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伊拉克经济发展或安全的制约是相当严重的。我们知道,伊拉克是依靠石油收入来养活国家和人民的。十多年的石油禁运或限制生产和出口数量,使伊拉克经济至今仍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美国则企图通过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来搞垮萨达姆的政权。而伊拉克为摆脱这种困难,一方面通过走私和其他未得到控制的石油出口来赚取收入,另一方面则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来决定其石油生产或停产,而不受欧佩克、海湾合作委员会甚至联合国的制约,以显示其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不可漠视的重要地位,甚至扬言要动用石油武器和利用自己的出口计划来操纵世界石油市场。因为人们不管喜欢与否,伊位克的石油储藏都是笔巨大的财富,可以立即使世界石油市场的能力增强,给石油贸易增添竞争特色,减轻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压力。同时,伊拉克还利用美国的中东政策在处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关系时偏袒以色列,以致造成阿拉伯国家潜在的反美情绪,使美方对它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利益制裁受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受到国内人民的压力,同情伊拉克,甚至主张取消对考,试大网站收集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伊拉克则在行动上表示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这样,在伊拉克的石油禁运的经济制裁,就不仅仅是一个影响伊拉克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涉及到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稳定和团结问题,涉及到美国的整个中东政策问题。美国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以及不时的轰炸伊拉克,更使石油问题政治化、军事化和外交化。“9·11”事件以及美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又主张把伊拉克作为头号恐怖主义并对其实行军事打击,使美国对伊拉克的以石油为核心的复杂的经济、军事关系,又增加了反恐怖主义的内容,使未来的石油争夺增添了新的特点。现在,美国又说伊拉克是“邪恶轴心国”之一,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已经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03年5月份联合国也取消了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但是这并不表明对伊拉克石油的争夺已经结束。
其次,对石油生产国投资的限制。因为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限制对伊拉克的石油贸易和投资。美国的《21世纪的战略能源政策挑战》也指出:“美国的单方面的制裁措施以及对一些产油国实行的多边制裁措施阻碍了一些重要的产油地区,包括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资源投资。美国的制裁政策制约了伊朗和利比亚产油能力的发展,尽管美国行为的单边性使得这种影响变得有限。在伊拉克,联合国的制裁严重影响了伊拉克的生产潜力。”该报告接着又指出:“制裁措施在制约几个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中的投资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得备用生产能力这个全球问题加重了。在备用能力方面,一些大的产油国当中的多样化程度现在还不如20年前。由此造成的缺乏竞争促成了高价格。今天的备用生产能力主要位于沙特阿拉伯。而该国很高的而且不断增加的产量,以及在这个王国以外地方缺少巨大的没有利用的备用能力,使得该国在决定石油的现货和期货市场行情方面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而这反过来又造成了独特的政治压力。伊拉克和伊朗指责沙特阿拉伯寻求提高产量来顺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利益,却以牺牲本地区国家人民的需要为代价,从而造成阿拉伯湾地区反对在价格问题上采取温和立场的内部压力。阿拉伯世界中的怨恨情绪,即认为美在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和平谈判进行调解方面不公道,使得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其他国家所承受的这些压力加重了,并且使得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获得了政治上的影响力,以便在阿拉伯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为获得支持而游说。”可见,对伊拉克等国的以石油问题为核心经济制裁,不仅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石油生产的投资,从而导致石油高价,而且还会使中东存在的各种政治、民族、和平问题更加严重化和复杂化。
第三,其他盟国的反对。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受到了美国盟国的抵制。由于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造成了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和面临涨价的压力,正如美国的《21世纪的战略能源政策挑战》中所指出的:“一些欧洲国家在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问题上立场与美国的立场不同,尤其是法国,但也有包括日本在内的另外一些国际能源机构的国家。”这是因为这些持不同立场的国家,除了对伊拉克的政策和伊拉克在联合国监督下的石油出口的可靠性问题表示担忧,对于可能爆发的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感到恐惧外,还因为这些国家在伊拉克有自己不同于美国的石油利益。它们可以同伊拉克在私下做石油生意从中获利,或解决本国的石油供应问题。
在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之前,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问题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继续制裁,对伊拉克的石油投资受限,世界石油市场面临涨价的压力,助长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盟国也不全力支持,俄罗斯也从中得到石油出口高价的好处;另一方面,放松制裁或取消制裁,会使萨达姆吹嘘自己“战胜了”美国,政权得到巩固,石油收入增加,对美国及其在本地区的盟国的安全可能会构成更大威胁,美国在海湾合作委员会中的盟国也不喜欢看到伊拉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中所占份额的增大。尽管如此,美国继续维持对伊拉克的石油制裁措施越来越困难。而且,萨达姆有许多获得石油收入的途径,制裁措施反而促使他对该国经济政治军事把持的长久化。这也可以说是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理由”。因此,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借口发动战争,以求彻底解决伊拉克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其中东地区的石油控制地位。
从1996年8月美国实施《达马托法》对伊朗和利比亚实行经济制裁以来,不仅给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且也损害了与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工业有关的欧盟国家及其他盟友的利益。《达马托法》名义上是针对伊朗和利比亚投资的外国公司,实际上是为了惩罚“支持恐怖主义”的伊朗和利比亚。按照这个法案,美国将对一年里在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美国的这项法律既使伊朗和利比亚的经济遇到巨大困难,也损害了与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业有密切关系的许多美国盟友的利益。欧盟国家在伊朗和利比亚有重要利益。欧盟每年消费的石油,大约有12%来自利比亚,10%来自伊朗。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的石油集团在伊朗和利比亚拥有巨大的利益。其中意大利和利比亚的关系最为密切。意大利在利比亚开采的石油,占利比亚石油总产量的18%,从利比亚进口的石油占该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5%。两国还谈妥了铺设天然气管道的计划,一旦建成,利比亚每年可向意大利出口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德国是伊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995年德国从伊朗的进口额达81亿法郎,其中主要进口是石油。法国与伊朗的贸易关系也极为密切。1995年两国签订一项价值6亿美元的合同,是伊朗17年来与外国公司成交的最大买卖。该法案也损害了美国本身的利益。例如,早在1995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发布过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企业购买伊朗石油,使美国石油巨头大陆石油公司与伊朗达成的一个投资10亿美元的项目告吹。由于上述命令,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也被迫退出伊朗。由于以上方案的实施,实际上剥夺了美国的这些公司在伊朗石油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的竞争权利。据欧美商业委员会199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对伊朗和利比亚的禁令分别使60%和47%的公司遭受打击。
世界各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利用各种借口一直遏制和制裁伊朗,就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以达到垄断国际石油市场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制裁伊朗和伊拉克的政策,就是试图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满足自己的石油需求。中东地区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点。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占世界石油储量2/3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展开的。海湾战争前,美国外交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对中东地区的石油实现直接控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湾战争为美国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良机,在中东地区历史上,美国第一次在阿拉伯人的“邀请”下,堂而皇之地进军海湾,并用打退伊拉克军队同时又保留萨达姆政权的策略,达到了使美军长期“应邀”驻扎海湾的战略目的。
西方国家基于对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特别是其能源战略的认同和各国自身的能源需要,一方面在表面上支持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实际上又一直在同伊朗进行合作开发石油,保护本国利益。近年来,世界各大能源公司大举进军伊朗的如意大利埃尼集团、日本的画家石油公司、澳大利亚的面罗肯尔土地兴考,试大网站收集业公司、西班牙石油公司、法国的托塔尔公司、英国和荷兰的皇家壳牌公司等,都已经或正在同伊朗开发或协商开发石油。甚至一些美国大型石油公司也对伊朗的石油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据伊朗石油部高级官员透露,尽管美国政府一直禁止美国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在伊朗能源部门投资,但埃克森—美孚公司、大陆石油公司等已经与伊朗有关方面接触,寻求进入伊朗能源业的途径。一些美国石油公司甚至呼吁美国政府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以使美国公司能早日进军伊朗。这不仅为伊朗开发能源赢得了期盼已久的外资和技术,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伊朗试图打破美国遏制与制裁的努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
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之所以竞相进军伊朗,从石油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来看,其原因一是伊朗利用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及其巨大潜力一直在吸引着各国的石油公司。伊朗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石油资源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产量在石油输出国中位居第二;天然气资源占世界15%,位居世界第二。这对西方各大石油公司有极大的吸引力。拥有资金和现代化技术的欧、美、日国家一直看好伊朗的石油潜力,都在等待时机进军伊朗石油工业。二是伊朗政府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打“能源外交”牌的结果。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面临着战后一系列重建工作。由于长期以来伊朗的经济是石油经济,伊朗政府在1989年推出了以“回购”方式吸收外资和技术来发展其能源工业,并以此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所谓“回购”方式,就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允许外国公司在伊朗有关项目进行投资,将在一定时间内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出口或购回产品,以其收入来收回投资。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韩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前去伊朗达成合作协议,吸引了上百亿的美元外资,为外国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利润商机。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能源需求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多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调整能源战略,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占领世界石油资源,确保自己的石油资源需求。四是各大石油消费国或进口国都企图在伊朗的巨大石油潜力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各国特别是众多欧亚国家,在美国对伊朗继续实施《达马托法》或将来取消禁令之前打破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垄断地位,进行巨额投资,抢先占有一席之地。在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延长《达马托法》行政命令后,欧盟国家甚至警告美国,如果美国试图制裁在伊朗能源领域投资的欧洲公司,欧盟将对美国进行报复,甚至在世界贸易组织内指控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