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瘿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概论 |
4 |
0 |
0 |
概论 |
4 |
0 |
0 |
气瘿 |
2 |
2 |
0 |
气瘿 |
1 |
2 |
1 |
|
肉瘿 |
0 |
8 |
1 |
肉瘿 |
0 |
8 |
1 |
|
瘿痈 |
1 |
0 |
0 |
—— |
|
|
|
|
石瘿 |
2 |
5 |
0 |
石瘿 |
2 |
5 |
0 |
本单元考题以“肉瘿”、“石瘿”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外治方法为重点,考生应着重掌握。
知识要点
概论
1.概念 瘿是指颈前结喉两侧的肿块。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其特征为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皮色不变,逐渐增大,病程缠绵。瘿在古代文献中有五瘿之分,分别为: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
2.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外邪入侵。由于正气不足,致外邪乘虚而入,结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痰火郁结等,而逐渐形成瘿病。
3.检查方法 ①望诊:观察颈部轮廓,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隆起,肿块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邻近血管有无充盈,嘱其做吞咽动作,看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②扪诊:了解肿块的位置、数目、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楚,有无震颤,气管有无移位,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执业2000,助理2000)。
气瘿
1.病因病机 一是情志内伤,二是水源及食物含碘不足。情志内伤是引发气瘿的主要因素(助理2003) 。
2.临床表现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略高。一般多发生在青春期。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较平坦,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3.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内治法,宜疏肝理气、解郁消肿(执业2000,助理2000),四海舒郁丸加减(执业2000/2003/2006,助理2000/2003)。
4.预防 ①在流行地区内,改善水源,以碘盐煮菜,至青春发育期之后。②经常用海带等海产植物佐餐。③保持心情舒畅,勿郁怒。
肉瘿
1.概述 瘿病肿块较局限而柔韧者,称为肉瘿。其特征为颈前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按之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发展缓慢,多见于青年及中年人,女多于男(执业2000/2002/2003/2004/2005,助理2000/2002/2003/2004/2005)。
2.病因病机 忧思郁怒,湿痰凝结而成。因气郁湿痰内生(执业2003,助理2003),随经络上行,留注于结喉,气血为之壅滞,聚而成形,发为肉瘿。
3.治疗原则 本病多采用内治法,以理气解郁、化痰软坚为主。中药治疗3个月效果不明显者,宜考虑手术治疗。
4.内治
(1)气滞痰凝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5.外治 外敷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
瘿痈
1.概述 颈前结喉两侧炎症性肿块性疾患,称为瘿痈。特征是结喉两侧结块,皮色不变,微有灼热,按之疼痛,痛引至耳后枕部,常伴发热、头痛等症状,较少化脓。
2.临床表现 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等病史。颈部肿胀多突然发生,局部焮红灼热,按之疼痛,其痛可牵引至耳后枕部,活动或吞咽时加重,伴发热、畏寒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局部胀痛、跳痛而化脓,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
3.内治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加减。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舒肝汤加减。
4.外治
(1)初期:箍围药。
(2)成脓:切开排脓。
(3)脓尽:生肌散。
石瘿
1.概述 瘦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特征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不能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或移动度减小。
2.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以致气郁、湿痰、瘀血凝滞而成(执业2000,助理2000)。或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执业2005,助理2005)。
3.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的病人,女性多于男性,或既往有肉瘿病史,颈前多年存在的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并可出现吞咽时移动受限。可伴有疼痛。
4.辅助检查 甲状腺同位素131I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执业2003,助理2003),还可进行B超、CT检查,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
5.治疗原则 石瘿一旦确诊后,宜早期手术切除,以求根治(执业2000,助理2000)(执业2003,助理2003)(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但未分化癌不宜手术切除,治疗以放射疗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