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西医病因病理是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百分百考试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肾炎病因以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绝大多数急性肾炎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有关。偶尔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如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立克次体(斑疹伤寒)、螺旋体(梅毒)、支原体、真菌(组织胞浆菌)、原虫(疟疾)及寄生虫(旋毛虫、弓形虫)。少数患者可由预防接种、异体蛋白、内源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原、肿瘤蛋白抗原等)引起。
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系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溶血性链球菌某种成分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结果是循环中或在原位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损伤肾脏。其主要作用途径:①免疫复合物与补体结合,激活补体,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正常结构的物理和免疫化学物质的变化;②炎症时,吞噬细胞释放溶菌酶和多肽酶,破坏肾小球结构的多肽成分;③纤维蛋白沉积于系膜区,刺激系膜细胞增生。多数病例为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炎。
2.病理
肾脏较正常增大约2倍,被膜下肾组织光滑。光镜下基本病理改变为弥漫性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细胞增生(以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病变程度变化极大。其中以急性增生性病变最为常见,以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并称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此外,常伴有渗出性炎症。部分病人甚至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称之为“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少数病人肾小球病变严重,出现坏死性炎痉或出血性炎症。增生、渗出的程度在不同的病例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轻者仅有部分系膜细胞增生,重者内皮细胞也增生,部分甚至出现毛细血管全部阻塞,更严重者形成新月体,肾小囊小新月体(毛细血管外增生)并不少见。有少数病例表现为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为主。个别亦有呈膜性肾病病变。电镜下早期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及细胞增生、浸润。上皮下驼峰状电子沉积为本病的电镜特点。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其中C3沉着强度大于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