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劳动安全评价案例十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4. 全面开展以班组危险控制为重点的危险预测预控活动 班组危险控制以提高岗位工人安全素质,控制人为失误为宗旨,主要包括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标准化作业、安全检查改革等内容。 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是班组安全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控制人为失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安全教育,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针对三峡工程施工特点,危险预知活动一般采用以下形式:利用班组安全活动日或较固定时间进行的危险预知训练活动集体作业或每日前短时间的危险预知训练活动。 标准化作业是一种科学的优化作业方法。实践证明,它对控制人为失误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作业程序性强的,如起重、爆破、硅浇筑,停送电作业等,更为适用。 标准化作业的前提是要有作业标准,应对作业程序,动作标准如行走路线、站立位置、姿势、肢体动作、视线角度及相互动作配合和信号联络以及工作质量要求等项加以科学规定。 安全检直是对系统实施动态反馈控制的前提,其作用在于掌握系统中设备、人员、管理及环境等状态变化,及时发现隐患,为隐患整改提供动态信息。

  5. 疏通德忠信息渠道,强化隐患整改 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物的因素,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危险,提高施工作业过程中本质安全化程度,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水电站施工作业,非同一般工厂企业生产,作业的人、设备和作业对象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之中,作业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隐患。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建设总公司合同各施工单位,尽快制定“事故隐患整政管理制度”疏通隐患信息渠道,明确隐患整政职责,落实隐患整改经费使隐患整改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不留空格,以保证隐患能及时整改。

  6. 加强信息管理 从现代科学管理观点看,信息是控制的前提。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存贮,从目前三峡总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状况看,安全信息积累尚不完备,应根据现代化安全管理要求,规范一些信息表格,方便计算机输入,并开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与总公司其它管理系统并网,实现安全信息的长期储存与共享。《三峡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单独列项,由首都经贸大学开发。

  7. 加强施工过程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 系统前馈控制是通过检查、检测,及时发现进入施工过程的不安全状态,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下列因素可通过前馈控制技术实施控制:

  (1)人的不安全状态,如特种作业人员(大型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司机)应进行适应性测试。

  (2)即将投入使用的有缺陷的设备、器材、工具、附件等,如爆破器材质量问题、有缺陷的设备等。

  (3)异常的能量,如雷电。

  (4)错误的规程和指令。 负反馈一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状态及时纠正,控制其被触发造成事故;或者是发生事故后(包括险肇事故),及时查明原因,吸取教训,从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正反馈一通过评比奖励,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表彰激励,影响面广,是安全管理中的导向问题,符合现代安全管理中注重调动职工主动性的基本思想。为此应实施有力的安全奖惩措施,体现重奖重罚。

关于安全评价师的更多资讯: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