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级药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复习讲义第七章

发布时间:2018-01-02 共1页

第七章 浸出制剂

一、概述

1.常用浸出制剂的分类

(1)水浸出剂型:用水浸出的制剂。

(2)含醇浸出剂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或酒浸出的制剂。

(3)含糖浸出剂型:加入适量蔗糖(蜂蜜)或其他赋形剂制成。

(4)精制浸出剂型:指采用适当溶剂浸出后,将浸出液经过适当处理后而制成的制剂。

2.浸出制剂的特点

(1)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

(2)作用缓和持久,毒性较低。

(3)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剂量,便于服用。

二、浸出操作与设备

1.药材的预处理

(1)药材品质检查

药材品质检查包括:①药材的来源与品种的鉴定;②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③含水量测定。

(2)药材的粉碎

药材的性质不同,粉碎的要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

①极性的晶形物质一般沿晶体的结合面碎裂成小晶体;

②非极性的晶形物质,粉碎时通常可加入少量液体;

③非晶形药物,如树脂、树胶一般可用降低温度来增加非晶形药物的脆性,以利粉碎;

④容易吸潮的药物在粉碎前也应依其特性加以适当干燥;

⑤贵重药物及刺激性药物单独粉碎;

⑥若处方中某些药物的性质及硬度相似,则可以将它们掺合在一起粉碎,又可使粉碎与混合操作结合进行;

⑦含糖类较多的黏性药物黏性大,吸湿性强,必须先将处方中其他干燥药物粉碎,然后取一部分粉末与此类药物掺研,在60℃以下充分干燥后再粉碎(俗称串研法);

⑧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需先捣成稠糊状,再与已粉碎的其他药物掺研粉碎(俗称串油法);

⑨药物要求特别细度,或有刺激性,毒性较大者,则宜用湿法粉碎。

3.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乙醇:一般乙醇含量在90%以上时,适于浸取挥发油、有机酸、内酯、树脂等。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取生物碱、苷类等。

用酸,可以促进生物碱的浸出;用碱,可以促进某些有机酸的浸出。

(2)药材的粉碎粒度

粉碎需有适当的限度,但过细的粉末并不适于浸出。粉粒过细溶剂流通阻力增大,致使浸出困难或降低浸出效率。

(3)浸出温度

温度升高,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加速浸出。但温度必须控制在药材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范围内。

(4)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5)浸出压力

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之后,加大压力对扩散速度则没有什么影响。

(6)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

相对运动速度应适当,过快时较易增加溶剂的耗用量。

(7)新技术的应用

4.浸出方法

(1)煎煮法:汤剂

(2)浸渍法:适用于黏性药材、无组织结构药材及新鲜易膨胀药材。

(3)渗漉法:是将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及高浓度浸出制剂的制备。

5.浸出工艺及设备

6.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

(1)蒸发 浓缩

(2)干燥

三、常用的浸出制剂

(1)汤剂

(2)酒剂 又名药酒(不规定乙醇浓度)。

(3)酊剂 (浓乙醇浓度)

(4)流浸膏剂: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5)浸膏剂: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有药材2~5g。

(6)煎膏剂

系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也称膏滋。

(7)颗粒剂(冲剂)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