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9 共1页
195.★★★关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不正确的是
A.尿量明显减少是肾功能受损的常见表现
B.尿量不是判断急性肾衰的唯一指标
C.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会经历少尿期
D.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是急性肾衰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
E.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是急性肾衰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尿量不是判定肾衰竭的唯一指标,有时尿量大于800ml,但血中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96.★怀疑肛管直肠肿瘤,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是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查 C.直肠镜检查 D.X线气钡灌肠 E.B型超声检查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直肠指诊是简单而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及早发现肛管、直肠癌意义重大。通过直肠指诊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病变如痔、肛瘘、息肉等,也可使不少早期直肠癌得到确诊。
197.★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最有效的常用方法是
A.应用止血药 B.立即输血 C.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
D.用三腔两囊管压迫 E.局部注射硬化剂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非手术疗法适用于肝功能差的病人,也可作为术前准备。主要措施有卧床休息、禁食、保肝、补液、止血剂应用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用三腔两囊管压迫胃底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临时止血效果好。使用时应每隔12小时,放松10分钟,放置时间一般为3~5日。三腔两囊管使用不当可发生食管、胃底粘膜压迫坏死、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198.★影响骨折愈合最重要的因素是
A.外伤所致的骨折类型
B.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
C.病人的年龄
D.病人是否有代谢性疾病
E.全身营养状态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健康状况、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的损伤程度、骨折端有无软组织嵌入或感染、治疗是否正确及时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骨折部位的血供情况。
199.★★★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TAT的目的是
A.中和游离毒素
B.减少毒素的产生
C.中和游离和结合的毒素
D.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E.控制痉挛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中和毒素所用TAT、TIG的量和应用方法:一般以TAT 2万~5万U加入10%葡萄糖液500~1000ml缓慢静脉滴入,重者再用3~5日,1万~2万U/日,静脉或肌注。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U静滴或脐周围注射。TIG仅一次深部肌肉注射5000U即可。二者只能中和血液里游离的外毒素及病灶中新产生的外毒素,使用愈早,效果愈好,因静脉或肌内给药均无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可酌情配合腰穿,将TAT5000U、10000U或TIG10000U直接注入脑脊液,以提高疗效。为了减轻注射后的炎症及水肿反应,宜同时注入强
200.★肾结核的血尿特点为
A.全血尿 B.间歇性无痛血尿 C.伴有尿路刺激症状的终末血尿
D.终末血尿 E.镜下血尿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血尿是肾结核另一重要症状。常因结核性膀胱炎、结核溃疡出血引发,多为终末血尿,有时也可表现为全程血尿,排尿终末加重。肾结核血尿多数在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发生以后出现,但临床也有以血尿为起始症状者。
201.★★★男性, 70岁,腹股沟三角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未进入阴囊,不透光,主要考虑为
A.鞘膜积液 B.隐睾 C.股疝 D.斜疝 E.直疝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斜疝的临床表现与鉴别:(1)斜疝儿童、青壮年多见,经腹股沟管突出,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易发生肠梗阻表现。(2)直疝多见于老年男性,经腹股沟三角突出,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仍可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不易嵌顿。(3)股疝中年以上妇女多见,经股管从卵圆窝突出,半球型,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仍可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极易嵌顿,易出现肠梗阻表现。
202.★★★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A.水中毒 B.高血钾、高血镁 C.高磷、高钙 D.低钠、低氯 E.酸中毒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①水中毒②高血钾③高血镁④高磷、低钙⑤低钠⑥低氯。⑦酸中毒
203.★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病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 B.双侧甲状腺肿大多不对称 C.可发生眼球突出
D.容易并发心肌损害 E.有手术治疗指征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继发性甲亢少见,病人先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年,以后才出现甲亢症状,年龄多在40岁以上,无眼球突出,易发生心肌损害。高功能腺瘤少见,甲状腺内有单发的自主性高功能结节,病人无突眼。
204.★★★属于骨折全身表现的是
A.休克 B.肿胀 C.疼痛 D.畸形 E.瘀斑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全身情况应注意是否昏迷、休克、呼吸困难。有昏迷病史者需重点检查颅脑;有休克者,宜细心排除内脏损伤出血;遇有呼吸困难,要警惕胸部损伤;就诊较晚,体温超过38℃者多考虑合并感染。
205.★下列哪一项不是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A.气胸 B.高/低血糖 C.电解质紊乱 D.切口难以愈合 E.微量元素缺乏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有:(1)技术性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和留置有关。如气胸、血胸、纵隔血肿、皮下血肿、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等;(2)代谢性并发症:可归结为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和肠外营养本身所致三种并发症(如血清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高血糖等);肠外营养本身所引起的并发症有:胆囊内胆泥和结石形成、胆汁淤积及肝酶谱升高、肠道屏障功能减退;(3)感染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脓毒症。
206.★★★ 70岁,烧伤第2天,血压:80/60mmHg,呼吸频率20次/分,每小时平均尿量14ml,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休克酸中毒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应激性溃疡 E.急性肝功能衰竭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由烧伤引起的大量体液丧失即肾前性少尿的原因,并且有血压低、少尿等表现。
207.★★★男,30岁,上腹疼痛3小时。其于晚餐后突发上腹剧痛,迅速波及全腹,伴恶心呕吐。查:腹稍胀,全腹有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以上腹为著。叩诊肝浊音界消失,听诊肠鸣音弱。化验:白细胞15.2×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阑尾炎穿孔,腹膜炎 B.胆囊炎穿孔,腹膜炎 C.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D.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E.肠扭转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以30~60岁的男性多见。1、约80%~90%病人有溃疡病及近期发作史。症状有急性腹膜炎的表现,如上腹部刀割样持续性痛,且很快波及全腹,体温上升,白细胞增高,甚至可有休克。2、体征:早期腹肌紧张,可呈板状腹,伴压痛、反跳痛,穿孔部位压痛始终很明显,肝浊音界常消失,有移动性浊音。晚期因肠麻痹而全腹膨胀,肠鸣音消失。
208.★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是
A.补充血容量
B.补充血容量同时抗感染
C.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其他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等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治疗原则是抗休克、抗感染同时进行;休克控制后,仍需抗感染。
209.★从损伤的病因分类来看,烧伤属于��
A.生物性损伤 B.化学性损伤 C.机械性损伤 D.物理性损伤 E.以上都不是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烧伤是因具热能的气体、液体、固体及具电能、化学能和放射能等的物质引起的一类损伤,其中以热能烧伤最常见。
210.★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
A.每分钟心脏输出的血量
B.回流至心脏的血量
C.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的血量
D.单位时间内心血管系统内循环血量
E.循环系统内血量加贮存脾脏的血量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休克的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容量,并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
211.★烧伤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疼痛刺激 B.液体大量丢失 C.感染 D.应激反应 E.心力衰竭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以内,除早期因疼痛发生休克外,主要是因大量血浆样体液渗出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渗出以伤后6~8小时最快,36~48小时达到高峰。此期临床表现有:创面上有大量的体液渗出,尿少、血压下降、心率快、手足发凉、口渴、烦躁不安等。
212.★★★破伤风发病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A.苦笑面容 B.颈项强直 C.角弓反张 D.上肢屈曲,下肢挺直 E.牙关紧闭,开口困难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破伤风感染临床发作期表现为:持续3周左右,前10天最危险,第2周后症状逐渐减轻。典型表现为横纹肌自上而下强烈收缩,先为咀嚼肌、面部表情肌,继而项肌、胸肌、背腹肌、四肢肌,最后膈肌、咽喉肌,病人相继呈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板状腹、上肢屈曲、下肢挺直。
213.★肩关节脱位的表现中不正确的是
A.肩部外伤史 B.方肩畸形 C.关节盂空虚 D.Thomas征(+) E.Dugas征(+)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根据典型外伤史,患肢轻度外展弹性固定、病人上身稍倾斜以健手托患侧前臂、肱骨头移位、方肩畸形、杜加征阳性,诊断不难。
214.★食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包括
A.食管内异物感 B.胸骨后针刺样疼痛 C.咽下食物时梗噎感
D.进行性吞咽困难 E.上腹部烧灼感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早期症状不明显,咽下食物哽噎感、食管内异物感、进食停滞感,及进食后胸骨后疼痛。后期出现典型的进行性吞咽困难,有时因食管痉挛、水肿、炎症消退,或癌缺血坏死溃烂而部分脱落,吞咽困难短暂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