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师考试:亚太区保险业近期发展趋势综述

发布时间:2014-02-26 共1页

与保险业相关的监管、评级、会计报告标准等方面的变化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生,而这些变化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进度以及主导因素不尽相同。在亚太区,随着相当一批保险公司开始取得或开始申请初次评级[本文中所称“评级”系指主要国际评级机构授予(再)保险公司的保险企业财务实力评级],评级机构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在亚太区的发展中市场的大多数保险公司都还未被评级,所在国的监管机构担当着保险业监管的主要责任。但是,在亚太区的发达市场,例如,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情况大有不同。在这些发达市场,评级机构在某种意义和相当程度上分担了监管的责任。本文试从国际评级考虑的角度,对亚太区保险市场的近期相关发展做出评述。

亚太区保险市场继续被本地区的经济因素和日本与澳洲发生的巨灾所影响。多数的新兴市场体验着GDP的强劲增长,而GDP的增长辅之以日渐提高的保险深度,使得这些市场的保费规模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面对着本土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保险公司在考虑向海外扩张,从而促进了保险公司对国际评级的需求。同时,因为亚太区几乎所有的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在会计报告与风险资本方面采纳了国际标准,保险公司也面临监管方面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亚太区保险市场充满了生机活力与高速增长潜力。与此同时,这个市场也面临着大量的挑战,包括如何确保资本充足以支持业务增长、如何应对许多国家存在的巨灾风险、如何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运作、如何应对通胀压力、如何管理国际化进程、如何达到评级机构的要求标准、如何网罗高素质的员工、如何适应日趋严密的监管机制等等。

巨灾风险

标准普尔和A.M.Best都将巨灾风险视为亚太区2011年中影响评级考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点在近期的一系列巨灾事件发生之前已然如此,而在这一系列巨灾事件发生之后又得以加强。评级机构仔细地审查评估保险公司在巨灾管理领域的如下方面的实践:所收集的数据的精度、对于巨灾模型的使用、对于巨灾风险的整体管理(包括核保和再保)。

亚太区很多的保险公司都因此而受到挑战,因为现有的商业巨灾模型不能够很好地用来分析本地区存在的一些灾害,尤其是洪灾与海啸。即便是对于那些有着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适用模型的灾害(例如地震和台风)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其可用工具的成熟性也受到限制,因为对于某些关键因素(比如建筑质量)的认知程度与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近期发生的日本东北地震展示了由于对某些灾害不能建模所带来的困难,因为在标准的巨灾模型的输出中,海啸的风险基本上是不被包括的。模型开发商们已经在亚太地区增加投入以改进其模型的覆盖面,并增强其功能,例如,包括了灾后需求激增和与热带风暴相关联的洪灾等,但是对于不少国家来说,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巨灾数据的质量在提高,但是总的来说,与美国或欧洲相比,亚太区的巨灾数据质量还有差距。许多保险公司传统上依赖CRESTA层次的累积,而缺乏关于建筑或其他方面的信息细节。亚太区的保险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于系统的建设,以按照全球最佳实践标准来获取关于保险标的的位置以及建筑状况等信息。

经济因素

亚太区的GDP增长普遍强劲。依照标准普尔的预测,中国在2011年GDP的增长在9.1%到9.6%之间,印度为8.0%到8.5%,印度尼西亚为5.9%到6.4%,日本为1.3%到1.8%,澳大利亚为2.5%到3.0%,而大多数其他国家的GDP增长预期在4.0%到7.0%之间。 GDP的增长辅之以发展中国家对于保险的需求的增加,使得这一地区的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保费增长速度高达20%,而这一地区其他国家的保费增长速度也很高。在亚太区的某些国家,通胀正在成为现实的威胁,尤其是越南和中国。

尽管保费增长强劲,标准普尔预测亚太区保险业的平均资本充足度在2011年不会受到负面冲击,不过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市场中,保险公司的资本有可能会分别因为高增长率和低利润率而受到制约。A.M.Best指出,低利率和竞争压力有可能会对保险业的核保业绩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因素既为亚太区的保险业带来了风险,也带来了机遇。评级机构的关注集中于保险公司如何制定并执行战略决策,以应对本地区如此显著的经济挑战,尤其是通胀和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

海外扩张

亚太区的很多保险公司都在考虑国际化战略。这包括了对海外保险公司的并购、从海外分入再保业务、在发展中市场建立合资企业、直接在海外承保业务等等。在某些国家,这种趋势使得保险公司对于主要评级机构的评级需求迅速增加。

海外扩张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如何理解不同的监管标准、如何获取足够的当地核保经验、如何管理汇率风险等等。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