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发布时间:2012-02-09 共1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人事部、卫生部发布 国人发[1999]第9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 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四条 本评审条件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 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2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14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32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醉、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 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3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1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第九条 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6年。
3.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二)副主任医师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4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
5.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主任医师
医学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
(四)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
1.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3年。
2.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五)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不受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限制。
1.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条 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外语能力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要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外语职称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二)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外语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
 
第四章  二级学科专业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全科/家庭医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流行病学、统计学、预防医学、社区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
2)全科/家庭医学:掌握全科/家庭医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家庭周期理论,家庭、社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家庭结构与功能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生命周期的发展和调适);正确认识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熟悉人际交流的技巧;了解并正确操作全科/家庭医疗健康档案、健康问题分类系统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等。
3)应用医学知识
①内科:掌握正确的病史采集和物理学检查;了解常见疾病的自然发展史;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掌握内科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
②儿科:熟悉儿童生理和心理及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组的营养需要与评价指标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小儿的正确问诊和查体;常见儿科疾病的防治知识;小儿临床检验结果的判读和用药原则;儿科常见急症和较复杂问题的识别与及时安全转送。
③老年医学:了解老年生理病理改变以及用药的特殊性;熟悉主要老年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在基层条件下的正确处理措施;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情感与社会问题、综合性保健需求与评价,并能为其组织适当的家庭护理和社区健康管理。
④妇产科:掌握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患的诊断与处理原则;掌握孕产妇系统管理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了解娃妮的生理病理、娃振并发症、正常分娩机制及处理;能识别异常分娩、异常产褥和新生儿常见疾患。
⑤外科: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和原理,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无菌观念;掌握输血、输液的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常见外科和骨科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初步处理及各种疾病的手术适应证与术后护理原则。
⑥急诊医学:熟悉常见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原则;熟悉常见意外伤害的初期处理和抢救原则;熟悉重症病人转送途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其在监护病房的处理原则。
⑦预防医学:掌握系统的预防医学理论,三级预防原则及步骤;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检疫、隔离措施;掌握个人、家庭和社会健康促进的原则与手段;熟悉儿童的计划免疫、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检查结果的判读及健康指导;了解家庭保健、社区流行病学和社区预防的理论。
⑧熟悉眼、耳鼻咽喉、皮肤、精神病学及康复医学的一般知识和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等。
4)技术理论和知识:熟悉常用临床检验,常见病X线、心电图、腹部B超、脑电图、CT、MRI等检查的指征及常见图像与指标的临床意义。
(2)相关理论知识
1)中医学:掌握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能正确使用中成药和一般针灸按摩技术。
2)临床营养学: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合理营养,中老年保健膳食,慢性病患者的膳食指导、食疗等原则。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保健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保健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①掌握健康促进、疾病防治与康复等方面的技能,能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对服务人群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规划和指导;正确进行疾病的防治、康复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对服务人群进行危重病的现场处理与转送;对疑难病例及时做出请会诊、转诊的决策,以及有计划的长期随访。
②在接诊、出诊、家庭访视和家庭病床服务时,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正确运用交谈和倾听技巧,采集病史并了解病人的就医原因及其对医生的期望;熟练运用物理诊断手段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病历记录,全面分析、评价病人的疾患;善于对病人进行教育,动员病人及其家庭参与健康问题的管理;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正确地预测病人的健康问题并评价家庭功能,进行个人和家庭保健;组织、实施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关心并管理家庭和社区卫生资源。
③了解全科医疗的机制并具备管理能力;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能根据国家、地方和社区卫生资源的可用性和成本效益,为病人提供适宜服务。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掌握血、尿、便常规化验技术,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心电图机的操作技术;眼底检查,眼压测量,视力检测,斜视弱视检测;胸腔、腹腔穿刺术;洗胃术,灌肠术,导尿术,中段尿采集术及新生儿复苏术;脓肿切开术;肛门指检;一般外伤、烧伤、骨折、脱位的初期处理,院前急救措施与转送;产前检查与产程判断,手术分娩指征;新生儿复苏术;传染病的社区预防和疫情报告程序,预防接种程序,冷链技术;主要慢性病的筛查。正确使用全科医疗的实验室设备。了解妇科检查方法,避孕绝育方法,宫颈防癌涂片方法,阴道涂片方法。每年至少为1000例次病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的服务,并有固定的个人和家庭保健对象;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合格。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能主持专题讨论;熟悉社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管理和协调;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医疗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全科/家庭医学专业主治医师所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中医学、临床营养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2)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能指导健康人和慢性病人进行科学的锻炼。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保健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保健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熟练掌握主要慢性病的一、二、三级预防,以及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抢救与转诊;通过对病例的筛查,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常见慢性病人,并对其进行长期管理;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心理行为疾患和家庭、社区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基层保健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制定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其全过程进行评价。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正确地进行服务质量与经费管理。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每年至少对800例次病人提供防治与保健服务,有固定的个人和家庭保健对象;各种服务记录书写规范合格;全科/家庭医疗保健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的能力;能主持病例讨论;每年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能胜任社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管理和协调;有带过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对本学科涉及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行为医学、管理科学及技术操作问题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能承担科研课题或担任科研课题的主要合作或协作者,进行与本学科相关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管理科学或行为医学及技术操作问题的研究。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全科/家庭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专业学科的新进展;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保健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保健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有丰富经验,能指导下级医师对主要慢性病进行一、二、三级预防,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抢救和监护;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心理行为疾患和家庭、社区健康问题。具有较强的社区健康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对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社区不同人群健康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全部程序能娴熟地组织操作并制订和组织实施区、县级或相当区域的全科医学和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对全科医疗团队内部、团队与社区各有关机构部门,以及与各专科医院间的关系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审计)及卫生费用的管理。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每年至少对600例次病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服务,并有固定的个人和家庭保健对象;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二条 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础医学理论: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临床医学理论:掌握心血管病、呼吸病、消化病、血液病、肾脏病、内分泌、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传染病、神经内科学和物理诊断学的有关知识;
临床技术理论:熟悉影象诊断学(包括:X线、CT、超声波、MRI)、临床检验学、心电图诊断学、内镜诊断学、核医学和放射医学等有关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与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部分知识。
2)了解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从事门、急诊工作不少于1年,担任内科住院总医师或相应工作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正确采集、书写、分析病史,正确进行体格检查,甲级病案率不低于90%,基本掌握各种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能;能较熟练地救治内科危重症(如: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持续性哮喘、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糖尿病、脑出血、脑栓塞、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临床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各种内科病症包括疑难病症不少于400例;掌握咯血、呼吸困难、呕血、昏迷、休克、黄疸、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水肿、头痛、胸痛、腹痛、贫血、血尿、发热、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胃及十二指肠引流术、三腔双囊止血术、心肺复苏术、心电图机、呼吸机、直肠、乙状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及并发症处理技能。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内科主治医师所规定的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较深入系统地了解与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内科密切相关的遗传学、流行病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各类内科的危重、急症,能独立解决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地掌握与内科有关的专业技术;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参加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等工作。担任病房主治医师工作至少2年。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内科主治医师临床工作期间,每年系统诊治内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的确诊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内科副主任医师基础医学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理论知识,并在某领域里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达到内科副主任医师应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熟悉了解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内科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非常熟练正确地救治内科危重急症;独立解决内科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及技术难题。承担院内外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在从事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内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人不少于40%,初诊确诊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的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三条 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了解现代外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工作范畴及特点;对外科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实践(如:消毒、无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有较深入的认识。
2)熟悉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
3)熟悉骨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及诊断;了解关节成型、畸形矫治、内外固定治疗、关节融合等基本原理及技术知识;了解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原理。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外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影像诊断学,包括CT、X线诊断学、B型超声诊断学等)的基本知识;掌握麻醉学、外科重症监护的基本知识、诊断常规及呼吸机应用原理。熟悉内科、儿科、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熟悉急性颅脑损伤、脑水肿、脑疝的临床表现。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外科各专业的历史、现状,对新技术、新理论有一定认识。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①能独立完成外科各专业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正确率较高;能提出治疗方案,基本操作熟练正确,未发生严重差错及事故。
②能独立完成小肠切除术,一般的肠梗阻手术、胆囊切除术、疝修补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③掌握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及胸壁结核等手术的操作技术。
④能独立处理常见骨折、脱位;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技术(如: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及四肢骨折内固定、皮肤移植、神经、肌腱吻合术,骨髓炎手术及简单的关节融合手术)。
⑤能救治泌尿系创伤、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能独立诊断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掌握泌尿外科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睾丸切除术、鞘膜翻转术、膀胱穿刺造瘘术及膀胱切开取石术等。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每年至少完成40份住院病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150台次,有正确规范的手术记录。
(2)教学
能指导下级医师查房,并参加医学生临床教学,具有组织小讨论,小讲课的经验和能力;能协助上级医师指导转科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工作;有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查房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了解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胸外科学、骨科学及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熟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分泌学等。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外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免疫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的基础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掌握外科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外科某一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的基础。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①对外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有深入的了解;能处理较复杂的疑难病例。
②能独立完成外科较大型手术及急诊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胆肠吻合术、胃大部切除术、半结肠切除术)。
③能进行胸外科抢救及心肺复苏术;初步掌握肺叶切除术及食管癌切除术。
④掌握四肢畸型的矫治、肿瘤切除、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技能。
⑤能独立完成泌尿外科较大的常规手术及急诊手术(如:睾丸固定术、肾盂造瘘术、前列腺切除术、肾切除术、尿道断裂修复术、肾盂输尿管成型手术);能独立进行膀胱镜检查及操作。
⑥对急性颅脑损伤、脑水肿、脑疝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能独立开展颅骨钻孔减压术。
⑦对腹腔镜、胸腔镜、支气管镜、输尿管镜、肾镜、关节镜有一定了解。
⑧能解决下级医师在本专业范围内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至少350台次,其中大中型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总胆管探查术、半结肠切除术、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腰椎间盘切除术、肺叶切除术、食管癌手术、前列腺切除术、尿路狭窄手术、尿道损伤修复术、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等)不少于60台次。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及教学经验,有带教(包括为卫校、护校生讲课)实习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外科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一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了解与外科各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用于临床实践。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在全面了解外科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对某一外科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跟踪该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外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外科各专业临床工作的扎实基础,具有领导一个病区日常工作的能力;具备承担并指导综合外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在某一外科专业方面有专长或特长。能独立完成及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较大型、复杂的外科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独立承担院内外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至少250台次,其中较大型手术不少于80台次。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的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四条 妇产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掌握妇产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妇产科学、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计划生育);了解与妇产科相关的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掌握妇产科常见手术指征、步骤及手术前后处理原则。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外科总论、普外、内科、遗传、麻醉、内分泌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了解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等检查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及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妇产科学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妇产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须在妇产科全面轮转,包括任住院总医师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诊断处理妇产科门、急诊及病房各常见疾病。基本能独立处理常见妇产科急重症,如急腹症、阴道出血、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有管理病房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独立完成接生、胎吸术与产钳术、会阴侧切术与缝合术,担任住院医师期间至少完成100例次;腹部手术如附件手术、剖宫产术、简单的子宫切除术等,作为术者不少于200例次;基本掌握产程处理及产科各种助产的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基本完成妇产科较复杂的手术。掌握一般计划生育手术(避孕、绝育及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担任住院医师期间,完成吸刮宫术、放取环术、中期引产、小切口腹式绝育术等不少于200台次,手术操作规范,熟练。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查房、接生、手术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妇产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妇产科学、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计划生育);熟悉与妇产科有关的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掌握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处理、难产的诊断处理、妇产科与计划生育各种手术的技能;了解妇产科特殊手术,如显微外科、内镜手术等有关理论与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内科、外科、内分泌、麻醉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妇产科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验、影像诊断(超声、放射)、细胞学诊断、放射免疫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与妇产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遗传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等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妇产科临床工作(包括门诊、病房)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抢救妇产科危重病患者(如:大出血、重症感染、宫外孕、DIC、子痫、产科并发症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妇科肿瘤、子宫穿孔等,独立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较复杂疑难的妇产科疾病诊治或手术。担任妇产科主治医师期间,至少在病房工作3年,承担妇产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妇产科较大手术,如子宫全切术、阴道手术、剖宫产术(包括腹膜外)、臀位牵引、产钳、引产及困难的计划生育手术等至少250台次。根据条件可分别掌握腹腔镜或宫腔镜、羊膜腔穿刺、绒毛取样等。技术操作熟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好,医疗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了解妇产科某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妇产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妇产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妇产科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手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完成并指导本专业各种复杂手术,操作熟练、效果良好。在从事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妇产科疑难重症病人不少于750例,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五条 儿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掌握儿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对正常小儿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有系统认识,对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儿科常用药物的使用等基本具备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基本掌握儿科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原则。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儿科常用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与儿内科相关的小儿外科学、围生医学。
3)掌握医学影像学(X线、CT、MRI、超声)检查的判断原则。
4)有较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流行病学理论。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儿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儿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在儿科病房轮转(包括ICU)不少于3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8~12个月,门急诊时间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与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独立诊断处理儿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包括小儿常见传染病;较熟练地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基本掌握儿科急重症(如:心脏骤停、严重水电解质失衡、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DIC、急性颅压增高,惊厥持续状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新生儿窒息、急腹症、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急救原则,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儿科常见的危重病儿能进行及时抢救;对于儿科一些疑难问题(如:急性重症感染、长期发热、昏迷、发绀、肝脾肿大、重症腹泻、消化道出血、遗传代谢病、高血压、血尿、重症贫血、出血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免疫缺陷病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掌握儿科静脉穿刺及股静脉与颈静脉取血法,诊断性穿刺(包括:腰椎穿刺、硬膜下穿刺、骨髓穿刺、胸腹腔穿刺等)及呼吸机、心肺监测仪、心电图机、气管插管等技术。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经治病儿至少1000例(不包括常规门诊量),其中参加诊治抢救较疑难病不少于5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掌握儿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医学影像学、诊断学、临床检验学等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与儿科学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遗传学、围生医学、儿童心理学、内分泌学等基础理论与知识。
2)了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根据各医院条件,应包括独立管理儿科病房2~3年(包括ICU),门急诊1.5~2.0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独立诊断、治疗、抢救儿科重症及疑难病例,并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儿科常见的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承担院内儿科会诊。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儿科特殊诊断方法,如肾脏穿刺术、脑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术及消化内镜等技术,熟悉其正常指标及非正常值的临床意义。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周主持医疗查房至少3次;每年诊治病儿不少于500例,其中比较疑难的病例不少于20%。诊断正确率及抢救成功率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儿科副主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系统掌握儿科某一亚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并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儿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儿科,尤其是儿科某一亚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查房、会诊、门诊、急诊、临床教学、培训讲课、指导研究生及临床科研等)不少于35周,其中参加本专业门诊及查房不少于40次。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儿科及儿科某一亚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独立处理复杂疑难病症;能组织、指导抢救及治疗危重病儿;能诊断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例;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儿科的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儿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病儿(包括会诊、查房、门急诊)不少于500例(不包括常规门诊量),其中疑难及危重病儿不少于30%。诊断正确率、抢救成功率及医疗技术在省内达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六条 口腔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掌握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
2)本专业的临床医学理论:基本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科学、口腔正畸科学、口腔预防科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3)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和知识:了解或熟悉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口腔材料学、充填技术、根管治疗学、修复技工工艺学、口腔生物力学等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相关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口腔科常见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掌握龋病和牙体疾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掌握口腔外科常见病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掌握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义齿修复技术。掌握牙列不齐替牙期咬牙合 处理程序及常见错牙合 畸形的诊断与处理原则。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完成治疗的病例不少于3000例。其中包括:①银汞合金充填复合树脂修复前牙或后牙根管治疗,牙周病、口腔黏膜病;②完成牙齿拨除术不少于1200例(包括智齿100例),牙槽突成形术、颌骨囊肿刮治术、颌骨骨折内固定术、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等手术不少于50例;③完成牙列缺损和缺失义齿修复不少于60例(包括各类冠、桩修复体、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掌握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临床医学理论:系统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科学、口腔正畸科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3)技术理论和知识:较为熟悉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材料学、充填技术、根管治疗学、修复技工工艺学等技术理论和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较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如:内科学、普通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计算机应用等)。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口腔科常见疾病和一般疑难病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在本专业范围内,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或技能特长。能主持口腔科重危病人抢救与治疗。具备对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复杂疾病治疗的能力。掌握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原则。具备复杂牙列缺损修复及疑难牙列缺失修复的能力。熟练掌握错牙合畸形替牙期反牙合、乳牙反牙合正畸的治疗技能。基本掌握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及诊治原则。具备院内会诊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①诊治口腔内科疾病不少于2500人次,其中包括:牙痛的鉴别诊断、急性牙槽脓肿的诊治、牙周炎和黏膜病的系统治疗;②诊治口腔颌面科疾病不少于2000人次,并独立完成唇裂、颌骨囊肿、颌下腺切除等级别的手术及颈外动脉结扎术不少于400例;③熟练掌握各类冠、桩核修复体、固定桥、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总义齿等技术,完成上述各种修复件、临床工作不少于1500件;④完成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工作不少于75人次。申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资格者,可任选前述二项进行医疗工作情况评审与考核。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全面掌握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
2)临床医学理论:深入系统全面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科学、口腔正畸科学、口腔预防科学等专业理论,并能灵活运用于临床、科研与教学。
3)技术理论和知识:熟悉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充填技术、治疗学、修复工艺学等。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专业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医学生物工程、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等)。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根据具体工作及研究方向,较系统地掌握某些相关专业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口腔科常见疾病和疑难疾病诊治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病例的诊疗问题与技术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造诣。具备对疑难的龋病及非龋牙体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疾患诊治能力。对牙槽突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外伤、感染等疾病诊治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相当于腮腺切除术级别的手术,颌骨切除术及植骨术等技能;具有处理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出血等急诊救治的经验。对复杂牙列缺损的缺失修复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水平;掌握常见错牙合 畸形矫治原则及常用技术。掌握系统性疾病口腔表现的诊治技能。具有院内、外会诊的能力。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①诊治上述口腔内科疾病不少于2500例次,其中复杂疑难病症不少于20%,包括:猖獗龋的设计与治疗,重度磨损的诊治,根管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一般牙周手术与黏膜病的诊断。②诊治上述口腔颌面外科疾患不少于1750例次。完成相当于腮腺切除级别手术,颌骨切除术及植骨术等不少于200例次。③完成各种修复体临床工作不少于1000件,其中复杂疑难修复体不少于20%。④完成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不少于75例次。申报口腔科主任医师资格者,可任选前述2项进行医疗工作情况评审与考核。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七条 眼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头面部局部解剖学、眼及其附属器的应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有关知识。
2)掌握视器的生理功能,包括视觉生理、眼运动、房水循环及视网膜脉络膜循环等知识;了解眼组织病理学的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眼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
2)了解眼遗传学、眼免疫学及眼微生物学等要点。
3)熟悉与眼有关的常见全身病要点。
4)了解眼科流行病学,熟悉主要的统计学方法。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眼科学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眼科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能独立处理部分眼科疑难病例;能独立担任眼科门诊、急诊、病房工作;了解眼科手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有此设备的单位工作者应能正确使用;了解激光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视功能检查,如视力、色觉、视野、复视及检影验光等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裂隙灯、直接及间接眼底镜、房角镜、三面镜、眼压计及眼球突出计检查方法;能阅读眼眶X线、CT、AB超声图像及眼内异物定位图像;了解眼电生理正常电位波形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各种外眼手术及治疗操作,包括泪道冲洗探通、球旁及球后注射,角膜异物取除、霰粒肿、睑内翻矫正、翼状胬肉切除、泪囊摘除及泪囊鼻腔吻合、眼外伤缝合、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除等手术;掌握球内异物定位方法,并能独立完成球内磁性异物取出术;掌握抗青光眼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至少有10次抗青光眼手术的经验;掌握白内障摘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有白内障摘除术10次以上的经验;掌握共同性内外斜视手术矫正的原则和手术方法,至少有5次矫正内外斜视的手术经验。并有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的能力。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眼科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包括眼部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及组织胚胎学。
2)深入了解眼部组织病理学,对主治医师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眼遗传学、眼免疫学及眼微生物学;
2)熟悉眼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
3)熟悉与眼病有关的常见全身病;
4)熟悉眼科流行病学及统计学方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处理,熟练处理眼科一般疑难病例;②能主持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眼科急、重症抢救。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③能承担院内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诊断检查技术,包括房角镜,三面镜、直接及间接眼底镜及压平眼压计等;②熟练阅读眼及眼眶X线片,熟悉CT、MRI影像片、AB超声图像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图像及其临床意义;③熟悉视觉电生理如ERG、EOG、VEP等电位波形及其临床意义;了解视觉暗适应和对比敏感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④基本掌握眼科激光治疗的适应证;⑤熟悉眼科显微手术操作技术;⑥手术显微镜下做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至少10例;⑦抗青光眼显微手术至少20例;⑧一般视网膜脱离手术至少5例;⑨球内磁性及非磁性异物定位及手术取除至少5例;⑩了解或熟悉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眼科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在眼科某一专业有较深造诣。
2)掌握对副主任医师所要求的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眼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
2)熟悉与眼病有关的全身疾病。
3)熟悉眼科流行病学及统计学方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②能主持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眼科急重症的抢救,及院外疑难眼病的会诊;③在眼科某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及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并有相应的组织领导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熟练掌握有关副主任医师所规定的诊断检查技能,并对有关本专业的检查结果之临床意义有深入的分析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②熟练掌握眼科显微手术,本专业手术技术娴熟、精湛并有独到之处。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完成激光治疗、抗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体、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球内异物、斜视矫正等各专业手术10~20例。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八条 耳鼻咽喉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及头颈部局部解剖、生理、病理学;掌握耳鼻咽喉诊断学、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手术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急诊医学、影像学、免疫学、神经外科学、声学、眼科学、颌面外科学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l)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完成门诊、急诊、病房及其他临床工作任务;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担任总住院医师1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本专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独立完成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中耳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食管异物、常见耳鼻咽喉外伤、耳聋、耳鸣、眩晕等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诊处理;了解鼻及鼻窦肿瘤、喉癌、声带麻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管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常用的诊疗技术,如直达喉镜检查术、纤维喉镜检查术、鼻咽镜检查术、食管镜检查术。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须掌握鼻内镜检查术、激光、冷冻等技术。基本掌握临床常见病的手术适应证、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并发症防治及手术前后处理原则;作为术者须完成手术(包括上颌窦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分泌性中耳炎置管引流术、乳突单纯凿开术、乳突根治术、气管切开术、声带息肉切除术、直达喉镜和气管镜检查术)不少于70例次。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l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颅底及头颈部局部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耳鼻咽喉诊断学、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学。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影像学、免疫学、神经外科学、声学、眼科学、颌面外科学、胸外科学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完成门诊、急诊、病房及其他临床工作任务,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能独立处理临床较疑难复杂危重病例(如:严重鼻出血,耳源性及鼻源性颅内并发症,气管食管异物,鼻窦及鼻腔肿瘤、喉癌、严重头颈外伤、耳聋、耳鸣、声音嘶哑、眩晕、嗅觉障碍、颈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等,并能承担院内会诊;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临床工作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完成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本专业较大较复杂的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满意,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作为术者须完成手术(包括鼻侧切开术、筛窦切除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上颌窦癌手术、Ⅰ~Ⅲ型鼓室成形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喉全切除术及保留功能的喉癌手术、声带麻痹手术、颈淋巴清扫术)至少20例。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扎实,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颅底、头颈部局部解剖、生理、病理学、耳鼻咽喉诊断学、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学)。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独到的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如: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影像学、免疫学、神经外科学、声学、眼科学、颌面外科学、胸外科学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思维开阔,勤于开拓创新,能从事开创性的临床工作,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组织安排本专业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能处理复杂的临床疑难重症,能承担院外会诊,对复杂问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完成本专业较大及复杂手术,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作为术者须完成手术(包括喉癌功能性手术、口瘘修补术、喉气管食管狭窄修复术、治疗耳硬化症的镫骨手术、梅尼埃病手术、面神经减压术脑脊液耳、鼻漏修补术、颅底手术、颈部肿瘤切除术)至少20例。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十九条 皮肤病与性病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皮肤解剖、组织、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学等;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包括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防治、抗组织胺药物、抗真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临床应用、性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等。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内科学、免疫学、理疗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皮科临床工作(门诊、病房)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本专业多发病,能独立担任门诊和病房的医疗工作。有初步处理较复杂专业技术问题和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基本掌握结缔组织病、大疱病、重症药疹、皮肤肿瘤、性传播疾病等疑难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技能。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在科主任指导下,能担任某些科室行政、业务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本专业常用技术操作,包括冷冻、激光、活检、真菌镜检及培养、斑贴试验、淋菌镜检等。初步掌握皮肤真菌和皮肤病理基本知识,对皮肤免疫有初步了解,了解常见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免疫荧光、酶标)的临床意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主治医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须了解皮肤的病理生理学、皮肤病治疗学、皮肤真菌学、皮肤病理和皮肤免疫学方面的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对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有较深入了解,并能在实践中结合应用,如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遗传学、药理学、病毒学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或处理一般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的抢救;对结缔组织病、大疱病、重症药疹、皮肤肿瘤、性传播疾病以及其他少见病能正确处理、及时治疗,并在某些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专长或独到之处;掌握皮肤真菌、皮肤病理、皮肤免疫的主要知识,并能运用于临床;在医疗临床工作中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正确运用并掌握皮科常见治疗方法(冷冻、激光、微波、光动力学疗法、X线疗法)及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病理检查、斑贴试验、变应原检查、皮肤免疫学检查、性病检查)。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并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对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有深入了解,并能在实践中结合应用。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的复杂、疑难病例(如:皮肤肿瘤、皮肤免疫病等)和重大技术问题,在本专业的某些领域有较深造诣。具有组织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掌握皮科各种检查治疗方法,在皮肤病理、真菌、免疫某些方面有一定专长,其医疗技术应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条 精神病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  学、遗传学、物理诊断学、临床检验学、精神病学、普通心理学。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内科学、神经病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流行病学原理、神经生化学、精神药理学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精神科医师工作期间,从事普通精神科临床工作2年,担任住院总医师工作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能全面正确地采集精神病患者的病史,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必备的资料;精神检查方法正确、系统,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准确;能全面分析病历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②能对心、脑电图报告、化验结果、心理测查结果进行正确分析;掌握电休克治疗、腰椎穿刺的技术;对病人正确合理选用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并开医嘱和处方;能及时发现并正确诊断和处理躯体并发症;了解头颅CT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分析其结果;掌握急诊抢救技术(如:静脉穿刺,伤口缝合,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器等操作使用,人工心肺复苏术等)。③熟悉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老年精神疾病、神经症,神经内科疾病和急诊病人的诊断和治疗。④了解社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服务、康复和管理的一般知识。⑤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精神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各种类型病人不少于400例次。能承担本专业一个20张床的病房或门诊、急诊业务技术及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普通精神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普通心理学等;熟练掌握及正确应用各种心理治疗、心理检测及各种精神科常用评定量表的理论和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精神科各分支学科(如: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联络会诊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等)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练掌握一门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并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精神药理学、法律与法规等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精神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急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诊断及治疗本专业常见的复杂、疑难病例及危、急、重病人;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复杂、疑难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担任精神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能承担本专业的门诊、急诊业务技术及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精神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200例次。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精神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所规定的水平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技术难题;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工作;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本专业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主报告。
 
第二十一条 肿瘤专业
(一)主治医师
肿瘤内科专业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包括生理学、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肿瘤药理学、肿瘤病理学; 
2)掌握与本专业有关心血管内科学、消化内科学、呼吸内科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肿瘤化疗、中医治疗等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理论知识。
1)肿瘤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2)影像诊断、核医学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等诊断学知识。
3)肿瘤外科、放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学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肿瘤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轮转或进修普通内科6个月~1年,担任总住院医师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门诊、急诊、病房)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肿瘤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内科治疗,特别是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的诊断和内科治疗的技能,具有普通内科常见病及急诊处理等的坚实基础,掌握肿瘤内科急症处理的原则,并能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例;掌握肿瘤内科各种检查方法及技能并能独立操作,包括:胸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肿物针吸穿刺等,了解各种操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能够独立阅读X线片、CT、5)CT、MRI、B超等影像学图片;掌握各种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了解内科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位置,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联合化疗方案和化疗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掌握高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姑息性化疗的区别和适应证;能协助科主任及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的管理,初步具备全面协调病房医疗、护理、行政、教学及科研等的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肿瘤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诊治患者至少500例,包括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恶性实体瘤。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和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总结病例,为科室积累及整理科研资料;撰写论文或综述。
肿瘤外科专业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无菌、抗菌、感染、休克、水和电解质平衡、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等。
2)掌握肿瘤的化疗治疗及外科学、麻醉学的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1)肿瘤免疫、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有关知识;
2)影像诊断、核医学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等诊断学科治疗学科的有关知识;
3)放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学科的有关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轮转或进修普通外科及相关临床肿瘤科室1~2年,担任过总住院医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门诊与病房)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熟悉肿瘤外科中常见肿瘤(如: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等)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危重病人(如:严重放疗与化疗反应、恶性积液、来源不明的转移瘤、伴癌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的抢救具有一定经验;②掌握与本科有关的影像诊断技术和内镜检查方法;③病历书写规范、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及临床操作技能,并能  指导低年住院医师进行三基训练。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在普通外科轮转期间,独立完成该科范围内的常见手术(包括:阑尾切除、各种疝修补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肛瘘、混合痔手术以及甲状腺瘤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胆囊造瘘术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本专业范围内典型手术,包括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软组织肉瘤等,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技能,并能对本科常见肿瘤提出综合治疗方案;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100台次,其中本专业手术不少于50%。诊治病人不少于800例(包括门诊及病房)。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临床操作的能力;能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采集病史,进行诊断分析和制定治疗计划;有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专业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肿瘤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生理学、病理学、肿瘤药理学、肿瘤诊断学、肿瘤治疗学)。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本专业相关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免疫学、影像诊断学、手术治疗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平均参加临床工作(门诊、病房)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肿瘤内科的各种临床操作技能,并能处理复杂、疑难病症及急、危重病例。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能组织及指导一个病区的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从事病房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300例。能承担二线值班并独立进行院内会诊。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肿瘤外科专业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肿瘤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影像诊断学、生物治疗、介入治疗、中医治疗、ICU等基础理论。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门诊与病房)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掌握本科范围各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能提出正确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完成肝癌、胆管癌、膜腺癌等大型复杂手术。②在科内能主持一组病例的各项医疗工作或参与一定的医疗行政管理。③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④能胜任院内会诊工作,能胜任手术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能独立完成本科范围内的大型手术及带教手术。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以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300台次;诊治病人不少于1000例次(包括门诊与病房);②能组织指导住院医师、低年主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和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能进行急、重症的抢救。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专业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肿瘤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指导和组织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及急症的抢救,能够解决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并承担疑难病症的院外会诊;能指导、督促检查病区的医疗质量、医疗问题;能组织死亡病例讨论。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20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20%。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肿瘤外科专业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从事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对本科范围内的各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并取得一定成绩;②能完成本专业的大型手术及示教手术;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本专业的危重病人;③能胜任院外会诊,包括手术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以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00例,其中大型复杂手术不少于150台次。诊治本专业病人不少于750例(包括门诊与病房),其中疑难病例不少于20%。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二条 病理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病理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细胞学、超微结构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掌握病理学专业常用专业技术原理及应用,如组织切片及染色原理(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标本制作原理、电镜在病理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及图像分析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病理学专业工作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病理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从事病理解剖及病理诊断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常见疾病的外科病理学诊断、细胞学诊断、鉴别诊断,对疑难病例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能力;掌握尸体解剖技术,并能通过尸体解剖做出病理诊断和死因分析;掌握外科病理标本(包括细胞学标本)的检查、取材,并熟悉切片染色技术,病理档案管理技术;对各种病理标本或病例的正确诊断或正确处理不低于90%;具有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及尸检病理讨论会的能力(包括选择病例,病理资料准备和明确病理诊断)。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病理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承担外科病理标本的检查、取材和诊断工作,每年独立诊断、处理病理标本至少500例;承担尸体解剖工作,按等级医院标准要求每年完成一定量的尸检。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病病理标本;有带教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诊断病理标本及指导技术员工作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病理工作的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病理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病理解剖学、外科病理学、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生理学、超微病理学基础。
2)熟练掌握病理学专业常用专业技术原理及应用,包括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原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原理、电镜标本制备原理、电镜在病理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及图像分析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及妇产科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病理学专业工作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病理解剖与病理诊断工作不少于40周,如同时兼任病理工作与临床工作,则每年参加病理专业工作不少于2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疾病的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包括:尸体解剖诊断、冷冻切片诊断、细胞学诊断)等方面有较高造诣,能独立诊断较疑难病例,如诊断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疑难病例的尸体解剖诊断、死因分析等;各种病理学诊断不符合率不超过2%;对某些疾病的病理诊断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能较好地主持临床病理讨论会,包括尸检病例讨论和外检病例讨论的组织领导工作。担任主治医师期间,主持临床病理讨论会不少于2次。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熟练的病理学技术操作能力,掌握下列专科技术:尸体解剖、外检标本及细胞学标本处理,图像分析技术、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显微摄影技术等。担任病理主治医师工作期间,须参加外检及尸检病理工作,每年独立诊断病人不少于1000例。每年完成尸检2~5例。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病理切片诊断讨论会;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每年主持病理切片讨论会至少4次;有带教2名病理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病理专业副主任医师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病理专业副主任医师必备的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病理学专业工作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病理学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尸体解剖及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疾病病理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及重大技术问题,独立承担院内外疑难病例、复杂病例的会诊。每年主持临床病例讨论会至少2次。专业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病理学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完成病理诊断(包括会诊)至少1500例。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三条 医学影像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掌握各系统普通X线诊断和(或)超声诊断的技术方法及诊断原则;了解断面解剖学、CT的原理及诊断原则;了解介入性放射学的基本知识及技术。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耳鼻喉科学、物理、检验诊断学及放射防护(超声专业包括超声剂量学)。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影像学住院医师工作(X线诊断学或超声诊断学)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或超声诊断;掌握呼吸、循环系统透视和(或)间接摄影技术;骨关节系统、急腹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胆道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方法。在  科主任指导下,担任科室内某些业务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须完成下列系统病种及其例数的检查工作:X线诊断专业:呼吸、循环系统至少2500例;骨、关节系统至少2500例;消化系统至少1500例;头颅、五官至少500例。负责CT诊断者必须经考核并取得上岗证书。超声诊断学专业:要求放射诊断轮转培训1年,完成X线诊断至少1000例,超声诊断总工作量至少完成400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临床业务工作;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层面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对某一系统疾病病理学基础有进一步了解;掌握各系统X线诊断学或超声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诊断技术。从事X线诊断专业者应对下列某一领域疾病的影像学有较深入研究(如:神经放射学、心胸放射学、骨及关节放射学、腹部放射学、小儿放射学及介入放射学)。从事超声诊断学专业者对某一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研究(如:肝癌、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或介入超声对某一系统疾病的应用等)。了解磁共振成像(MRI)的原理及诊断原则。负责MRI诊断工作者必须经考核并取得上岗证书。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三级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如: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内、外科、肝胆外科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影像专业(包括X线、CT和(或)超声、MRI)能熟练掌握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介入放射学医师应熟悉有关的介入性诊疗技术。能承担院内会诊,并指导下级医师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影像诊断技术问题。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放射诊断专业:每年亲自诊断及签署X线诊断报告至少2000份;在有CT、MRI设备的医院工作者,每年亲自诊断及签署CT和(或)MRI至少3000份。超声诊断专业:每年至少完成超声诊断2000份;诊断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定期主持病例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医学影像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很丰富的影像学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解决各系统疑难、复杂病例的影像诊断问题;从事介入性治疗专业的医师能解决一些疑难技术问题,如金属内支架的应用等。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亲自诊断(包括参加会诊的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疑难病例不少于20%,诊断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四条 计划生育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计划生育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生殖生理学、生殖内分泌学、外科总论、妇产科学、男科学、计划生育学等;掌握计划生育专业诊疗技术的机制和常见手术的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内分泌学、医学遗传学、优生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检验学等学科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悉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及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了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医师期间,需在妇产科或外科(泌尿科)全面轮转累积2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基层服务)不少于44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医师,需任住院总医师1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承担计划生育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并能诊治相关常见疾病;基本能独立诊断、处理计划生育手术常见并发症和急诊  (如:出血、感染、损伤等)。基本掌握有关计划生育的诊疗技术,如输卵管通畅试验、精液检查、B超检查等。了解绒毛和羊水的遗传学检查等。能对常用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妇女保健、性保健、优生、不育症的诊治等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任住院医师期间熟练掌握计划生育手术,如宫内节育器放取术、皮下埋植避孕剂放取术、吸刮宫术、中期引产术、输卵管或输精管绝育术、输卵管通畅试验等要达到1000例次以上,其中绝育和(或)开腹术不少于250例次。手术操作规范、熟练。
(2)教学
能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计划生育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和相关常见病的诊治;有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培训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计划生育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卫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妇产科学、男性学等;对生殖生理学、生殖内分泌学、计划生育学应有更深入地了解;熟练掌握计划生育专业诊疗技术的机制和各种常见手术及并发症的有关理论与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医学遗传学、优生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检验学、影像诊断学(超声、放射)、细胞诊断学等学科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人口学、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方向;能将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践和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5年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基层服务)不少于40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的主治医师,有在妇产科或外科(泌尿科)有关专业进修或工作不少于2年的经历。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划生育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并能正确、熟练地诊治节育手术并发症和有关的危重疑难急症;能承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计划生育常见的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和手术问题;能承担计划生育的指导与咨询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对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圆满完成计划生育专业较大或较复杂手术,如高危妊娠中止术、输卵管或输精管吻合术等,能处理计划生育手术中并发症,5年中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不少于500次;掌握与计划生育有关的B超检查、腹腔镜手术等技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医疗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工作的能力,有带过2名医师的经历;能主持病例讨论;每年在专业培训班授课至少2次。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计划生育专业副主任医师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有独到的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计划生育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应深入了解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践和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和指导对专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能解决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疑难复杂病症的会诊;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在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承担或指导计划生育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不少于300例;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材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计划生育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的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章  三级学科专业评审条件
第二十五条 心血管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病理生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掌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用药原理;了解介入性心脏病学、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
(2)相关理论知识
1)内科:掌握呼吸衰竭的诊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水电平衡基础知识、糖尿病酮中毒处理、脑血管意外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出、凝血的机制及检查方法,老年医学的特点、多器官功能衰竭。
2)心脏外科:了解手术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原则。
3)了解心脏核医学、心脏影像学(心脏X片、CT、MRI)及计算机的应用知识(检查原理、临床应用与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4)了解检验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有关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在心血管内科病房至少轮转6个月,CCU3~6个月,急诊3个月。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各种内科及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常用的诊治技术及用药原理。能独立处理心血管常见的危、急、重症病例的诊治;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心血管内科病人不少于400例,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肌病及各种心律失常。熟悉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工作并参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性左心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掌握临时起搏器安装、电复律、电除颤、心脏监护、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呼吸机的应用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包括心脏影像诊断学(X片、CT、MRI)、心脏核医学、超声心动图、电生理、心电图学(含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等)、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心导管检查、介入性心脏检查与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心血管药物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心血管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即:休克的机制与诊治,脑神经解剖、脑水肿、脑血管意外、昏迷的有关理论知识,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的理论知识、有关出血与凝血的理论知识,疾病心理卫生。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心血管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在心血管病房工作至少1年半,在心脏监护病房工作至少1年,在门诊与急诊工作至少6个月,在心导管室(包括电生理)工作至少1年,在超声心动图室工作至少6个月,在心电图室工作(包括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诊治心血管专业的常见复杂、疑难病症及危、急、重病例,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全面负责专业病房的诊治及管理工作,能不失时机地亲自主持心血管病的各种抢救,包括急性左心衰竭、心脏骤停和进行心肺复苏、电转复及除颤、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严重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植入、插入漂浮导管及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护;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征及术前后处理、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等;在心血管病的诊、治、防等方面有较全面、丰富的经验。承担二线值班,独立进行院内会诊及医疗咨询,有较强的病房及门诊医疗  组织、管理工作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心血管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2次病房主治医师工作,每次不少于6个月,担任2次心脏监护室主治医师工作,每次不少于4个月。每年系统地经治本专业病人不少于4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心血管病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复杂的心血管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知识与技能,能指导主治医师全面负责心血管病房的医疗工作。在心血管内科某一亚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承担院内、院外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心血管病人至少150例,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心血管危重病人。诊治病例中,复杂疑难病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六条 呼吸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呼吸内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生理、病理、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药理学等。较深入了解呼吸生理学及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部分。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内科其他专业(心血管、消化、血液、肾病、内分泌等)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其他专业(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失衡、影像学等)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内科(包括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血液科、肾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门诊等各部门轮转,其中在呼吸内科至少2年。任内科住院总医师不
少于6个月、或具有相当的训练。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对常见疑难疾病,如肺部不明原因阴影、胸腔积液等能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做出适当处理;对危重病例,如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张力性气胸、心肺复苏等能进行正确合理的抢救;具有一定的内科其他各专业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对其他专业危重病例,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昏迷、休克、低血糖、急性肾功能衰竭、DIC、急性感染等有能力进行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抢救;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常见病(包括疑难病症)不少于400例。掌握呼吸内科及内科其他专业有关技能,如熟练进行胸腔穿刺抽液,胸腔穿刺测压、抽气、胸膜活检;能够进行腹腔穿刺抽液、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基本掌握呼吸系统一些主要检查诊断方法,包括正确读胸片并对常见疾病做出诊断;了解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意义;正确判断肺功能检查结果(通气、小气道、残气、弥散、气道反应性测定等);正确分析血气检查结果;了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并能正确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使用呼吸机,并熟悉呼吸监护病房的工作程序。了解内科其他专业的重要诊断、治疗技术,包括正确判断常见心电图异常;了解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及腹部B超结果的意义;了解右心导管检查诊断的意义;了解消化内镜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了解常见内分泌疾病化验方法及其意义;初步掌握骨髓分类技术与血液透析的适应证等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呼吸内科基本理论(如:生理、病理、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并能将有关的理论与临床问题结合运用。
2)掌握呼吸内科学专业理论,对某些疾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知识有深入了解与认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熟悉和掌握主治医师所要求的有关专业理论基础上,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免疫学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较丰富的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和一般疑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能熟练正确的救治呼吸内科危重病人,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梗死、张力性气胸、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对疑难病例,如不明原因肺部阴影、肺间质纤维化、难治的感染性肺疾病、胸腔积液等,能正确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获得较好诊治效果。对呼吸内科发生的各种内科问题,如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能熟练诊断与治疗。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2次病 房主治医师工作,每次至少4个月。承担值班、门诊及医院内会诊等工作。具有对病房、门诊医疗工作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呼吸内科专业的重要诊断技术,包括能正确分析判断肺功能的检查结果;掌握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技能;掌握呼吸机治疗的适应证及操作技能。在任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的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呼吸内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某些方面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呼吸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呼吸系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有比较高的造诣;能熟练正确地组织、指导、抢救和治疗本科危重病人,解决复杂疑难病例及技术难题;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呼吸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并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七条 消化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消化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消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胃肠病学、肝胆胰病学、消化系统肿瘤学等;熟悉消化专业的技能,包括消化内镜检查、腹部B型超声检查、消化道X线造影、腹部CT扫描、腹部MRI等的诊断要点及消化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内科各专业(心血管、呼吸、血液、内分泌、肾病、风湿病及免疫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和传染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腹部外科基础理论知识。
3)熟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知识。
4)熟悉消化系的临床药理基础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轮转内科各专业(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肾病等专业病房及内科急诊、门诊)3年,从事消化专业临床工作不少于1年,担任内科或消化科住院总医师(或相应工作)不少于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消化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独立正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急重病人,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腹症、重症胰腺炎、肝性脑病、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等能及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给予正确处理。对内科各专业的常见病有诊断和治疗能力;对内科危重病人,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急性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有及时诊断和抢救的能力。能协助科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悉消化系疾病的诊断技术(包括:胃十二指肠镜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结肠镜检查、腹部B型超声扫描、消化道X线造影、腹部CT扫描、消化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并能正确用于临床诊断,能掌握其中1~2项。能熟练掌握腹腔穿刺、胃液分析、十二指肠引流、三腔管压迫止血等技术,掌握肝穿刺技术,熟悉中心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本专业病人不少于40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消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消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胃肠病学、肝胆胰病学、消化系肿瘤学等。
2)熟练掌握及正确应用本专业的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知识(包括:消化内镜学、核医学、腹部B型超声学、消化系X线诊断学、腹部CT扫描、MRI、消化实验室技术等)。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内科中各三级学科、腹部外科学、传染病学等)。
2)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遗传学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危重病人(如: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重症胰腺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能独立处理消化专业的复杂疑难病症(如: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黄疸、急腹症、腹腔积液、消化系早期肿瘤等)。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生解决常见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担任消化内科病房主治医师工作至少12个月。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掌握至少1种下述专业技术:①消化系内镜,包括胃、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或)结肠镜。并能通过内镜进行治疗,如内镜下止血、息肉摘除、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乳头切开取石等。②腹部B型超声诊断及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如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药物注射治疗等。③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实验室技术,如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消化道激素测定或实验病理、免疫、细胞学技术、胃肠动力测定等。担任消化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过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消化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本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消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消化专业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八条 肾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肾脏病的病理生理和常见肾脏病主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有关的病理诊断知识;熟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原理、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免疫、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了解泌尿外科一些疾病与肾脏内科的关系及其治疗和诊断上的联系。
3)熟悉常见的肾脏病影像学、核医学的临床意义及其正确评价。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经过内科各科的轮转,其中肾脏病科临床工作1年,任内科住院总医师不少于6个月,或具有相当的训练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危重病人,如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呼吸衰竭、大咯血、呕血等能进行正确诊断和进行急救。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肾脏科住院医师临床工作期间,系统诊治肾脏病病人不少于300例。了解肾活检的诊断意义、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适应证。能留清洁中段的尿样标本,并进行培养,其操作规范、无菌。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泌尿系统解剖学、肾脏生理及病理学、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学、医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掌握肾脏病学、内科各专门知识、泌尿外科等有关部分的临床知识;掌握血液净化学、影像诊断学、细胞超微结构学、肾脏病实验室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内科学、临床药理学,熟悉儿科肾脏病与肾内科有关部分。
2)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细胞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危重病人,如重症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性高血压、肾移植的适应证和术后的治疗等;能独立地解决疑难病例,如尿异常(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休克、水肿、肾绞痛、肾移植排异反应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较复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在担任肾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2次病房主治医师工作,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工作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承担肾活检技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掌握肾脏病实验室技术,如尿沉渣形态检查、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检查;了解核素在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了解病理诊断标准,了解免疫、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的意义等。担任肾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肾脏内科病人不少于25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本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了解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肾脏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科危重病人,解决复杂疑难病例的医疗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重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150例(包括病房、门诊)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十九条 神经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较深入地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基础药理及药代动力学。
(2)相关理论知识
1)神经电生理学:①初步掌握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及其临床意义;②了解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其临床意义。
2)初步掌握临床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病理学的临床意义。
3)初步掌握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学以及呼吸机的原理。
4)掌握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的临床意义及读片程序。掌握CT及MRI的临床意义及适应范围。
5)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常规。
6)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颅内及脊髓肿瘤、血肿,以及癫痫)的诊断要点与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7)掌握精神症状的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包括病房与门诊)工作不少于44周;在精神科与神经外科各轮转3个月,内科6个月。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格林-巴利综合征、中毒性脑病及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诊治本专业病人不少于400例(系统诊治150例)。熟练掌握腰椎穿刺技术、小脑延池穿刺技术,能熟练使用呼吸机。能正确熟练阅读头颅、脊柱X线平片及CT片。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能阅读脑血管造影片。能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分析病情,做出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医疗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临床神经病理学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图,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包括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掌握颅内血流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包括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论,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还须掌握MRI有关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症状学(包括:头面痛、惊厥、瘫痪、颅内压增高、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复视、肢体痛、失语、昏迷)的理论、机制及鉴别诊断;掌握神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病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及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与神经病学有关的基本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疾病、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周围神经病、肌病、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锥体外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常见症状(包括:头面痛、眩晕、瘫痪、感觉障碍、惊厥、痴呆、晕厥、昏迷)有深入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分型或病因诊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承担神经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及下丘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综合征至少30个。对其他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门脉性脑病、肾性脑病、透析性脑病、瘤性神经系并发症、心肺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脊柱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深入的了解。担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的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有解决疑难病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神经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飞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条 内分泌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内分泌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内分泌学、免疫学、临床药理学;掌握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试验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血液、自体免疫、感染性疾病、神经内科、小儿内科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悉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等检查原理,并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内分泌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从事内分泌专业临床工作不少于1年(内分泌病房或在内科病房中负责诊治内分泌病人不少于6个月,担任住院总医师工作或经过相应训练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各种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能独立处理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危、急、重症的诊断及治疗;掌握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糖尿病、性腺、骨代谢等疾病的内分泌功能试验的检查方法、原理、结果判定及注意事项。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的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内分泌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内分泌病人不少于400例,包括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病、垂体、肾上腺疾病、骨代谢病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内分泌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内分泌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内分泌及代谢学、免疫学、临床药理学。掌握并正确应用各种内分泌功能试验;掌握激素测定原理及与内分泌专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的理论和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内科中各三级学科、神经内科、小儿内科、妇科生殖内分泌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内分泌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核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与内分泌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内分泌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诊断、治疗内分泌专业常见的复杂、疑难病例及危、急、重病人(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垂体卒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嗜铬细胞瘤危象、高钙血症危象、低钙抽搐、胰岛素瘤、垂体瘤、自家免疫性多内分泌腺体综合征及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等);在内分泌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的复杂与疑难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担任内分泌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2次病房主治医师工作,每次4~6个月。承担内分泌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内分泌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骨代谢疾病等内分泌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内分泌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技术难题;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内分泌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内分泌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人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一条 血液病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物理诊断学与实验诊断学知识,熟悉血液系统的生理学(包括造血)、血液病理生理学、血液免疫学、输血医学等有关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传染科学、肿瘤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影像诊断学等知识。
2)了解药理、遗传、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内科及血液学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其中血液学专业的临床工作不少于1年(血液病房不少于6个月,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或相应的培训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正确诊治常见的血液病、包括贫血、溶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掌握输血原理、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诊治知识与技能;能对常见危重病人,如DIC、输血反应、各类出血、溶血、重度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进行诊治。能协助科主任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临床工作期间,系统诊治内科病人不少于400例,包括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掌握骨髓穿刺与活检、腰穿、胸、腹腔穿刺等技术,并掌握血细胞形态学分类;了解各种常用临床血液病实验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意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内科及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内科血液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物理学、诊断学与实验诊断学知识;深入了解血液系统的生理学(包括 造血)、血液病理生理学、血液免疫学、输血医学的有关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血液分子生物学、血液细胞生物学、血液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他内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及时、准确诊治一般血液专业危重病例和一般疑难病例;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的复杂、疑难的血液疾病的诊治问题;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正确、熟练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血液专业有关技术操作,在具备主治医师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能完成淋巴结穿刺,肝、脾穿刺;骨髓/血细胞形态学分类;能对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如细胞化学、免疫学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解骨髓移植、血浆分离、疑难出凝血和血栓疾病的诊断意义。担任血液学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血液专科病人不少于25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血液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血液学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血液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对血液学某几个方面或某几种血液病有较深入的认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血液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抢救、治疗本专业的危重病例,能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血液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3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二条 结核病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呼吸系统解剖学、呼吸生理学、结核病病理学、结核病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结核杆菌细菌学、结核病免疫学、药理学)。
2)临床工作者须掌握下列临床知识:①能指导下级医师正确询问病史、体检、书写内科大病历、各项住院记录及出院记录;能正确向上级医师汇报病史;能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②掌握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掌握结核内科诊疗常规及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③能独立完成而且可指导下级医师完成胸腔穿刺、腰椎穿刺、闭式引流,动脉穿刺、心包穿刺。
3)防治工作者须掌握本专业的防治理论;掌握本专业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理论与技能;掌握结核病控制的现代概念与具体操作方法;掌握公共卫生知识,能进行结核病疫情调查,包括发现、治疗管理及登记报告与统计;能熟练进行卡介苗接种、结核病监测、宣传教育等工作。
(2)相关理论知识
1)临床工作者:①呼吸内科:了解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基本掌握肺内常见疾病(肺炎、支扩、哮喘、肺癌等)的诊疗要点;掌握自发性气胸、大咯血、肺心病的抢救技能。②呼吸监护: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技能,并能识别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常见心律不齐、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心电图形;对呼吸功能检查结果和血气分析结果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估计;能正确使用呼吸机,独立处理常见呼吸衰竭的抢救。③放射科:能独立进行胸部X线透视;能独立阅读胸部X线平片、断层片、CT片,并能结合临床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④普通内科:熟悉颅脑解剖、脑疝发生机制,颅内高压的治疗;掌握糖尿病的诊断与一般治疗原则;掌握抗生素的应用原则;掌握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一般治疗原则;掌握AIDS的诊断要点。⑤胸外科:基本掌握普胸外科治疗的适应证。⑥流行病学:了解结核病的国内外流行动态,病人发现方法,治疗登记管理及预防;了解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法规。⑦选修科目:了解痰细菌学检查的操作规程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包括涂片检查、结核菌培养、耐药检查、菌型鉴定、PCR等操作;了解支气管镜的操作及诊断要点、适应证、并发症;能正确判断肺功能的检查结果。
2)防治工作者:①能独立阅读X线片、断层片、CT片,并进行正确分析及做出诊断。②熟悉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机制、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了解结核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掌握肺内常见疾病(如:肺癌、肺炎、支扩、哮喘等)的诊治要点及AIDS诊断要点,掌握抗生素的应用原则。③了解结核菌检验的意义,掌握结核菌涂片、培养、耐药试验和菌型鉴定的基本知识、了解非典型分枝杆菌的知识。④了解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理论,国内外疫情及发展趋势,了解传染病有关法规。⑤熟悉病人登记、报告、转归的要求,能进行卫生统计学处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临床工作者:担任住院总医师至少6个月并能独立地完成重症抢救;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②防治工作者:能独立在一个地区开展结防工作;具有制订工作计划,考核评价效果和总结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临床工作者:完成胸穿至少50例次;腰椎穿刺至少10例次;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法)至少3次;胸透或读片不少于300例次;抢救呼吸衰竭至少5例次。②防治工作者:独立承担专科门诊工作,并能负责本地区防治机构的病人发现、治疗管理、登记报告、卫生统计及预防工作;③完成胸透或阅读胸片每年至少100例次;指导下级医师正确体检、询问病史、写出符合要求的病历。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结核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包括呼吸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从事防治工作者还需掌握公共卫生学的知识)。
2)熟练掌握结核专业临床医学理论,包括结核病学、流行病学、呼吸内科。
3)临床工作者须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理论和知识 (包括:影像诊断学,如X线、胸部CT、MRI、支气管造影、B超等)。
4)防治工作者须掌握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工作要点,能根据结核病控制的现代观点,在一个地区独立地进行结核病疫情调查,结核病监测,质控和评价;指导下级医师发现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与登记报告。掌握卡介苗接种工作,统计工作及宣传教育工作,并掌握计算机的应用。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呼吸系统临床知识:内科学、胸部外科学、药理学、免疫学、呼吸系统内镜学。
2)熟悉与结核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细菌学、分子生物学、胸部肿瘤学、结核病的并发症。
3)熟悉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或防治工作(门诊、病房、基层)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临床工作者:在结核病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能熟练正确地抢救本专业有关危重病人,如:大咯血、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休克、肺心病、结核性脑膜炎及常见的内科并发症、急重症。能承担院内会诊,并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复杂疑难的结核病人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②防治工作者:能独立领导一个地区的防治工作,指导下级医生进行疫情调查与防治措施的落实,并能帮助基层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常见复杂疑难问题。有一定的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临床工作者: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胸穿、腰椎穿刺、胸膜活检、肺活检、闭式引流(套管针法)及心包穿刺;掌握肺功能(通气功能)与动脉血氧分析知识,并能做出诊断;每年诊治结核病人不少于100例,治愈率、抢救成功率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②防治工作者:每年诊治结核病人至少100例指导基层工作至少5次。防治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显著成绩或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目前国内外结核病流行情况及与其相关学科的新进展;熟悉我国结核病控制的策略、方针与具体做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l)医疗与防治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或防治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临床工作者在结核病诊断、治疗方面须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科危重病人,解决疑难病症及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的会诊。防治工作者按照国家制订的结核病防治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能很好组织领导本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开展防治工作,能解决防治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临床工作者每年诊治结核病人至少80例次,其中疑难病人不少于30例次,治愈率、抢救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防治工作者指导本地区防治工作,培训防治人员。在本地区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三条 传染病专业
(一) 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传染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内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传染病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包括内科和(或)儿科工作至少1年及相当于住院总医师的训练至少6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悉法定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能较熟练地正确救治常见传染病的危重病人,能独立解决一些较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昏迷、休克、上消化道出血、黄疸、高热、惊厥等。基本熟悉内科和(或)儿科疾病的诊疗常规。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地掌握本专业常用技术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肝脏穿刺活检技术、双气囊三腔管止血术等。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能识别低血钾、传导阻滞、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图形。对呼吸功能检查结果和血气分析结果能做出较正确的判断和估计。掌握胸膜、肺部炎症及常见心脏病的X线表现。较好地掌握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及水电解质失衡的液体疗法。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传染病人不少于40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l)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必备的基础理论为: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病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等;临床医学理论为:病毒性病、细菌性病、三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以及病毒感染与肿瘤。必备的技术理论和知识为: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查、单克隆抗体技术、传染病影像诊断学与内镜学等。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如:流行病学、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儿科学等)。
2)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的危重病人,如:重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感染中毒性脑病、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及常见传染病危重型(包括暴发型流脑、重型乙脑、肺大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中毒型菌痢、重型霍乱等);能独立解决传染病的复杂疑难病例,如发热、黄疸、昏迷、腹泻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问题,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如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胸腔及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及骨髓穿刺和呼吸器的操作等。每年诊治传染病患者不少于200例,初诊、确诊符合率不低于95%,治愈率、有效率及抢救成功率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传染病专业副主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传染病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其中参加专科门诊至少40次。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熟练正确地组织、指导、救治本专业危重病人,能解决复杂疑难病例诊疗中的难题。能承担院内外会诊。具有全面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每年诊治传染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复杂病例不少于40%,治愈率、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四条 风湿与临床免疫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风湿病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风湿病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骨关节及骨骼肌的病理及解剖、影像学诊断、统计学、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实验技术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从事风湿病科临床工作不少于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与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内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技能;除一般内科检查外,尚须熟悉肌肉与关节的检查方法;了解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风湿病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风湿专业病人不少于100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低年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风湿病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风湿病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骨关节及骨骼肌的病理及解剖、影像学诊断、统计学、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实验室技术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从事病房主治医师工作至少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实验室与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与风湿病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如关节液检查、关节镜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等;熟练掌握本专业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技能;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复杂、疑难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承担内科二线值班,承担风湿科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风湿病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风湿专科病人不少于200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痛风、硬皮病、皮肌炎等。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风湿病学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风湿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的危重、疑难病人,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风湿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五条 老年医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老年医学专业的基础、临床医学理论和有关专业技术知识。基础理论:老年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心理学、药代动力学、解剖学、老年学等;临床医学理论:老年病学、老年急诊学、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代谢、血液、骨关节、神经内科学、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学、物理诊断学、康复医学等;了解有关专业的知识: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CT、MRI、B超、超声心动图)、核医学、脑电图、心电图诊断学、内镜诊断学、血液净化及腹膜透析等。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内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精神病学、普通外科学、药理学、营养学等。
2)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预防医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化学、中医、药学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老年医学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包括总住院医师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肺部感染、胃溃疡、胆囊炎、泌尿系感染、恶性肿瘤等)正确的预防、诊断、治疗常规;能较熟练、准确地对本专科的危重病人、急诊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重症糖尿病、脑出血、脑梗死、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持续哮喘、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救治;基本掌握常见复杂疑难病例(如:心悸、呼吸困难、出血、昏迷、休克、黄疸、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水肿、头痛、眩晕、胸痛、腹痛、肺部阴影、发热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系统诊治本专业病人不少于400例。基本掌握腰椎穿刺、胸腔穿刺、骨髓穿刺、胃液、十二指肠引流、三腔双囊止血、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腔穿刺等技术;掌握除颤起搏器、心脏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血流动力学监护仪的操作技能与应用指征;基本掌握支气管镜(呼吸科医师),纤维胃、肠镜的操作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医疗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老年医学专业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在某一专业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深入掌握主治医师所规定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临床、指导实践。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老年人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的危重病人,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问题。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问题。能承担院内会诊,二线值班,门诊咨询,有一定的病  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每年诊治老年病人不少于200例,初诊及诊断的符合率、治愈率、有效率及抢救成功率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临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中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对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并能灵活运用于临床与科研实践。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参加专业门诊不少于40次。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老年人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能非常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的危重病人;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及技术难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  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每年诊治老年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六条 急诊医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急症(病和伤)的早期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的基本知识;儿科急诊医师须掌握小儿急病和创伤的早期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理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内科、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眼科等常见急症的诊治原则。
2)了解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超声诊断学、CT及MRI等基本原理和诊断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在内、外科主要三级专业组轮转至少2年,其中在内科轮转1年,在CCU和RICU分别工作至少3个月。在普通外科(特别是SICU)和骨科(创伤)轮转各6个月。在本专业工作3年,其中任总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在急诊门诊、ICU、观察病房工作至少2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与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处理一般急症(如:高热、胸痛、发绀、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痛、呕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和危重症,掌握复苏术、抗休克、创伤的初步处理原则与技能,对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能做出初步的诊断和处理;能对暂未明确诊断的急、重症,给以适当的初步处理;能判断诊断未明确的病、伤员的危重程度;能协助主任及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观察病房的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开展以下抢救工作,即:基础和加强生命支持、基础和加强创伤生命支持、后续生命支持、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电除颤和电转复、急诊起搏、静脉内留置输液管、动脉穿刺、胸腹和心包穿刺、腰穿、闭式胸腔引流、导尿、洗胃、放置食管三腔管等;能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能解释血气分析报告等。担任急诊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病例至少500例。每年抢救重病例至少50例(包括:各种休克,急性心衰,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脑综合征,急性中毒,癫痫持续状态,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脑血管意外及各类创伤的急救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的危重、急病例;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l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用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熟悉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灾害医学的知识。掌握复苏学、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临床影像学、核素显像,临床药物学、毒理学及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急诊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观察室主治医师工作2次,每次不少于4个月: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抢救各类急、危重症,如休克、心脏骤停、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发性创伤、严重感染、急性中毒等;能组织和指挥抢救群体的急、重伤病人;能协助组织救灾医疗队;理解并能宣传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任务,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疑难急、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有一定的观察病房及急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急诊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能熟练进行复苏和心脏紧急临时起搏,能进行常见创伤的紧急救治(儿科例外),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器械,并进行保养和初步维修。每年诊治急诊病人400例,其中重症40例。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l)基本理论知识
在本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急诊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急诊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抢救、观察病房及ICU查房)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诊断、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解决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能独立指挥本专业院内大型抢救;能积极宣传和推动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能组织院外抢救医疗队;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任务;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急诊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急诊病例300例,并指导疑难危重病人抢救不低于2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才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七条 普通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现代普通外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工作范畴及特点;对普通外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消毒、无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颈部、乳腺、腹部脏器及四肢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及病理学。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普通外科学密切相关学科,如影像诊断学(包括CT、磁振成像原理及基本疾病的判别)、X线诊断学、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学、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B型超声诊断学等的基本知识。熟悉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消化、内分泌、呼吸、肾病等学科常见病的诊断常规,常见而重要的手术基本操作,常见急症的诊断、救治及复苏;熟悉麻醉学知识;熟悉外科重症监护的基本理论、诊断常规及呼吸机、心功能监测仪的原理、使用方法;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操作有一定了解。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新技术、新理论有一定认识。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普通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深入了解;能独立完成诊断、鉴别诊断并能独立提出治疗方案;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治疗计划严谨、周全,基本操作熟练,未发生过严重差错及事故。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普通外科专业的基本技术操作,如小肠切除术、一般肠梗阻手术、胆囊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能指导下级医师完成深静脉插管、胆囊造瘘术、阑尾切除术及较简单的疝修补术与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了解普通外科的一些较大的复杂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操作、手术前后的处理原则,并参加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较复杂的甲状腺外科手术,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脾切除术、半结肠切除术等。能协助科主任及上级医师进行科室与病房的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每年至少完成30份住院病历。在担任住院医师期间,作为术者需完成手术至少150台次(如:阑尾切除术、各种疝修补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肛瘘及混合痔手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肿物活检术、胆囊造瘘术、胆囊切除术、小肠切除术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医疗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普通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分泌学、血流动力学、病理学);熟悉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腹腔镜手术学、消化系统内镜诊断治疗学。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普通外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骨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消化病学、内分泌学、心血管内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器官移植等)的理论与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普通外科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普通外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疾病有深入了解,并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独立处理。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普通外科专业的较大型常规或急诊手术(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切除术、胆管空肠吻合术、括约肌切开成形术、以及脾切除术、半结肠切除术),并具有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熟悉普通外科一些复杂、大型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前后处理等;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参加并能完成常见大中型手术(如: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及断流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胆管癌根治切除术、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全结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加直肠黏膜剥除回肠储袋术、直肠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等)。具备院内会诊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解决下级医师在本专业范围内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至少350台次,其中大中型手术不少于60台次,包括: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半结肠切除术、脾切除术、壶腹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囊-空肠或胆管-空肠吻合术等。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深入系统地了解普通外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全面了解与普通外科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学科有深入研究。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普通外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普通外科专业临床工作的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全面承担、指导本专业各项业务工作的能力,而且在普通外科专业范围内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例如:肝脏外科、胆管及胰腺外科、胃肠外科、内分泌外科、血管外科等。能独立完成并指导下级医师完成普通外科大型、复杂、疑难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广博的学识和很强的应变能力;能独立完成较困难的、复杂的院外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大、中型手术不少于250台次,其中大型手术(如:全胃切除、全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高压症各种分流及复杂断流手术、半肝切除术、胆管癌根治切除术、腹主动脉瘤手术、颈动脉瘤切除术及人工血管移植术等),不少于70台次。能解决普外科领域内的疑难重症。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八条 骨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悉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消毒与无菌、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紊乱、休克的病理机制及抗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外科感染与伤口处理、组织愈合、皮肤移植、创伤急救、心肺复苏、外科病人的营养及术前与术后处理原则)。
2)了解运动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熟悉清创术、关节成形术、畸形矫治术、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及关节融合术的基本原理与知识;熟悉骨科常见疾病与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熟悉麻醉知识,胸腔闭式引流及血、气胸的治疗原则?颅脑损伤及脑水肿的诊疗原则,心、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烧伤救治的基本知识。
2)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X线、CTJRI、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血管造影等)的成像原理及常用技术;了解心电图、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及其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了解运动系统疾病有关的康复医学知识;了解骨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与原理及内固定、外固定术的生物力学原则。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骨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经规范化医师训练至少3年;骨科专业训练至少2年(包括住院总医师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 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骨科常见疾病与损伤(如:常见而不甚复杂的手外伤、腕部骨折、前臂骨折、髁骨肱骨折、髁上骨折、肱骨干骨折、外科颈骨折、髋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踝部骨折、胫腓骨折、股骨干骨折、髋部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损伤、化脓性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颈肩痛、腰腿痛、四肢良性骨肿瘤、膝外翻、马蹄内翻足畸形)能独立进行处理,其诊断与治疗基本正确。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从事骨科病房、门急诊工作不少于2年,此间诊疗住院病人不少于150例;处理门、急诊分别不少于500例与150例;担任骨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200台次。基本掌握的手术方法与技术:清创术,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术,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技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月板切除术,腰椎间盘切除术,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膝内、外翻畸形矫治术,关节融合术,骨移植术及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医疗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悉运动系统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熟悉骨组织胚胎学、骨组织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骨科学有关的生物力学知识。
2)系统了解骨与关节损伤、感染、畸形、肿瘤、代谢性骨病及风湿性骨关节疾病的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肿瘤的外科分期及诊断、治疗技术;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成像原理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熟悉康复医学、老年病学、危重医学、神经电生理学等相关知识。
2)了解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骨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较疑难、复杂的骨科疾病,完成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四肢或脊柱畸形的矫治、复杂骨折的内固定、严重创伤的救治);掌握肢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保肢治疗-关节成形术)及脊柱常见疾患的诊断及治疗技能等。能独立进行院内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骨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能独立处置或指导下级医师处置上述疑难重症;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参加手术不少于300台次。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包括:运动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了解与骨科有关的生物力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及生物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精通骨科领域中所从事专业的基础理论及技术。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相关临床学科及基础学科中与骨科专业有关的基本知识与某些方面的新进展,并能用于本专业的临床或研究工作,包括:老年病学、创伤外科、危重医学、肿瘤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诊断学、药理学等。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骨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具备诊治骨科疑难重症的能力与水平,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骨科专业的危重病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新的诊断、治疗工作。能独立承担院外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解决疑难病人的诊治问题,每年诊治骨科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人不少于20%;担任骨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参加手术不少于250台次,其中疑难手术不少于30%。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三十九条 胸心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胸部及其脏器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掌握现代外科临床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胸部外科、心脏与大血管外科、胸部心血管影像学(X线、CT、MRI、心血管导管检查及造影、核医学检查等)及胸部创伤学等知识;熟悉体外循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术后重症监护等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胸部外科手术、心脏及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有关理论与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和常见手术操作技能。
2)熟悉麻醉学知识。
3)熟悉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常用知识及诊疗常规。
4)熟悉ICU诊疗的常规知识。
5)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与法规;了解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胸心外科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担任住院总医师至少1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胸心外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技能,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食管镜、气管镜、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及心肺复苏术;基本掌握胸心外科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如食管癌、贲门癌、肺癌、胸外伤、房间隔缺损和风湿性心脏病单瓣膜替换术等。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诊疗病人至少150例,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200台次。平均每年书写病历40份。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胸部及其脏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
2)掌握胸部外科学、心脏及大血管外科、胸部及心血管影像诊断(X线、CT、MRI、心血管导管检查及造影、核医学检查)、胸部创伤学的有关知识;掌握体外循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术后重症监护的理论与知识。
3)熟悉或掌握胸腔镜、介入放射学、体外循环机及呼吸机的知识与技能。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熟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急救医学、儿科学、药理学及器官移植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诊治本专业的常见病,救治本专业的危重患者,并能解决常见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能完成本专业较大、较复杂的手术,如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残胃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上段食管癌手术、结肠或空肠代食管手术及相当的其他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瓣膜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四联症根治术和胸主动脉瘤摘除等手术;熟练掌握食管镜、气管镜、心导管、心血管造影、人工起搏器植入、心肺复苏、重症监护及呼吸机的使用等。平均每年诊治胸心外科病人至少80例;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至少完成手术300台次。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了解边缘学科的理论;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与法规,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常见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具有院外会诊的能力;在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完成或指导完成本专业较大或复杂疑难手术。平均每年参加专科门诊不少于40次,诊治胸心外科病人至少70例;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至少250台次。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条 神经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神经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和神经药理学;熟悉神经系统组织发生学;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物理检查和定位诊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神经影像学的理论与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感染性疾病、神经病学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2)基本掌握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外科感染、创伤、失血性休克、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治疗技能。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神经外科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连续从事),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包括病房和门诊工作)。完成1年外科轮转,1年相关科室(包括:神经内科、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ICU)的轮转和基本培训。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掌握多发性损伤,包括四肢骨折、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血气胸和腹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②掌握颅脑损伤、颅高压危象、颅内出血的急救处理;③掌握气管插管、脑室穿刺引流、深静脉穿刺和气管切开的操作;④掌握颅内血肿、大脑半球神经上皮的肿瘤和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半球肿瘤、听神经瘤和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⑤熟悉神经影像学,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S1))的基本原理,掌握颅内血肿、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技能;⑥能协助上级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的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累积完成手术不少于200台次,能独立完成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包括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脊髓手术、其他神经外科手术。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显微临床神经解剖学。
2)对神经外科一些疾病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有较深入的了解。
3)熟练掌握功能神经外科,如立体定向术、血管减压术、血管内栓塞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头颈外科、骨科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和手术方法。
2)掌握神经外科疾病的放射治疗、肿瘤化疗的理论知识和治疗原则。
3)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前沿学科,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比较复杂疑难病例;掌握显微手术操作技术,能准确地定位开颅,独立完成较复杂的手术,如大脑半球肿瘤的手术、后颅凹肿瘤手术、复杂颅脑损伤手术、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处理;能熟练运用头颅CT和MRI对颅内肿瘤做出诊断,能熟练运用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担任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过2次病房主治医师工作,每次至少4个月;有一定的门诊和病房医疗组织和管理工作能力,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每年完成手术不少于300台次,其中包括颅脑外伤、大脑半球肿瘤、脊髓肿瘤、垂体腺瘤、小脑半球肿瘤、听神经瘤、高血压脑出血等。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死亡率低于50%,颅内肿瘤手术死亡率低于5%。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l)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副主任医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神经外科专业某一方面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本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l)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救治本专科复杂疑难病例及解决重大医疗技术问题,能完成和指导完成本专业的复杂手术,能承担医院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50台次,术后血肿发生率低于1%,无菌伤口术后感染率低于1.5%。术后并发症低于以下标准:动脉瘤、垂体瘤、大脑半球肿瘤、后颅凹肿瘤(除垂体瘤外鞍区肿瘤)等手术的并发症低于5%;深部肿瘤(病变)手术并发症低于7%。对神经外科某一疾患治疗效果成绩显著,包括手术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完成数量比同级医生多,或手术有独到之处。平均每年参加专科门诊不少于35次。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及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一条 泌尿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现代外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抗菌、无菌、水和电解质平衡、休克、心肺复苏、外科营养、外科感染、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
2)熟悉泌尿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
3)掌握本专业的特殊检查或治疗的原理与技能,包括膀胱镜检查、泌尿系统造影、尿流动力学、体外冲击波碎石等。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妇产科学、内科学、临床药理学、遗传学、统计学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外科重症监护的基本理论及呼吸机、心功能监测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熟悉影像学、核医学,包括B超、X线诊断学、CT、MRI、介入医学等的检查原理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应用。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泌尿外科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能独立诊断和治疗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肾结核、尿石症、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尿路梗阻、创伤、感染、先天畸形等;②能正确救治本专业的危重病人,如泌尿生殖系统创伤、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③熟练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的中、小型手术,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完成睾丸切除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鞘膜翻转术、膀胱造瘘术、膀胱取石术等手术;④能协助上级医师完成科室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担任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②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须完成的手术:睾丸切除术、附睾切除术、鞘膜切除术(翻转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切开取石术、膀胱肿瘤电灼术、输精管结扎术、阴茎部分切除术等。总例数不少于150台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较大型手术10台次。熟练掌握膀胱镜检查技术。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须了解或熟悉电切镜、输尿管镜、肾镜、腹腔镜、介入治疗等技术。③参加救治急重症病人至少2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泌尿外科专业主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泌尿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学科的新进展,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如:内分泌学、临床药理学、遗传学、性传播疾病、器官移植、男科学等)的理论知识。
2)熟悉影像诊断学在本专业应用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能主持疑难病例的讨论工作,能指导下级医师处理本专业范围内常见、疑难及复杂问题;能正确指导和组织救治本专业危、急、重症患者。②技术操作熟练,能独立完成本专业的较大或比较复杂的常规或急诊手术,如睾丸固定术、尿道下裂修复术、肾盂造瘘术、前列腺切除术、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尿路狭窄修复术、尿道损伤修复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成形术等。能指导和协助下级医师处理术中出现的常见疑难问题。③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须熟悉或掌握电切镜、输尿管镜、肾镜、腹腔镜、介入治疗等技术。④能独立进行院内会诊。⑤具有一定的医疗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本专业病人不少于100例。组织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不少于10例。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350台次,其中较大型、复杂病例手术不少于100台次。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某些领域或疾病有一定的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临床经验丰富学识广博,具有全面指导本专业临床工作的能力,对所从事的专业有较深的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②在医疗技术上有创新和改进。③能独立或指导下级医师完成本专业大型或复杂的手术,如: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复杂的肾脏手术、复杂尿路梗阻手术、压力性尿失禁手术、肠代膀胱术、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修复术等。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须掌握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或膀胱肿瘤及经皮肾镜手术等技能。④能独立完成院外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50台次,其中大型或复杂手术不少于100台次。每年诊治本专业病人至少70例,组织抢救危重病人不少于20例。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二条 小儿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了解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的有关知识;掌握小儿外科学、小儿内科学、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科学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儿外科手术学、影像诊断学、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知识。
2)熟悉影像学诊断知识,能阅读和解释有关疾病的X线片与常见的各种造影片;熟悉有关疾病的B超诊断标准;掌握CT、MRI、核医学检查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了解呼吸机及内镜的应用技术。
3)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与法规;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4)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包括外科有关临床科室轮转训练2年,本专业训练3年,其中任住院总医师1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本专业的常见病、部分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危重病(如:创伤急救、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出血、先天性巨结肠症、总胆管囊肿及常见的急腹症)的救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对复杂的疑难重症(如:急腹症并发休克、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等)病例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抢救及治疗;具有熟练的外科基本技术技能,能完成本专业常见的手术(如:肠梗阻粘连松解、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幽门环肌切开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鞘膜积液手术、睾丸固定术、肠套叠整复术、阑尾切除术等),总例数不少于100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并完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低位直肠肛门畸形肛门成形术、总胆管囊肿切除胆管重建术、腹腔肿瘤切除术、尿道成形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等手术。总例数不少于10例,每种术式不少于2例。能协助上级医师进行医疗、教学和病房的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完成腹腔穿刺术、气管插管术,气、钡水灌肠治疗肠套叠术,心肺复苏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经皮穿刺胆管造影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内镜手术;每年诊治小儿外科病人不少于7O例,参加抢救危重病人不少于5例;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200台次。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与本专业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小儿内科学、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科学、胸外科学、小儿外科手术学、影像诊断学、创伤急救学。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中医学、儿童心理学、药理学、妇产科学、胃肠病学及传染病学;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内镜、血气分析、染色体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与法规,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小儿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正确地救治本专业危重病例,能独立诊治常见的疑难病(如:严重创伤、肠道肿瘤、先天性巨结肠症、高中低位直肠肛门畸形、先天性肝胆畸形、腹部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肿瘤、梗阻、复杂急腹症、严重的复合性创伤、肝脾破裂等);能独立处置复杂的疾病(如:急腹症并发休克、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具有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完成本专业较大和复杂的手术(如:巨结肠根治术、总胆管囊肿切除胆管重建术、肝叶及脾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盂成形术、尿道下裂修复术、肠道及泌尿系肿瘤切除术及严重复合伤救治与各种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不低于95%。熟练掌握下列诊疗技术(如:经皮穿刺胆管造影、专科常见的特殊部位造影、心肺复苏术、内镜手术)。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300台次,完成较大或较复杂手术不少于150台次。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不低于90%。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70例,组织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不少于10例。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并能结合本专业临床开展工作;
2)熟悉肿瘤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以及基因诊断与治疗等新理论和新技术;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与法规,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本专业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高造诣,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危重病人,能解决复杂疑难病症及重大技术问题。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完成并指导下级医师完成本专业各种常见手术、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不低于97%。能胜任院外会诊(包括手术)。在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完成本专业的各种常见的疑难复杂手术(如:全结肠型巨结肠根治术、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高位直肠肛门畸形肛门成形术);掌握严重复合性创伤的救治及本专业一些罕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手术;熟练掌握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本专业有关的诊疗技术。平均每年参加专科门诊至少35次,每年诊治小儿外科病人至少70例,组织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不少于20例。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50台次,其中较大或较复杂手术不少于150台次。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不低于95%,在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三条 烧伤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掌握烧伤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烧伤病理学、烧伤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掌握烧伤专业的基本理论,如烧伤休克、感染、免疫、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烧伤营养与代谢、组织愈合、创面处理及各系统及器官的并发症。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临床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创伤外科学、普通外科学、五官科学、康复医学、药理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烧伤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烧伤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完成烧伤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全过程(包括有关科室2年,本专业3年,其中烧伤专业住院总医师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基本掌握烧伤专业手术,如焦痂和筋膜切开减张术、切(削)痂手术、各种取皮手术、植皮手术、各种“Z”字成形术、各种皮瓣术的适应证和设计原理;掌握中、小面积各种原因烧伤的诊断和治疗,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例;掌握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掌握合并伤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基本掌握烧伤病人的变化规律,具备分析化验、全面分析和判断病情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烧伤住院医师工作期间,须掌握各种焦痂切开减张术、切痂术、削痂术、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简单皮瓣移植术及人工呼吸机的使用;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200台次。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烧伤临床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有关整形外科的基本原则。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救治本专业危重病人,如大面积深度烧伤、中度吸入性损伤、电烧伤、化学烧伤、感染及内脏并发症等。能独立处理较复杂的疑难症,如脓毒症、严重休克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完成本专业的较大或复杂手术;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300台次。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烧伤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烧伤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了解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烧伤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高造诣,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正确地抢救严重烧伤病人及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具备独立承担院外会诊和组织、领导抢救成批烧伤病人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50台次;抢救40%以上Ⅲ度烧伤不少于50例,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四条 整形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整形外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皮肤、软骨、骨、脂肪、筋膜、血管、肌肉、肌腱和神经移植及组织代用品);熟悉皮片的移植与成活过程,各种皮片移植的适应证;了解有关任意型皮瓣、轴形皮瓣和肌间隔动脉皮瓣、游离皮瓣、肌皮瓣和筋膜皮瓣的理论,有关瘢痕增生及其防治的理论;掌握手术切口设计、创伤愈合的原则;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理论与技能;掌握皮肤扩张术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普通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局部解剖学,重点掌握头、面、颈、手、乳房、会阴等部位及常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肌皮瓣的局部解剖学;了解整形外科及美容外科的心理学;了解整形外科临床资料积累、摄像的特殊要求,掌握医学摄影技术的拍照原则。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其间在普通外科作住院医师工作(轮转)不少于2年,连续从事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工作不少于3年;或连续从事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其中第3年到普通外科进修1年,并作整形外科总住院医师至少3个月。经过微血管吻合的动物实验训练。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熟练掌握皮片移植术、手术刀徒手取皮术、滚轴刀取皮术、鼓式取皮机取皮术、反鼓取皮术及皮片的移植与其成活后的养护技能及“Z”字成形术。②基本掌握皮瓣移植的有关技能(如:皮瓣的逆转设计法、皮瓣的延迟、转移和舒平术、皮管成形术)。③了解器官修复或再造手术。例如:较简易的尿道下裂修复术、全耳再造术、全鼻再造术,改进的Langenbeck法腭裂修复术。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①掌握指间关节融合术、烧伤手背瘢痕切除植皮术(包括拇指间隙和指蹼),各常见部位瘢痕挛缩的修复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单侧唇裂修复术、双侧唇裂修复术、唇裂继发畸形修复术;指端外伤、手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理。②掌握常见美容外科手术:重睑成形术、隆鼻术、隆乳术。③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完成手术不少于200台次。④能协助上级医师完成科室的管理工作。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低年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或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整形外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及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相关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理论知识;掌握美容外科学、周围神经外科学与小血管吻合及各种组织移植的技能;掌握整形外科摄影的特殊要求与原则。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思维比较开阔敏捷,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解决疑难问题,对复杂情况有快速反应能力。初步向学有专长的方向发展,在临床工作中有独挡一面的能力。能独立完成:①先天性面裂(包括唇腭裂)修复术;②颌面部、躯干、四肢缺损的修复再造术;③晚期烧伤瘢痕的整复术;④面部骨折整复术;⑤美容外科手术;⑥头颈部或躯干四肢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修复术;⑦手外科手术;⑧先天性异常(如:并指、小耳畸形、尿道下裂、先天性囊肿、巨大色素痣、先天性挛缩带)的整复术。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独立完成头颈部、上肢、下肢、躯干等部位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整形手术;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300台次,能独立承担院内的会诊。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与整形外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整形外科的一个或几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有创新的手术方法,能完成整形外科常见的复杂、疑难手术;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独立处理,并指导下级医师完成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治疗;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50台次,其中复杂、疑难手术不少于150台次;能胜任院外会诊工作。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五条 麻醉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麻醉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护治疗和复苏及疼痛治疗学。
2)了解手术和麻醉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手术病人的常见并存疾病(如: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及血液等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了解诊断、治疗中常用药物及麻醉时应注意的问题。
2)熟悉常用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等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麻醉学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熟悉麻醉机、呼吸机和常用监测仪的基本结构,并能正确操作使用;②熟悉手术病人常见的麻醉前病情评价及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能制定麻醉方案和处理常见并发症;③熟练掌握临床麻醉技术(包括神经阻滞、腰麻、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等麻醉方法),基本掌握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常用监测方法和操作技术;④基本掌握各专科(如: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小儿外科及妇产科)的麻醉技术;⑤基本掌握重症病人(如:休克、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肺脑复苏等)的处理原则。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独立完成常见手术及一般急诊手术的麻醉。担任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施行麻醉不少于500例(指导除外),其中全身麻醉不少于25%,质量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临床问题;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或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麻醉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护治疗和复苏及疼痛治疗学)的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手术和麻醉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手术病人常见并存疾病(如: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及血液等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并能对其做出诊断,在麻醉期间能进行正确评价和处理。
2)掌握常用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核医学等检查的基本知识及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麻醉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处理,以及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熟练掌握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技术,并能正确用于临床实践;②掌握危重病人(ASAⅢ级以上)的麻醉处理;③掌握危重病人(如:严重休克、ARDS、心衰、多器官衰竭及心、肺、脑复苏等)的监测和治疗;④基本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如小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专科麻醉及重症监护治疗(ICU)和疼痛治疗等;⑤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的复杂、疑难问题;⑥掌握本专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独立处理严重并存疾病病例(如:心脏病、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的麻醉。具有负责重症监护治疗(ICU)或疼痛治疗工作的能力。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施行麻醉不少于500例,质量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麻醉学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某方面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麻醉学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其相关学科的新进展;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熟练掌握各种危重病人和疑难手术的麻醉处理,临床监测技术的应用,急救复苏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治;②具有正确指导和组织进行急救复苏和解决临床麻醉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③能独立承担院外疑难、重症病人的麻醉和复苏的会诊;④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做出一定成绩;⑤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熟练完成各种疑难、重症病例的临床麻醉处理,具有全面指导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和疼痛治疗工作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施行麻醉不少于300例,质量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六条 运动医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了解运动医学(包括运动创伤、医务监督、运动营养、医 疗体育、运动训练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1)从事运动创伤专业者: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理论知识;熟悉创伤急救(包括休克复苏)、解剖学、骨科学、创伤病理学等理论知识。
2)从事医务监督专业者:熟悉临床内科学、运动生理生化学、病理生理学、运动卫生保健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3)从事运动营养专业者:熟悉营养学、运动卫生保健学、生理学、生化学及运动生理生化等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从事运动创伤专业者:了解与本专业有关学科(如:影像诊断学、肌电图、核医学诊断、外科学、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
2)从事医务监督专业者:了解内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急诊医学等相关知识。
3)从事运动营养专业者:了解与营养有关的内科学、临床生化诊断学及功能评定等相关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国内外运动医学相应专业的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从事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及工作量:①从事运动创伤专业者:能独立处理常见运动创伤性疾患,至少1000例;掌握各种局部封闭技术,至少完成100例;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休克病人的抢救技术,参加急救工作至少25例;能独立完成半月板切除术、骨关节病灶清除术、肌腱韧带断裂修补术、骨折及关节脱臼切开整复等手术,至少完成150台次;能指导低年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临床工作;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伤后及术后康复训练;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独立管理病房的能力。②从事医务监督专业者:独立进行运动性疾病和常见病的诊断、处理,提出预防措施,至少100例(需有病历记录);能完成运动功能试验(联合功能试验、阶梯、功率自行车或平板)和评定,至少100例次;安排病后训练,至少50例次;能指导运动者进行科学锻炼,提出个人运动卫生,运动场地卫生,自我身体检查的要求及方法,并向参加运动者进行宣讲至少100例次;组织运动比赛的医学服务至少3次;了解兴奋剂(Doping)中6类禁用药物;参与运动员选才工作,从生长发育、生理功能、遗传、心理等方面提供有关资料至少30例;采取各种措施消除运动后疲劳(1~2种方案)。担任住院医师期间,随运动队工作不少于3个月。③从事运动营养专业者:能独立进行有关运动员营养状况评定,能独立完成常见运动营养问题的诊断、处理和防治工作至少30例次;能独立处理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如:贫血、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硬化、肥胖、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及中毒、中暑、脱水、热病、低血糖等)的诊断与防治;掌握膳食营养调查(包括营养计算、生化检测、营养缺乏和过剩的临床体征检查,至少完成30例次),以及营养平衡的技能;能运用有效、合理和无不良反应的营养措施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和训练效果,并加速其运动后的体力恢复,至少指导过30例次。对从事通科运动医学和在没有手术条件的单位工作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免除手术指标,并可适当降低各专业的要求,但须全面掌握3个专业的理论与技术。
(2)教学
能正确指导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开展本专业的业务工作;有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工作实践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从事运动创伤专业者
1)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如:神经科、骨科、外科、影像诊断、肌电图等)的理论知识,并能用其正确解决本专业的相关问题。
3)学识水平: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从事医务监督专业者
1)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临床运动医学、运动卫生保健等基础知识;熟悉运动所致的生理、生化、病理生理的变化;掌握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基本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内科、传染病、诊断学(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技术、CT、MRI等)、急诊医学等有关知识。
3)学识水平: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3)从事运动营养专业者
1)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运动营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熟悉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卫生保健、运动训练等基本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3)学识水平: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及工作量:①从事运动创伤专业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处理各项运动创伤,解决复杂的疑难病例至少60例;手术水平: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或疑难的精细手术(如膝关节联合损伤)至少50例;针对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创伤问题,能提出有效的预防指导意见和措施。②从事医务监督专业者:能熟练正确地解决运动性疾病和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至少100例;掌握运动功能试验的方法和评定,至少完成50例次。能对病后训练及比赛提出建议,至少完成50例次;能指导运动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科学锻练,能对个人卫生、运动卫生、场地卫生、自我检查进行具体指导,并能解决较疑难的问题,至少完成50例;指导组织运动比赛医学服务至少3次,熟悉有关兴奋剂(Doping)的规定;指导运动员选才工作至少30例;能提出1~2种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方法或综合方案。③从事运动营养专业者: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运动员营养状况评定,解决常见运动营养问题的诊断、处理和防治,至少50例次;能指导解决与运动营养有关的疾病(如:贫血、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硬化、肥胖、糖尿病、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及中毒、脱水、热病、低血糖等)的诊断与防治问题;指导有关膳食调查(包括营养计算、生化检测和营养缺乏或中毒的临床体征检查和营养平衡的技能)至少50例次;指导运用新的有效、合法和无不良反应的营养措施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和训练效果,并加速其运动后的体力恢复,至少50例次;能提出并指导开展有关运动营养方面的新措施和新的检测技术,对在无手术条件的单位工作者和从事通科运动医学专业者可免除手术操作的要求,但须了解相应的手术理论知识及运动医学3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诊治手段。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和(或)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精通运动创伤、医务监督、营养各自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前沿知识的进展,技能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与法规。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及工作量:①对所从事专业伤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有较高的造诣;能熟练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伤病和重大技术问题;能正确组织指导抢救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有较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做高难度的手术,完成疑难手术及会诊分别不少于50例。②有组织领导本专业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③具备院外会诊能力。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七条 康复医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康复医学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用物理学、物理疗法学(含运动疗法学)、电诊断学、运动功能评定、针灸学、按摩学;了解肌电图、诱发电位、作业治疗学、言语矫治学、心理治疗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常用康复医学工程装置(假肢、矫形器、自助具、轮椅等)的应用。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外科学、骨科学、神经病学、内科学、老年病学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了解本专业常用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检验学等检查原理,熟悉其临床应用及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软组织及各系统感染、软组织损伤、伤口、骨折及骨关节术后、骨关节病、关节炎、神经官能症、周围神经伤病、脊髓灰质炎、脑卒中等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了解截肢后、脊髓损伤、脑瘫、冠心病及心脏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诊断与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在有病房的单位,应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和管理病人。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本专业病人至少200个完整病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康复医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用物理学、物理疗法学(含运动疗法学)、电诊断学、运动功能评定、针灸学、按摩学、社区康复学;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运动力学、中医推拿学、作业治疗学、言语矫治学、心理评定与治疗学、残疾学、职业康复学、以及康复医学工程学的基本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外科学、骨科学、神经病学、内科学、老年病学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检验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心肺功能检查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分子生物学、中医中药学)。
4)熟悉本专业治疗、评定设备的结构与原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正确地处理较复杂、疑难病症,如复杂的颈腰椎病、复杂骨关节损伤、严重手外伤、大面积烧伤、重症脑卒中、闭合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瘫、冠心病及心脏术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截肢后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等。熟练掌握某些较复杂技术,如肌电图、诱发电位、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步态分析、心肺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各种神经生理疗法、功能性电剌激、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评定与训练、言语矫治、心理评定与治疗、假肢、矫形器等。能独立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处理本专业较复杂、疑难病例。在有病房的单位,至少担任2次病房主治医师工作,每次至少4个月,承担二线值班。有一定的病房与门诊工作的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业病人至少100个完整病例,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本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本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从事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本专业临床医疗工作中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疑难、复杂病症和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复杂疑难、病症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本专业病人至少60个完整病例,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八条 妇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掌握妇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妇产科学、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计划生育);了解与妇科相关的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掌握妇科常见手术指征、步骤及手术前后处理原则。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外科总论、普外、内科、遗传、麻醉、内分泌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了解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等检查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及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妇科学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妇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须在妇科全面轮转,包括任住院总医师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诊断处理妇科门、急诊及病房各常见疾病。基本能独立处理常见妇科急重症,如急腹症、阴道出血、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有管理病房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独立对妇科各种常见病及肿瘤进行正确的诊治,能对各种危重、疑难病症(包括急腹症、大出血、重症感染、休克、DIC、肿瘤等)进行正确的处理。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查房、接生、手术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妇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妇产科学、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计划生育;熟悉药理学、组胚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妇产科与计划生育的各种手术知识;熟悉或掌握特殊手术,如显微外科、内镜手术等有关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外科、内科、麻醉、内分泌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基本掌握与妇科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查、影像诊断(超声、放射)、细胞诊断、肿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与妇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妇产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在妇产科临床全面轮转不少于2年,固定在妇科临床工作不少于3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对妇科各种常见病及肿瘤进行正确的诊治,能对各种危重、疑难病症(包括急腹症、大出血、重症感染、休克、DIC、肿瘤等)进行正确的处理。能指导下级医师对较复杂、疑难的妇科疾病进行诊治或手术。担任妇科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能承担妇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独立完成腹腔镜、宫腔镜检查及较困难的子宫全切与阴道手术。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至少完成手术250台次。熟悉卵巢癌、外阴癌、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好,医疗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妇科专业副主任医师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妇科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妇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妇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妇科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妇科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及重大手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症的会诊及手术。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妇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疑难重症妇科病人不少于750例,能开展高难度的妇科手术(如:广泛子宫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阴道手术);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至少100台次。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四十九条 产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掌握产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产科学、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产科肿瘤、计划生育);了解与产科相关的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掌握产科常见手术指征、步骤及手术前后处理原则。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外科总论、普外、内科、遗传、麻醉、内分泌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了解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等检查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及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妇产科学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产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须在妇产科全面轮转,包括任住院总医师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诊断处理产科门、急诊及病房各常见疾病。基本能独立处理常见产科急重症,如急腹症、阴道出血、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有管理病房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独立完成接生、胎吸术与产钳术、会阴侧切术与缝合术,担任住院医师期间至少完成100例次;腹部手术如附件手术、剖宫产术、简单的子宫切除术等,作为术者不少于200例次;基本掌握产程处理及产科各种助产的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基本完成产科较复杂的手术。掌握一般计划生育手术(避孕、绝育及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担任住院医师期间,完成吸刮宫术、放取环术、中期引产、小切口腹式绝育术等不少于200台次,手术操作规范,熟练。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查房、接生、手术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产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熟悉药理学、组胚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等;熟练掌握产科知识如孕期各阶段保健与监护,高危妊娠、妊娠并发症(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早产、过期妊娠、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死胎、多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等),熟悉妊娠期内、外科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慢性高血压、肾病、急腹症、泌尿系感染、甲状腺疾患、SLE、血液病、性传播疾病等);掌握难产的诊断与处理,分娩期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掌握胎心监护仪的结构、原理及临床应用等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内科、外科、遗传、麻醉、医学检验、影像诊断(超声、放射、CT、MRI)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悉与产科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细胞诊断、内分泌、优生学、新生儿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妇产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在产科担任主治医师不少于3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掌握产科操作技术,处理较复杂疑难的问题,如HELLP综合征、急性肾衰、植入胎盘、子宫破裂、羊水栓塞、DIC等。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2次病房主治医师工作,每次至少4个月。承担产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工作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妇产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病人不少于1000例,掌握手术指征,技术操作熟练,能完成如剖宫产、臀牵引术、毁胎术、内倒转术,剖宫产加子宫切除术及较困难的产钳(如枕后位产钳)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等;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手术不少于250台次,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医疗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产科副主任医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产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产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产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产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高造诣,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下级医师抢救、治疗产科各种疑难危重症患者,能解决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及重大手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产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期间,诊治产科疑难重症病人至少750例,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条 口腔内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药物学等。
2)临床医学理论:掌握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牙病及口腔预防学的理论知识。
3)技术理论与知识:掌握牙体手术学、牙髓治疗学、牙周治疗学、牙科器械学的理论和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放射影像学、免疫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喉科学、皮肤病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等。
2)熟悉常用的临床生物检查、l牙合学检查等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及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从事口腔内科工作至少3.5年(包括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儿童牙病和牙病预防)。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各种常见疾患的诊断、治疗的原则与技能;掌握牙体、牙髓、牙周、黏膜及儿童常见牙病的各种临床试验的检查方法、原理并能判定其结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内科医师工作期间,诊治口腔内科初诊病人不少于400例,参加过至少1个月的急诊工作,能正确处理口腔科常见的急诊病例。正确熟练地掌握下列口腔内科(以下简称口内)某一领域常见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①牙体牙髓病:治疗内容包括充填治疗(如Ⅱ类洞的银汞充填)、盖髓术、牙外伤处理、根管治疗术和牙髓塑化治疗术(其中后牙根管治疗);病种包括各种类型的治龋病、非龋牙体疾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髓牙周联合病。②牙周病:治疗内容包括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龈切术、翻瓣术、截根术等)、调合、牙周固定、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等;病种包括主要类型的牙周炎及牙龈疾病。③口腔黏膜病:具有独立诊治口腔黏膜病的经历。诊疗技术包括口腔检查、皮肤检查、微生物检查及活检技术与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病种包括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损害、感染性口腔疾病、白斑、扁平苔藓口腔黏膜疾病。④儿童牙病:治疗内容包括乳牙龋齿充填术、牙髓治疗和根管治疗;年轻恒牙的充填术、盖髓术、活髓切断和根管治疗术;儿童常见黏膜病及牙周病的诊治技术。病种包括乳牙和年轻恒牙的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发育异常和常见的黏膜病、牙周病。⑤牙病预防:参加三项群体预防(幼儿、学校、儿童与青少年、中老年)项目,并进行统计分析与资料总结,其中包括20份幼儿与中小学生口腔保健卡管理工作(指全面的口腔检查、预防与治疗的设计、总结)。
(2)教学
能独立带教口腔系或医疗系本科生的前期教学实习或临床实习,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医师处理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不少于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l)基本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医学药物学等。
2)临床医学理论:熟练掌握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牙病及预防学的理论。
3)技术理论和知识:熟悉牙体手术学、牙髓治疗学、牙周治疗学、牙科器械学的理论和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放射影像学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口腔内科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查,影像诊断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3)熟悉与口腔内科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免疫学、医学统计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病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社区预防医学)的理论与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内科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或预防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口内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诊断口腔内科常见的复杂疑难病例(如:猖獗龋的诊治、少见的黏膜疾病等;并能对复杂病例(如:儿童发育期的牙颌病、重症牙周炎等)制订正确、全面的治疗计划并予以实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能承担院内会诊工作,有一定的门诊管理工作能力。从事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者须具有预防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且具备某方面的专长;具有设计、实施、统计、总结临床与群体预防、调查、健康教育等的中期或最终评价报告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初诊病人不少于500例,并能完成较复杂或较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设计及其治疗技术。包括:①牙体牙髓病:复杂牙体缺损的修复,不完善牙髓治疗病例的再治疗,根尖手术等。②牙周病:较复杂的牙周手术,全口重症牙周炎的治疗设计及综合治疗等。③儿童牙病:预防性矫治的治疗设计,年轻恒牙复杂疾患的处理。④口腔黏膜病:脱落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及复杂病例的综合治疗等。⑤牙病预防:熟悉临床与群体的口腔预防、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计划与实施。熟悉不同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的程序与特点。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口腔内科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内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口腔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了解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①从事临床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疾病诊治经验,在某方面有专长。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病例。能主持口腔内科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院内、外会诊,并提出诊治方案。②从事牙病预防工作者:能指导设计本地区口腔预防、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监测与评价;根据不同人群口腔疾病的类型准确选择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能根据科学资料,提出本地区的口腔保健目标。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口腔内科病人不少于200例,其中疑难病人不少于20%。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一条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
(一)主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口腔微生物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基础理论。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包括牙槽突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口腔颌面成形、口腔颌面部炎症、口腔颌面部创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专业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内科学、普通外科学、成型外科、头颈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儿科学、麻醉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2)基本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以及牙合 学等理论与知识。
3)了解口腔医学影像学常用的临床生化检查原理,掌握其临床应用指征并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完成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培养的全过程,且成绩合格。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及门诊)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危重病人抢救的能力,并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住院医师期间,作为术者完成各类牙槽突外科手术不少于1500例,包括智齿150例(如:上颌窦修补术,颌骨囊肿摘除,各类修复前外科手术)。完成各类中等手术60例(如:唇腭裂修复术、腮腺切除术、部分下颌骨切除术、部分上颌骨切除等级别的手术)。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口腔颌面外科(放射)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口腔放射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口腔颌面放射诊断学、口腔颌面投照技术原理;了解放射物理学基础理论;了解口腔科常用X线机的基本结构、放射防护及X线的成像原理。
(2)相关理论知识
1)基本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了解普通放射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常见的肺部疾病及骨关节疾病);了解内科学、头颈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2)了解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①获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口腔放射研究方向);②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取得口腔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资格,并从事口腔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工作至少2年;③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从事口腔放射诊断及投照工作不少于44周;至少经过1年口腔颌面外科培训或普通放射学培训,或从事口腔放射工作不少于3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进行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的X线诊断,熟练掌握根尖片和咬 牙合 片的投照技术;能正确操作牙科X线机,了解各种X线机的操作方法;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口腔颌面部各类造影检查,并对常见肺部疾病和骨关节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拍照1000张牙片;正确诊断不少于2000张的根尖片和咬牙合片所显示的常见疾病;投照曲面断层片、下颌骨侧位片、华氏位片、胸大片均不少于50张;书写口外X线片诊断报告不少于1000份;完成口腔颌面部各类造影检查不少于30例,包括涎腺造影、瘤腔造影及瘘道造影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口腔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不少于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临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口腔颌面外科(病理)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口腔组织胚胎学与口腔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及口腔矫形学(包括口腔正畸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口腔病理常规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常规技术包括HE染色,冷冻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诊断技术)。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相关专业(组织学、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及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从事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进行口腔病理日常检查、诊断工作,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疑难病例的诊断及会诊工作,常见病诊断的正确率不低于93%。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承担本专业常规操作;独立进行石蜡切片、冷冻切片、HE染色,并能进行2种以上的特殊染色;能独立制做牙齿磨片(出具证明和实物);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承担临床口腔病理诊断工作不少于300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日常业务工作;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不少于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能独立编写口腔病理资料目录、索引;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和口腔组织病理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包括牙槽突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口腔颌面成形、口腔颌面部炎症、口腔颌面部创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专业知识;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以及 牙合 学等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较熟悉成型外科、头颈部肿瘤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如颅、颌面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基本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解决口腔颌面外科较复杂疑难病的能力,有组织实施危重病人抢救的能力与经历,能承担院内会诊。有一定的门诊及病房的医疗组织管理能力。在本专业某一方面(如:口腔颌面成形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外科领域)有所特长。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任主治医师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完成300例,难度相当于上颌骨切除,下颌骨切除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游离皮瓣移植术、上颌骨扩大切除和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等。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口腔颌面外科(放射)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口腔放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口腔颌面放射诊断学、口腔颌面投照技术原理);熟悉口腔面部CT、MRI及灰阶超声诊断方面的知识。
2)较熟悉放射生物学基础理论,较熟悉口腔科常用X线机的基本结构、口腔放射防护及X线成像原理。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基本掌握普通放射学中与口腔放射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肺部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基本掌握头颈部肿瘤学、医学心理学及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口腔放射学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①获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口腔放射研究方向),取得口腔放射学专业主治医师资格,从事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平均每年参加口腔放射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②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口腔放射研究方向),取得口腔放射专业主治医师资格,从事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2年;平均每年参加口腔放射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③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取得普通放射科主治医师资格,从事放射科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5年,并经过口腔放射专业进修或培训至少1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主持临床X线片阅片、诊断工作;对临床上较疑难、复杂的病例的X线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符合率不低于95%;可独立完成口腔颌面部较复杂的造影;能对常见的肺部疾病和骨关节疾病做出诊断;在口腔放射学专业的某一领域有所特长,如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病及肿瘤的诊断等。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放射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主持X线片阅片诊断不少于500小时或审查、签发X线诊断报告单不少于1000份,其中包括20%的疑难病。独立完成口腔颌面部较复杂的造影检查不少于60例,包括较困难的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及股动脉造影检查等。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每年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的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口腔颌面外科(病理)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组织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2)掌握口腔组织病理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与本专业相关1~2种新技术的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各口腔临床专业的基本理论。
2)较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免疫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分子生物学。
3)熟悉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及其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与前景。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解决本专业某一方面较为疑难病例的诊断工作,能独立进行冷冻切片诊断工作,并有一定的医疗组织管理工作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除常规技术外,能独立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1~2种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承担口腔病理诊断工作不少于3000例。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和协助指导研究生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全面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包括牙槽突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口腔颌面成形、口腔颌面部炎症、口腔颌面部创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专业知识。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以及 牙合 学的理论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成型外科、头颈部肿瘤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具体工作及研究方向,较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如颅、颌面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的基础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l)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备正确诊断及处置口腔颌面外科复杂疑难病症的能力,具有诊治非典型性复杂疑难病例的能力,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一定造诣。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作为术者或第一助手至少完成200例,难度相当于口腔癌,舌、颌、颈的联合根治术,复杂的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术,肌皮瓣移植术,大面积复杂血管瘤切除术,正颌外科手术等。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口腔颌面外科(放射)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1)在具备所规定的口腔放射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
2)全面掌握口腔放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口腔放射学诊断学、口腔颌面投照技术原理及口腔颌面部CT、MRI和灰阶超声诊断方面的知识。
3)熟悉放射生物学基础理论、熟悉口腔科常用X线机的基本结构、放射防护及X线成像原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口腔放射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还须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熟悉普通放射学基本理论(特别是肺部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全面掌握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头颈部肿瘤学、医学心理学及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口腔放射学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①担任口腔放射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至少35周。②取得普通放射学副主任医师资格,从事放射学副主任医师工作5年,并经口腔放射专业培训或进修至少1年,从事口腔放射学工作至少1年。③取得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资格、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资格、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5年,并经口腔放射专业培训或进修至少1年,从事口腔放射学工作至少1年。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口腔放射学专业诸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具有全面的口腔医学影像诊断能力和解决临床疑难、复杂病例影像综合诊断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口腔颌面部各类疾病X线诊断的符合率不低于95%;全面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类疑难病例的造影技术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治疗技术;能对较疑难的肺部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造诣(如: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部肿瘤及介入放射治疗等)。对本专业临床工作有全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口腔放射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主持全科疑难病例讨论至少50次,审查、签发X线诊断报告单不少于800份,完成口腔颌面部复杂造影检查不少于50例,包括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治疗。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口腔放射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在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口腔颌面外科(病理)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边缘学科(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常规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范围(包括某些新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工作原理及应用前景。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外科病理学、细胞学、图像分析、流式细胞技术,晶体学),且较精通其中某一专项理论;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 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承担本专业疑难病例(如副主任医师评审条件中所述)的  诊断工作,具有院内、外会诊的能力;对本专业临床工作有全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方面有所专长(免疫病理诊   断、超微病理诊断、细胞学诊断或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承担口腔病理诊断工作不少于2000例。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 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二条 口腔修复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口腔修复专业基本理论与知识。
1)基础理论包括: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理学、牙合学、口腔修复材料学。
2)专业技术理论包括:口腔修复技工工艺学(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和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等)。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如:口腔内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放射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在修复技工室工作至少6个月,有在口腔相关科室轮转和急诊值班的经历;连续从事口腔修复专业工作不少于3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口腔修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损修复及牙列缺失修复;能承担口腔修复科的日常门诊工作,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会诊及处理疑难病例。有指导低年住院医师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能协助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进行科室及病房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制作各类冠、桩核修复体不少于150件,各类固定桥不少于50件,可摘局部义齿不少于300件,全口义齿不少于100件。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不少于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口腔修复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含: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理学、牙合学、口腔修复材料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技工工艺学)。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预防学、口腔颌面放射学、医学统计学等)。了解边缘学科(如:口腔生物力学、医学美学、计算机学等)的基本内容。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修复科主治医师临床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现代口腔修复技术,能独立处理口腔修复科疑难病例;承担口腔修复科日常门诊工作,能承担院内会诊任务;能指导下级医师处理疑难病症;有一定的诊室或科室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制作后牙桩核等大面积缺损修复不少于20例;烤瓷或铸造冠桥修复体不少于50例;铸造支架式或复杂可摘局部义齿不少于200件;疑难全口义齿不少于50件。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l)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口腔修复科基本理论知识(含:牙体解剖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技工工艺学);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如:精通复杂牙列缺损修复技术、复合桥长桥修复技术牙合面缺损修复技术、牙周病矫形治疗技术、颞颌关节病矫形治疗技术、种植义齿技术、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技术等)。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口腔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颌面放射学、口腔预防学、医学统计学等);熟悉有关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口腔生物力学、医学美学、心理学、金属材料学、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修复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至少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口腔修复科少见的复杂疑难病例,掌握现代口腔修复技术;精通一项专门技术,能解决复杂疑难病例及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有本专业临床工作的全面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完成一般修复体100件,并完成以下4项中1项:①复杂牙列缺损的综合修复不少于100例;②颌面缺损修复不少于50例;③全口咬牙合重建不少于20例;④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不少于30例。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三条 口腔正畸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口腔正畸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1)基础理论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合学、颅面生长发育、口腔生物力学、正畸材料学。
2)正畸诊断技术与矫治技术理论,包括:X线头影测量技术、模型测量技术、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术、BEGG矫治技术、功能性矫治器、可摘矫治器。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口腔医学相关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颌外科)、口腔内科学(小儿牙科、牙周病)、口腔修复学(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口腔放射学、医学生物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基础。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掌握错牙合 畸形的诊断技术与矫治技术,能独立处理口腔正畸门诊常见错|始畸形;能协助科主任进行科室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本专业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完成诊治错牙合畸形病例不少于400例(包括:完成石膏牙模、正侧面牙合像、X线头影测量描图及分析等)。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正畸临床工作不少于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l)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口腔正畸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临床医学理论和口腔正畸学专业诊断与矫治技术理论。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与口腔医学相关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了解医学美学、人类遗传学、颅面与牙齿人类学等边缘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正畸专业主治医师期间,连续从事正畸临床医疗工作5年。从事口腔其他专业的主治医师或研究生申请正畸专业副主任医师者,在医学院校口腔正畸专业或省、市级口腔专科医院正畸科进修至少1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错 牙合 畸形的诊断与矫治技术,能正确处理较复杂、疑难错牙合畸形病例;在正畸专业范围某一方面有特长,能承担院内会诊,有一定的医疗组织、管理工作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与工作量:担任口腔正畸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完成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诊治不少于400例,其中较复杂病例不少于20%(如:安氏Ⅱ类第一分类、安氏Ⅲ类病例;方丝弓矫治器包括直丝弓矫治器或BEGG矫治器)。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口腔正畸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口腔正畸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了解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l)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口腔正畸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系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进行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能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与工作量:担任口腔正畸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诊治错牙合畸形病例不少于200例,其中包括复杂疑难病例(牙弓间长、宽、高关系不调,轻、中度骨骼畸形以及成人患者)不少于30%;矫治技术须以目前国际通用的某一矫治器为准。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四条 核医学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核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核物理、核化学基础;掌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电子计算机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掌握放射防护技术;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检查法及临床应用、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影像诊断学、统计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核医学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核医学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完成本专业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协助主任进行科室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掌握核医学操作技术,常规放射性药物的制备,核医学仪器的使用,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仪、肾图仪、γ照相机、SPECT、活度计和放射免疫测定仪等;熟悉或掌握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血液与淋巴系统、肿瘤和炎症的核医学检查治疗规程。平均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300例。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低年住院医师诊断和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低年住院医师工作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核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核物理、核化学基础;熟练掌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仪器、电子计算机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掌握放射防护技术;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检查法及临床应用、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相关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影像诊断学、统计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核医学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独立承担院内会诊,并指导下级医师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的问题,有一定的科室及实验室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在掌握核医学操作技术,核医学仪器的使用及常规放射性药物制备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血液与淋巴系统、肿瘤及炎症的核医学检查及治疗规程。平均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200例,其诊断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等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低年主治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过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核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具备核医学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本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核医学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熟练正确地解决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及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在熟练掌握各系统核医学检查和治疗规程的基础上,在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专长。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2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五条 放射治疗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放射治疗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放射物理:临床剂量学、放射防护;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的机制,各重要脏器的耐受剂量;外照射及近距离治疗的特点、适应证及禁忌证。
(2)相关理论知识
1)肿瘤病理学:熟悉常见肿瘤的大体及显微镜下表现。
2)熟悉物理诊断及常用的化验检查。
3)临床肿瘤学:熟悉常见肿瘤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预后。
4)了解内科常见病的临床知识,如发热、感染、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的诊治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独立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及常见的并发症;熟练掌握常用的耳、鼻、喉检查方法;核医学检查方法;能阅读有关的X线片、CT片、MRI片,掌握外照射、加速器、钴-60、深部X线等的特点及应用;基本掌握治疗计划设计以及模拟机定位技术、近距离治疗的特点及适应证;在科主任指导下,担任科室内某些业务管理工作。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放射治疗住院医师临床工作期间,收治过常见的肿瘤病例不少于100例。其中: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喉癌、脑瘤等),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等),妇科肿瘤及乳腺癌、淋巴瘤等(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病)。处理过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参加门诊或病房及急诊工作。
(2)教学
能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的临床工作,如病历书写,常规的检查,不同病种的必要检查和特殊检查及常规处理;应有带教下级医师或进修医师至少1年的经历。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放射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包括临床剂量学、防射防护及当前研究热点;熟悉放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当前研究热点;熟练掌握各种外照射机及近距离治疗的特点、适应证及禁忌证。
(2)相关理论知识
1)了解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生物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的特点及现状。
2)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有关理论与知识。
3)了解常见肿瘤诊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4)影像诊断:能熟练阅读常用的各种影像学的图片,如X线片、CT片、MRI、B超、骨扫描等。
5)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主治医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门诊、病房)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本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正确地诊断及处理本科的复杂、疑难及危重病例,如鼻咽癌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肺癌大咳血、胸腺危象等;能及时发现常见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能承担院内会诊,并指导下级医师解决较复杂、疑难病例的放射治疗问题。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熟练掌握放射治疗技术:如合理使用放射源,清楚了解治疗计划系统的作用,熟练地进行模拟定位等,能对个别病人采用适当的治疗;能开展一些特殊放射治疗的技术,如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全身照射、半身照射、全身皮肤照射、半野照射、楔形板的使用等,在近距离治疗工作方面:能开展如腔内、管内、组织间照射等;能熟练处理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每年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包括所带下级医师),治愈率达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住院医师、低年主治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每年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过2名住院医师或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放射治疗专业副主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放射治疗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生物治疗以及肿瘤的基础研究现状及进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0周,参加专科门诊不少于30次。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在本专业癌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技术精湛,能熟练正确地指导本科医师抢救危重病人,解决疑难病例及重大医疗或技术问题;熟练掌握现代的各种放射治疗技术,并把新技术用于临床实践;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担任放射治疗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放射治疗病人不少于70例(包括所带下级医师),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20%,治愈率、有效率及抢救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五十六条 医学检验专业
(一)主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为微生物学、生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析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检验医学技术理论和知识为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寄生虫病学和实验室管理学;了解本专业有关仪器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操作等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耳鼻喉科学、影像诊断学等);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及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等。
(3)学识水平
经常阅读专业期刊;初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包括经国家考试通过本科同等学历),取得医师资格,从事本专业医师工作5年,完成检验各专业轮转,平均每年参加实验技术工作不少于44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各项实验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积极参与本专业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至少参加一个病房的查房,能为临床在合理选用检测项目和结果解释方面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基本能解决本专业中一些疑难问题,如血液及骨髓细胞识别、各种标本中微生物鉴定、寄生虫的识别、各种试剂配制及质量鉴定,做好质量管理,能分析其结果及其误差原因;担任总住院医师、报告检查员、质控员等工作至少6个月。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结合临床,准确分析一般实验报告的临床意义。以专业划分每年工作量不少于:临床2000件、生化2000件、微生物400件、免疫1000件、分子生物学200件。
(2)教学
能独立带实习医师,并能正确指导进修医师、技师处理常规检验,有带教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技师至少1年的经历;具有讲授读书报告或专题讲座的能力(每年至少有2次)。担任住院医师期间,至少进行3次科室以上技术讲座。
(3)科研
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与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医学统计学原理及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及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上级指导下能完成具体的科研工作,能结合工作写出总结、综述或论文。
(二)副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1)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微生物学、生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寄生虫学。
2)检验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检验医学各专业及内、外科诊断学新进展及实验室管理学。
3)本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操作及简单维修等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学科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检验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为临床在某一检验学科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特别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实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并参加临床会诊。熟练准确地解决本专业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变异菌种鉴定、血液骨髓细胞及寄生虫的识别、各种重要试剂质量鉴定;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检验误差;能进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的分析总结等;在科室或实验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根据专业熟练掌握下列专科技术:如血液及骨髓的检查技术、临床免疫学检查技术、细胞遗传学检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等。参加部分疑难的检验工作,确诊符合率不低于95%。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指导低年主治医师、主管技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平均每月为下级技师进行专业培训至少2小时,如学术讲课或技术操作训练。有带过2名住院医师(技师)的经历。
(3)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能指导下级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或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应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三)主任医师
1.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具备所规定的检验副主任医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深入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等。
(3)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2.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担任本专业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能为临床在检验学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特别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在医学检验领域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复杂或重大的技术问题,能指导临床医师掌握新的诊断方法,能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疑难、危重病例检验项目的结果,并提出自己对病情分析判断的意见。对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并结合临床工作共同研讨,如查房及开发新试验等;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或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3)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的设计、组织和总结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评审条件中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第五十八条 本评审条件中的医学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学历、工作经历与能力为申报和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条件。
第五十九条 本评审条件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理论知识及学识水平应通过考试或答辩进行考查。
第六十条 本评审条件中的从事专业的能力应通过实际工作考核及适当形式的答辩进行考查。
第六十一条 本条件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二条 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卫生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