泻伤阴;唇白而肿—唇风;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征象

口腔

口腔黏膜色淡白—虚寒;色红—实热;口腔破溃糜烂—心脾积热之口疮;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齿龈

牙齿萌出延迟—肾气不足;齿衄龈痛—胃火上炎;牙龈红肿—胃热熏蒸;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马牙(执业2006)

咽喉

咽红恶寒发热—外感;咽红乳蛾肿痛—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乳蛾溢脓—热壅肉腐;乳蛾大而不红—瘀执未尽,或气虚不敛;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白喉

  (5)察耳:耳壳丰厚,颜色红润——先天肾气充沛;耳壳薄软,耳舟不清——先天肾气未充;耳内疼痛流脓——肝胆火盛;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6)察二阴:见表9-9。

  表9-9 查二阴要点及临床意义

 

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阴囊(男孩)

阴囊不紧不松—肾气充沛;阴囊松弛—体虚或发热;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小肠下坠之狐疝;阴囊水肿—阳虚阴水;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水疝

前阴(女孩)

前阴部潮红灼热,常见于湿热下注,亦须注意是否有蛲虫病

肛门

肛门潮湿红痛—尿布皮炎;肛门脱出—中气下陷之脱肛;肛门裂开出血—大便秘结,热迫大肠


  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见表9-10。

  表9-10 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辨别

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斑色红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

疹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 d出疹,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麻疹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风疹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猩红热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荨麻疹

  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1)正常:出生后3~4 d,大便呈黏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单纯母乳喂养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执业2000/2003,助理2000/2003),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为主喂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执业2000/2003,助理2000/2003),日行1~2次。

  (2)异常:大便燥结——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肠腑湿热;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肾阳虚;大便赤白黏胨——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大便色泽灰白不黄——胆道阻滞。

  6.指纹诊查 见表9-11。

  表9-11 指纹的辨证

纲要

临床意义

浮沉

浮—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

纹色

鲜红浮露—外感风寒;紫红—邪热郁滞(执业2005,助理2005);淡红—内有虚寒(执业2006);青紫—瘀热内结;纹色深紫—瘀滞络闭,病情深重

淡滞

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等

三关

纹在风关—病邪初入,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病邪入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透关射甲)—病情重危


  闻诊

  1.啼哭声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见表9-12。

  表9-12 啼哭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情况

表现及临床意义

正常

哭声清亮和顺,婴儿的本能

身体不适

要求满足或不适解除后哭声停止,见于饥饿、口渴、针刺、虫咬、困睡、尿布潮湿等

患病

腹痛—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咽喉水肿—哭声嘶哑,呼吸不利久病及疳证—哭声延绵而低微;口疮—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

  2.呼吸声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1)正常:均匀调和。

  (2)异常:呼吸稍促,用口呼吸——鼻塞所致;呼吸气粗有力——外感实证,肺蕴痰热;呼吸急促,喉间哮鸣者——邪壅气道,哮喘之征;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邪气闭郁;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肺气欲绝。

  3.咳嗽声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1)咳嗽声音清高,兼鼻塞流清涕——外感风寒。

  (2)咳声重浊,痰稠——肺热痰浊。

  (3)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者——燥邪犯肺。

  (4)咳嗽阵作,日轻夜重,并作呕吐,咳毕有回声——顿咳(执业2002,助理2002)。

  (5)咳声嘶哑如犬吠——常见于白喉、喉炎。

  4.大小便的闻诊及临床意义

  (1)大便:大便臭秽——湿热积滞;大便酸腐——伤食;下利清谷,无明显臭味——脾肾虚寒。

  (2)小便:小便气味臊臭——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如水——脾肾阳虚。

  问诊

  1.问个人史 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2.问病情 见表9-13。

  表9-13 问病情要点及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问寒热

恶寒发热无汗—外感风寒;发热有汗—外感风热;寒热往来—邪郁少阳大热、大汗、口渴不已—阳明热盛;发热持续,面黄苔厚—湿热蕴滞夏季高热,秋凉后自平—夏季热

问出汗

白天汗出多,不发热—自汗;入睡汗出,醒后自止—盗汗大汗淋漓,伴呼吸喘促,肢冷脉伏—阳气将绝、元气欲脱

问头身

头痛兼发热—外感风寒;头痛呕吐,高热抽搐—热邪入营,属急惊风头晕而兼发热—外感;头晕而兼面色发白—气血不足肢体酸痛而兼发热—外感,或邪阻经络


  3.问大便 ①新生儿便次较多,—天有3次——正常现象;②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质地稀薄——脾不健运;③大便次数增多,赤白黏胨——湿热积滞;④大便秘结,腹部胀痛——内有实热或阴虚津亏;⑤便时哭吵——多为腹痛;⑥大便排虫——蛔虫病、蛲虫病等肠道虫症的诊断依据。

  4.问饮食

  (1)纳食:按时乳食,食量正常,无吐泻——正常;不思乳食,或食量减少——脾运失健;腹部胀满,伴不思饮食——伤食积滞;能食而大便不化,形体消瘦——疳证。

  (2)饮水:渴喜饮冷——热证;渴喜饮热,或口不渴——寒证;频频引饮,口唇干燥——胃阴不足,津液亏耗;渴不欲饮——湿蕴中焦。

  切诊

  1.脉诊

  (1)方法:—指定三关。

  (2)基本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有力主实证,无力主虚证。

  2.自门按诊的临床意义

  ①囟门凹陷(囟陷)——见于泻甚失水;②囟门高凸(囟填),伴壮热呕吐——肝经风火之征(执业2003,助理 2003);③囟门迟闭——肾气不足;④囟门不能按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解颅。

  活学活用

  个入史询问的重点—般与疾病相结合,例如,当小儿出现脾胃病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喂养史;需要与传染病鉴别时, 应特别注意询问预防接种史。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