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八:美、法等国如何扶持自主创新
国家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法律和组织保障。法国针对本国20世纪90年代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中有所落后的状况,制定了《创新与科研法》,该法对推广高科技成果、给予创新企业财政与税收优惠、鼓励科技人员创建高科技企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美国专门制定了技术创新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等,内容涵盖技术转让、联邦政府研发经费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等诸多领域。
积极构建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是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取得和保持高科技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美国政府明确鼓励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以及合资创办高新企业,并制订有关法案为其提供有效保障。学与政府部门、企业密切合作,研究成果一般都会被直接应用于产品开发中。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学如哈佛学、MIT是其中较为成功的范例。
重视实施教育和人才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基础。美国把加强教育特别是科学与工程教育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科技发展的基本战略,政府鼓励和吸引有才华的青年加入发展高科技的行列,并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给予资助。法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高科技人才创业。例如实施高科技移民和“绿卡”政策以吸收技术移民和杰出人才;制订信息技术人才储备计划;创办高科技园区,吸引外资企业和高科技人才创业。
军民两用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国把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结合,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法宝”。美国力支持军工与民用技术的交流转化,鼓励军工部门将其重点放在开发军民两用的高科技产品上。政府高科技研发经费的60%以上从国防部门支出。例如,原属军用太空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机、CD或DVD播放器、因特网等最初都是由军方开发的。
分析:当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先声夺人,其自主创新体系配套措施完善,制度保障有力,政府宏观引导与调控能力突出,政策实践各显其能。其中,法律保障、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军民两用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材料九: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实把企业真正放在主体地位,做到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相互支撑。要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敹、企业自主创新,重在全方位投入。设立政府“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本性融资;鼓励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协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融资问题。积极鼓励引导全民投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问题。
三、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
四、高等教育和产业联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对高校来说,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
五、观念、体制、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研发为龙头,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为目的,建立由技术创新咨询决策层、研究开发层、生产实施层、合作运用层组成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机制,为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分析: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因此,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十: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华晨、吉利、一汽、东风等国产汽车品牌,纷纷亮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车、电动车、绿色环保节能车,以及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曾经饱尝“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葱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就。
从2006年年初的全国科技会,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自主创新正从反复探讨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在自主创新的号角下,我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如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禽流感疫苗、抗虫棉、矮败小麦、超级稻、双低油菜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还开发应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产业关键性技术,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华为、海尔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分析:党的十七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是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材料十一:自主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胜利到达彼岸的“独木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变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科教兴国”,为什么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而国外普遍是2%~3%?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我们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生死抉择,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都不是难关。只要切实把我们的决心、意志和注意力凝聚起来,“两弹一星”这样的业绩不难再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自主技术创新需要持续改善制度供给条件和重构组织体系,目的在加动力和激励。我们要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资金在内的资金筹措、分配和评估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制,人才的激励机制,同时推进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建设,切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迄今为止,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政策失当和措施不力的问题。例如在政策层面上,引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自行研制的机器设备却必须上税;企业研发资金难以在税前列支,研发人员的激励性薪酬不能进入成本;
本专题综合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选择。人类近代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当今世界的竞争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创新的竞赛,一个国家占领了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就必然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之,一味靠技术引进,则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创新事关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创新力度的小事关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快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生了一批重的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为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看,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体系相关机构的作用,实施六战略:
第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应体现在企业行为上。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自主创新的主体。
第二,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创新活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三,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第四,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
第五,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优化创新载体。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实现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向集约转变、单一重项目引进向重环境和服务的转变、以政策优惠为主向制度创新为主的转变、创新方式上的单一模仿创新向模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转变、重单一的空间规模扩张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
第六,培养创业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化,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重视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己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弘扬信用文化,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的转变,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提高信任度。
党的十七报告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和形成强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形成强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强的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科学系统认知我国自然环境和基本国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形成高效通畅的技术转移机制,高效的科学知识传播机制,使科技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先进的创新文化、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批涌现,形成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