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1-13题共用题干)
男性,27岁,农民。近4天来发热、剧烈头痛、周身肌肉疼痛、乏力。体检:体温39.0℃,眼结膜充血,腹股沟可触及3枚肿大淋巴结,蚕豆大小、质软、触痛阳性,腓肠肌压痛明显,肝肋下触及1.0cm,脾未触及。血常规:WBC12.1×109/L,NE79%。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4个/HP。
1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
B.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
D.败血症
E.流行性感冒
12.下列检查中对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肥达试验
B.血清出血热IgM抗体
C.显微凝集试验
D.胸部X线检查
E.肾功能
13.病原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喹诺酮类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吡喹酮
E.奥司他韦
正确答案:11.B;12.C;13.A解题思路:1.该患者职业为农民,属于钩体病的高发人群,急性起病,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表现,体征有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尤其腓肠肌压痛对钩体病有一定的特征性,血常规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有轻度蛋白尿、红细胞。综上,考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钩体病。其他选项的疾病不完全具备上述特点。
2.显微凝集试验用以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钩体血清学诊断方法。肥达试验是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
3.钩体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等,其中青霉素为治疗钩体病的首选药物。
(14-19题共用题干)
男性,29岁。7月5日入院,1周前由非洲回国,次日开始发冷、发热、头痛,体温变化无一定规律性,有出汗,3天后该患者每两天出现一次发热,体温达40℃,持续数小时后热退,大量出汗,患者精神状态好,可进食。血常规:Hb102g/L,RBC3.2×1012/L,WBC7.6×109/L,NE60%,L36%。
1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血吸虫病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间日疟
E.败血症
15.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细菌培养
C.粪便查血吸虫卵
D.厚血涂片检查
E.肥达反应
16.该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
C.骨髓受抑制
D.缺铁性贫血
E.造血原料不足
17.该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生的机制是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引起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引起
C.血液内大量裂殖子存在引起
D.大量红细胞破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
E.大量配子体引起
18.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氯喹
B.蒿甲醚
C.奎宁
D.伯氨喹
E.氯喹3天+伯氨喹8天
19.若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考虑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裂殖子释放时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
B.疟疾凶险发作引起DIC
C.抗疟药的药物副作用
D.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E.患者自行服用青霉素治疗
正确答案:14.D;15.D;16.A;17.D;18.E;19.D解题思路:1.根据题干描述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流行病学资料,可以明确该患者应诊断为间日疟。
2.实验室检查中血涂片查疟原虫对于疟疾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疟疾反复发作,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患者出现贫血。
4.临床上所见到的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是受感染的红细胞破裂、其内的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入血所引起的。
5.目前治疗疟疾的经典疗法为口服氯喹3天控制发作、伯氨喹8天防止疟疾的传播与复发。
6.伯氨喹可使红细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的患者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因此于用药前应常规检查G-6PD的活性。
四、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20-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奎宁加伯氨喹
B.氯喹加伯氨喹
C.磷酸氯喹注射液静滴
D.乙胺嘧啶
E.伯氨喹
下列疟疾病人首选治疗是
20.男性,30岁,上海市人。8月中旬进入林区调查森林资源,返回原单位后第12d畏寒,高热,伴头痛,呕吐,谵妄,随即昏迷急诊入院。体检:体温40.8℃,神志不清,巴氏征(+),WBCA.8×109/L,N0.65(65%),L0.30(30%),M0.05(5%),外周血涂片找到恶性疟原虫,CSF未见异常
21.男性,38岁,农民。畏冷、发热伴头痛、大汗10d,于8月5日入院,近2d每天发作1次,热退后精神好,以往有同类病史。体检:轻度贫血征,腹软,肝肋下1.5cm,脾肋下2cm,质中。化验:Hb90g/L,WBC4.2×109/L,N0.63(63%),L0.30(30%),E0.03(3%),M0.04(4%)
正确答案:20.C,21.B解题思路:本例为恶性疟脑型;痛死率高,应积极抢救,通常用氯喹注射剂0.75g加5%葡萄糖等渗氯化钠液500ml静脉滴注,第1d1.5g,第2~3d均为0.5g。由于恶性疟原虫无红细胞外期不会复发,因此不必服用伯氨喹。
(22-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红细胞外进行持续性裂体增殖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大量裂殖子使红细胞破坏
C.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成大滋养体
D.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其中一部分发育成配子体
E.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增殖疟原虫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与疟疾发作、复发及具有传染性关系是
22.使疟疾具有传染性
23.引起疟疾典型症状发作
24.引起疟疾复发
正确答案:22.D,23.B,24.A解题思路:5.根据疟原虫生活史,只有含有雌雄配子体的病人血被雌性按蚊吸取后,才能在蚊体内发育,依次形成合子-幼合子-囊合子-孢子囊-子孢子。当子孢子进入按蚊唾液腺时,此时按蚊才具有传染性。所以只有当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经过5代裂体增殖,发育成配子体,此时的病人和带虫者才能成为传染源,具有传染性。当感染按蚊吸血时,将子孢子注入人体,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进行持续裂体增殖,速发型子孢子大约1周左右,在肝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含有大量裂殖子进入血流,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不发育,称为休眠子,经过不同静止期,再发育成熟为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引起疟疾发作,所以疟原虫_在肝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引起疟疾的复发。进入红细胞内裂殖子,逐渐由小滋养体形成大滋养体,通过裂体增殖形成许多裂殖子,当裂殖体释放大量裂殖子引起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临床上出现典型的寒战高热,引起疾病症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