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是人体裸露的部分,最易受到外部的侵害而遭受损伤,即常发生简单的损伤如软组织擦伤、牙折等。更多的是出现复杂性损伤如牙折伴随牙槽骨骨折、附着龈撕裂伤,面部皮肤肌肉神经切割伤、锉裂伤也有时同时伴有牙槽骨骨折等。
无论是简单性损伤还是复杂性损伤都伴随着疼痛症状,创伤所伴随的疼痛在创伤恢复前应为急性疼痛,疼痛也往往比较剧烈,当创伤愈合后急性疼痛可缓解为慢性疼痛。疼痛是创伤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疼痛的控制也直接影响到创伤的预后。组织损伤激活疼痛感受器,导致疼痛的发生。创伤性疼痛机理与痛觉神经细胞元上P2X受体信号转导有关,组织损伤后,ATP从损伤细胞释放,作用于P3X2/3受体或P2X3受体,使感觉神经末梢去极化,引起痛觉神经元放电显著增强和产生强烈的痛感。组织损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早期痛敏介质如白介素-1、6(IL-1、6),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产生;同时,镇痛机制也被激活—抗炎因子如IL-4、10等产生。因此,创伤性疼痛是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疼痛将导致创伤包括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是造成创伤后高血糖的重要因素。因此创伤及术后镇痛将有利于减低损伤后的应激反应,调节炎症介质和抗炎因子的平衡,防止术后感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术后痛可能是由于初级传入神经元的感受性增强,具体来说是由传导痛觉的Aб纤维和C纤维对热和机械刺激的外周感受性增强。
创伤性疼痛治疗原则
1.在局麻下缝合软组织创伤,在局麻下完成骨折的复位、牙的复位固定、神经的吻合,这是创伤所引致的急性疼痛缓解的主要手段。
2.全身应用抗菌素,即要减少创伤所带来的感染和损伤所产生的组织器官的应急反应,同时也减轻了创伤所引发的疼痛。
3.配合止痛药物和口服消炎药物。疼痛分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药物止痛强度粗分三级:轻度疗效、中度疗效、重度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