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士热议:什么样的志愿填报方式最保险

发布时间:2009-07-11 共2页

准高三生:建议考后填志愿

“虽然分数线降低了,但是复旦大学的综合生源质量还是遥遥领先的!”准高三学生小李一边拿着07上海高招一本院校生源情况表,一边为记者分析说,复旦的高分段学生相当多,文科540分以上的学生有10人,理科有202人,文科530-539分有29人,520-529有48人。“相比于其他学校来说,中高分数段的学生都集中在复旦!”小李分析说。

针对于今年的情况,明年就将填报志愿的小李很是迷茫,“今年看到复旦分数线这么低,明年会不会又出现很多考生一哄而上,又或者考生逆向思维,担心出现‘撞车’,仍旧不敢填报。到底是填还是不填,我想这将成为不少新高三学生心中最大的困惑!”小李感叹说。

对此,小李建议,能否吸收其他省市的做法,将考前填志愿变成考后填志愿,考前报志愿就像买彩票博弈一样,有如市场经济的缺陷一样,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而考后填志愿,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不存在滞后性!”小李说,考后填志愿承担的风险要小些,同时一志愿的命中率要比考前填高的多,能“分尽其用”,让自己的分数与进的学校达到吻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但也有招生老师认为,考前填志愿能够拒绝“投机分子”,考后填容易爆出“冷门”,不少考生由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但其实综合实力并不高,让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另外,考后填志愿还有一个弊端,仍然会有高分学生蜂拥报名校的现象出现,导致两级分化严重,从而产生“踏空”。

专家:可完善申请入学制度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要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最佳的方法是“申请入学制度”,由学校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几所大学,由大学对学生进行考核,决定是否录取这名学生。最后学生可以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校间进行选择。

如,复旦和交大今年进行的自主招生改革,允许一名学生同时申请复旦和交大两所高校,被同时录取后,学生可自行做出选择,学校不阻碍学生的决定。

目前香港高校在国内独立招生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但相比复旦、交大进行的自主招生改革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遭到的各种“公平公正性”的质疑,香港高校显得“风平浪静”。

对此,熊丙奇认为申请入学制度必然是建立在诚信的大社会环境下的,其中牵涉到整个社会环境和高校体制改革等问题。因此,复旦、交大这两年只能进行小规模的试点,要想扩大规模和力度在本市各高校广泛推广,仍然任重而道远。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