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既表现在对石油消费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对石油生产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上。对主要石油消费国或进口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石油危机对石油消费国经济安全的影响。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以石油价格上涨为标志的石油危机,使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安全或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美国的《21世纪的战略能源政策挑战》报告承认:“40年代末以来的几乎每一场美国经济衰退都是以石油价格暴涨为前奏的。目前赫然显现的经济颓势如果发展成一场全面的经济衰退,就也不会是例外。”因为每当油价上涨时,即刻就会使以进口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贸易支出状况恶化,接着就是一系列相关产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同时使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也随之变得疲软,产品出口也因价考,试大网站收集格上扬而变得困难,最终严重影响这些国家总体经济的增长。因此,主要石油消费国或进口国为了防止或减少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本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预防或制止。例如大量投资核电工业和煤炭工业,造成石油消耗量的大幅度下降,加之节能技术的发展,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大量的石油开发和生产并出口,以致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回到了历史上比较“正常的”和较为有限的水平上来。石油价格上涨对主要石油生产国或出口国经济安全或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是可以大量增加“石油收入”,二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石油大公司来本国进行石油投资。这种积极方面的影响是主要的。消极方面的影响主要是这些国家进口非石油产品(这些国家往往需要进口大量非石油产品,特别是各种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从而也会增加外汇支出。因此,一般地说,这些国家通常不可能无限制地和长期地维护石油高价的局面,况且,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如果不能协调一致采取定价和限产措施,非欧佩克国家如果乘机大量生产和出口石油,石油高价局面就很难长期维持下来。
其次,同样,石油价格的下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既表现在对石油生产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对石油消费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上。对主要石油生产国或出口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是主要方面,同时也主要是负面影响。因为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下跌,一方面是主要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外汇收入必然随之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国际各大石油公司必然减少对这些国家石油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的投资。这样,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同时,这些国家因石油外汇减少也必然带来进口减少,从而影响这些国家总体经济的协调发展。石油价格下降对主要石油消费或进口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方面。20世纪,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国家是靠中东等石油国家的廉价石油养肥了本国经济。但是,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下跌也会对西方大国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价格下跌,西方国家各大石油公司的石油利润就会大减,从而也影响它们对外进行石油投资的积极性,造成石油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增强;也会影响到它们相关的其他产品价格下跌,利润减少,不利于这些国家的总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能源战略研究报告《21世纪的战略能源政策挑战》在总结近几年石油价格波动时指出:“最近十年来能源价格的剧烈变化,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这种巨变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1998年,由于原油惊人的低价渗透到所有的国家,所以绝大部分的世人都得到了好处。但是不到一年,少数石油出口国就面临着本国国民收入下跌高达50%的局面——这一经历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后果。随着收入的损失使得另外一些困难恶化,阿尔及利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政府更迭。价格的暴跌还有破坏像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这样截然不同的社会稳定的危险,翌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国墨西哥、挪威和阿曼与石油输出国组织联手通过减产来摆脱困境,从而把负担重新推给了世界其余国家。但并没有避免一种怨恨情绪形成,就是认为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价格如此暴跌熟视无睹。工业发达国家,进口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和能源输出国家对于严重的价格波动及其对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共同担忧。现在的难题是如何把这种共识转变成有效的联合行动。”
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各国经济安全或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始终存在的,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总的来看,如经济学家们所指出的,石油价格低落对石油消费国或进口国来说,是经济的“驱动者”,对石油生产国或出口国来说,是经济的“受害者”;相反,石油价格上扬对石油生产者或出口国来说,是经济的“驱动者”,对石油消费国或进口国来说,是经济的“受害者”。
(二)石油供需波动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与供需变动的关系,从市场法则来看,有相互制约或相互影响的方面:油价上涨,供给增加,油价下跌,供给减少;或者,需求增长,油价上涨,需求减少,油价下跌;或者,油价上涨引起需求减少,又导致油价下跌;或者,油价下跌引起需求增加,又导致油价上涨;或者,需求增加引起供给增加,又导致油价下跌;或者,需求减少引起供给减少,又导致油价上涨。但是,石油供需变动又不完全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它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也有着不同于单纯的价格波动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情况。
第一,如法国石油问题专家、《石油战略》周刊负责人皮埃尔·特齐安说:“像石油这种会枯竭的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没有遵循市场的供求规律,而这样供求规律是适用于可再生的工业或农业生产的。此外,如果人们下令全面放开石油市场,那么,油价可能很高,出奇地高。然后接着是油价走低。因为我们始终会处在一个循环体系中,而且波峰和波谷将会比我们已知的更明显,更谈不上经济法则了。当某种资源在一国的出口产品中占到90%的时候,人们就不可能再像其它部门的情况那样考虑问题了,因而也就成了政治问题。”这就是说,石油供求因石油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不完全受市场法则的约束。
第二,皮埃尔·特齐安又指出,西方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作为出资人也是如此:正是这些公司始终在为绝大部分的石油勘探投资。在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他们发挥着一种不可替代的接合作用。几年来出现的一个与他们有关的重要变化是,他们不得不更多地考虑需在股市方面遵守的原则。今天,他们更关注的是其行为的价值而不是原油的价格。使股东的期望与石油部门的循环机制协调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20世纪70-80年代各产油国实行石油生产国有化,产油国开始重又控制了自己的资源,使西方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作用大大下降了,所以近几年来他们正在部分地区对产油国的国有公司进行报复。这也使市场法则对石油供求的影响受到削弱,石油供求规律也由此发生了扭曲。
第三,石油工业是一种透明度很低的工业,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实际上,日复一日地,各个产油国的产量到底是多少,出口了多少,消费了多少,储备了多少,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地知道。即便是美国,有一部分石油储备是由批发商和最终消费者掌握的,它没有被列在统计数字里。因此,石油工业的这种低透明度,使人们很难准确地掌握它的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的真实情况,从而也很难做到完全用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市场价格。你认为可能是供应短缺,抬高价格,同时抛出储备石油,以便大捞一把,可是人家消费者储备着多少你又不知道,所以你可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落得个哄抬价格的骂名。
第四,石油地理或石油地缘政治也使石油供求不完全受市场法则或市场价格运动规律的制约,而要同时甚至有时更突出地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制约。例如,石油生产国某个地区的某一国或某几国,由于暴力升级,它们就可能考虑到将不得不利用石油这个杠杆进行反击,只要实行减产或停产几天或中断出口几天,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就会紧张,油价就可能上扬,从而消费国或进口国的经济产生震动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美国的中东政策在几个阿拉伯国家的民众和领导中仍然产生了很强烈的不满。如果中东局势一旦恶化,就会对西方国家以网站收集及整个世界产生负面影响。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因为这些海湾地区的盟国认为,它们的国内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利益越来越同美国在战略上的考虑相矛盾,尤其是随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局势出现,这些国家已经不再那么愿意以降低石油价格来换取市场方面的保障。此外也有证据表明,投资并不是以一种充分及时的方式进行,以便增强生产能力,使这种能力符合不断增长的全球需要,如果出现反美趋势,则可能会影响地区领导者在能源领域同美国合作的能力。同样,在环里海的中亚及外高加索国家,也有个地缘政治问题,也有个国内政局不稳定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地存在着大国在这个地区的石油争夺问题。这样,这个地区的石油供求形势也会受到非市场法则的制约。凡是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只要存在着国内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或者加人了地缘政治的圈子,那里的石油生产、供给、出口,都会受到非市场规则的制约。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供应主要受欧佩克的制约。只要欧佩克成员国达成一致意见减产,就会引到石油市场供应紧张。当然,欧佩克成员国达成一致意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减产或中断出口哪怕只有几天,也会对世界石油市场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油价波动。世界石油市场的需求是由世界市场供应来满足的。
从总的趋势看,世界石油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特别是亚太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世界石油市场需求增长将相对快于以往时期。如果由于非市场原因特别是由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因素而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它将影响那些石油消费国或进口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石油市场需求也会出现疲软。例如在出现世界性或地区性经济危机时,像1997年出现东南亚金融危机,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时候,都会使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从而使石油价格下跌,例如1998年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一度跌到8美元/桶,以致人们当时认为,这是只有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才出现的情况,这对生产国或出口国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以致迫使欧佩克成员国减产,以制止油价的狂跌。对此做出何种反应对产油国来说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历来在政治上是有分歧的,但这两国在油价问题上还是进行了交流,在欧佩克内都进行了合作。
(三)石油战略储备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为防止石油供应暂时中断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负面影响,都进行了石油的战略储备。石油的战略储备具有两大功能:
一是保证供应。它对不可预测的供应暂时中断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保有适度储备有助于在暂时供应中断时限制油价上涨和控制其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和损害。美国能源部在回顾1998年的政府原油库库存时指出,过去25年中由于石油供应短缺造成三次经济衰退。美国官方对当前石油库存量下降、一旦供应出问题市场将变得很脆弱表示十分担心。在最坏的情况下,国家可能被迫动用库存,以防止石油短缺迫使一些或全部经济部门停止活动和危及军事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石油战略储备是涉及基本的国家安全和重大经济利益的事情。
二是价格管理。这个问题争议较大,即石油战略储备被用于非常紧急状态下的价格管理是否真正有效。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所拥有的10亿桶以上的石油战略储备赫然笼罩着市场,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或者别的产油国丧失了在市场上的威力。它还使投机商们受到了掣肘,他们会因为这些储备投放市场而遭受经济损失。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油价猛涨,国际能源机构在要不要动用库存以稳定市场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海湾战争时,国际能源机构的体系履行了其最新的使命,即在一场危机期间对操纵市场起到的威慑作用。它的存在本身,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就对价格起到了抑制作用。
但是,正如美国的《21世纪的战略能源政策挑战》中所说的:“可以用来应付能源供应中断的工具对于完成它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来说越来越捉襟见肘。到目前为止,应付紧急的供应中断的核心工具一直是‘战略石油储备’。国际能源机构及其政府,包括积聚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战略储备,以及旨在共享现有的供应来应付中断的机制,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项计划所应付的是昨天的需要。一方面国际能源机构各成员国的石油消费量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以外的地方,需求迅速增加,使得该机构丧失了应付一场未来短缺所必须的足够数量的积聚。此外,对于该机构所设置的90天缓冲机制的规模和有效性,也必须重新考虑,就像对待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管理工作一样,尤其是需要采用现代金融工具来帮助在把对政府预算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情况下积累储备。”这就是说,不仅要考虑到在石油战略储备能不能起到保证现有供应和价格管理的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到石油需求不断增加条件下这两个功能发挥的问题,以及石油战略储备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对政府预算的压力问题。石油战略储备虽然费用昂贵,但对于确保在暂时的混乱时期市场的正常运转都是必要的。
总之,石油库存,特别是战略储备,它提供了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石油消费大国应付一场暂时供应短缺及其所带来的严重损失的第一道防线。它已引起这些国家的高度重视。原来只有欧盟(规定提炼商应当保持同75天消费量相关的储备)、国际能源机构(规定各成员国保持的储备应当相当于90天的净进口量)有战略石油储备,而非国际能源机构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还没有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这不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应付供应中断的危机。
(四)石油经济战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石油经济战是一国或国家联盟以强制性石油经济手段对他国或国家联盟进行对抗的非暴力手段,它主要包括石油经济的摩擦、冲突、封锁和制裁等形式。石油经济战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地、或大或小地影响到相关国家的政治、社会和军事安全,而且也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经济安全。
石油经济战会发生在相应的国际组织之间,如国际能源机构和欧佩克组织。前者是1974年成立的,成员国为经合组织各国,它是与欧佩克相对应的国际石油组织。它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是以防止任何产油国把石油出口作为政治工具来影响该机构成员国的对外政策而设计的。所以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实际上是国际石油经济战的两个既合作又对抗的国际经济政治组织。石油经济战也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之间、个别国家之间,甚至发生在联合国与伊拉克之间以及美国等国与伊朗之间。
近十几年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经济战的典型事例是联合国对伊拉克石油禁运和美国对伊朗及利比亚的经济制裁。联合国对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禁运开始于1990年 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从石油供应角度分析,这个禁运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其他地方存在着大量的剩余生产能力。当时大约每天有500万桶的产量从市场上被取消,到12月,所有损失的产量都通过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布扎比和另外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增产而得到弥补。这些国家一直拥有大量的储备生产能力,并且愿意对反伊拉克的联盟提供帮助,从而对国际石油市场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海湾战争结束后,对科威特的石油禁运随之取消,但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令仍然存在。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虽然未给世界经济发展或安全造成很大影响,但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或安全的影响却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