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0 共1页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牙体解剖生理 | 1.牙的演化 | 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
2.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 |
(2)牙位记录方法 | ||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 ||
(4)牙体解剖的应用名词及解剖标志 | ||
3.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 (1)恒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 | |
(2)乳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 | ||
(3)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 ||
(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 ||
4.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 | (1)髓腔各部名称 | |
(2)髓腔增龄性变化、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 ||
(3)恒牙髓腔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
(4)乳牙髓腔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
二、(牙合)与颌位 | 1.(牙合)的生长发育 | (1)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及影响因素 |
(2)(牙合)的发育阶段及影响因素 | ||
2.牙列 | (1)牙列分类 | |
(2)牙排列特点及生理意义 | ||
(3)(牙合)曲线 | ||
3.(牙合) | (1)牙尖交错(牙合)及其特征 | |
(2)前伸(牙合)和侧(牙合)的特征 | ||
(3)(牙合)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 ||
(4)面部结构的关系 | ||
4.颌位 | (1)牙尖交错位 | |
(2)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 | ||
(3)下颌姿势位 | ||
(4)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 ||
(5)前伸(牙合)颌位和侧(牙合)颌位的特征 | ||
三、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 1.颌面部骨 | (1)上颌骨 |
(2)下颌骨 | ||
(3)腭骨 | ||
(4)蝶骨 | ||
(5)颞骨 | ||
(6)舌骨 | ||
2.颞下颌关节 | (1)构成及结构特点 | |
(2)血液供应与精神支配 | ||
(3)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 ||
3.口颌面颈部肌 | (1)表情肌 | |
(2)舌、腭肌 | ||
(3)咀嚼肌 | ||
(4)颈部肌 | ||
(5)口颌系统肌链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 ||
4.血管 | (1)颈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与分布 | |
(2)颌面部、颈部主要静脉的回流途径与范围 | ||
5.神经 | (1)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 |
(2)面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 ||
(3)舌咽神经、舌下神经主要分布 | ||
6.淋巴 | 头颈部淋巴结的传统分组 | |
7.口腔局部解剖 | (1)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 | |
(2)唇、颊、腭、舌、舌下区的局部解剖 | ||
8.面部局部解剖 | (1)面部表面解剖 | |
(2)腮腺咬肌区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 ||
(3)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 | ||
(4)面侧深区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 ||
(5)主要蜂窝组织间隙的境界及连通 | ||
9.颈部局部解剖 | (1)颈部分区与颈筋膜的层次结构 | |
(2)下颌下三角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 ||
(3)气管颈段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 ||
(4)颈动脉三角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 ||
四、口腔生理功能 | 1.下颌运动 | (1)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 |
(2)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 ||
(3)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 ||
2.咀嚼运动 | (1)咀嚼运动的过程和类型 | |
(2)咀嚼周期及咀嚼效率 | ||
(3)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和肌肉活动 | ||
(4)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 | ||
(5)唇、舌、颊、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 | ||
(6)咀嚼的作用与影响 | ||
3.吞咽、呼吸及言语 | (1)吞咽的过程 | |
(2)吞咽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 ||
(3)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 | ||
(4)呼吸方式与颅、面、颌、(牙合)的发育 | ||
(5)言语和发音不清 | ||
4.唾液的分泌和功能 |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 |
(2)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 ||
(3)唾液的作用 | ||
5.口腔感觉 | (1)口腔颌面部痛觉 | |
(2)口腔黏膜温度觉、触觉及压觉 | ||
(3)牙周本体觉 | ||
(4)味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