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传染病主治医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2014-03-28 共2页

  三、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1-13题共用题干)
  男性,45岁。上腹隐痛6年,为空腹时疼痛,进餐后可缓解,1年前患者行胃肠钡透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2天前因大量进食后出现上腹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放散。查体: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急检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为11×109/L,中性粒细胞78%。
  11.该患者初步诊断为
  A.急性重症胰腺炎
  B.胃溃疡穿孔
  C.绞窄性肠梗阻
  D.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E.胃癌
  12.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B.非甾体类消炎药
  C.吸烟
  D.胃酸、胃蛋白酶
  E.遗传
  13.最易发生幽门梗阻的溃疡是
  A.胃角溃疡
  B.胃窦溃疡
  C.球后溃疡
  D.胃多发性溃疡
  E.幽门管溃疡
 
  正确答案:11.D;12.A;13.E解题思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14-17题共用题干)
  女性,48岁。肝硬化腹水患者,近来自觉腹胀加重,腹围增大,腹痛,发热。查体:腹肌略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水肿。
  14.给予患者利尿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为氢氯噻嗪
  B.螺内酯是排钾利尿剂
  C.螺内酯是保钠利尿剂
  D.氢氯噻嗪是排钾利尿剂
  E.呋塞米是排钾利尿剂
  15.给予利尿剂治疗时,下列比例在临床上认为是效果最佳的是
  A.螺内酯60mg,呋塞米20mg
  B.螺内酯200mg,呋塞米80mg
  C.螺内酯200mg,呋塞米100mg
  D.螺内酯300mg,呋塞米120mg
  E.螺内酯400mg,呋塞米200mg
  16.在利尿过程中,每天应监测体重,该患者以每日减轻为宜的体重是
  A.0.1~0.2kg
  B.0.3~0.4kg
  C.0.3~0.5kg
  D.0.5~0.8kg
  E.0.8~1.0kg
  17.如果利尿过猛,易并发
  A.肝肺综合征
  B.肝肾综合征
  C.肝性脑病
  D.感染
  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正确答案:14.E;15.A;16.E;17.C解题思路:4.理想的利尿效果为每天体重减轻0.3~0.5kg(无水肿者)或0.8~1.0kg(有下肢水肿者)。
 
  四、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8-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起病后6~12小时升高,48小时下降,持续3~5天
  B.起病后12~14小时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
  C.起病后24~72小时上升,持续7~10天
  D.降低程度与临床症状平行
  E.起病后3~4小时上升,12小时高峰,24小时下降
  18.急性胰腺炎时血钙浓度
  19.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
  20.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
  21.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
 
  正确答案:18.D,19.A,20.C,21.B解题思路:急性胰腺炎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发现:多有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升高,48小时下降,持续3~5天,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其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尿淀粉酶在起病后12~14小时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但受尿量的影响。血清脂肪酶起病后24~72小时上升,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有诊断价值,其特异性较高。暂时性低钙血症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22-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黏膜微循环障碍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C.亲脂性,破坏黏膜屏障
  D.黏液屏障分泌减少
  E.胆盐、磷脂酶A和其他胰酶破坏
  22.应激性急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
  23.NSAID急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22.A,23.B解题思路: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MODS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溃疡并大量出血,如烧伤所致称为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称为Cushing溃疡。一般认为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循环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由此可以导致胃黏膜黏液碳酸氢盐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减弱等改变,胃黏膜屏障因而受损。NSAID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损害作用包括局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前者指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后者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起作用。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限速酶,分为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COX-1在组织细胞中恒量表达,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而参与机体生理功能调节;COX-2主要在病理情况下由炎症刺激诱导产生,促进炎症部位前列腺素合成。传统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旨在抑制COX-2而减轻炎症反应,但特异性差,同时抑制了COX-1,导致胃肠黏膜生理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后者通过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黏膜血流增加、细胞保护等作用在维持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