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放下”“不放下”

发布时间:2012-04-17 共6页

  5号文
  放下
  大鹏展翅,放下“枪榆树而止”的安逸,毅然地在九万里空中翱翔;鲜花怒放,放下“零落成泥站碾作尘”的哀伤,争妍绽放,赢得世人的称赞;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厚重的行囊中承载了太多妨碍前进的阻力。于是,不妨打开背包,细心清点,放下对生活无益的物什。
  生活也许有时失去阳光的和煦,只因你将自己沉浸在名利与财富的追逐。放下虚荣,重新踏上旅途,终会追求到个性的解放。那个追求荣华的年轻的培根,在与上司的周旋中屡屡受挫,却屡败屡战;那个追求一时名誉的郭美美,在舆论的压力下痛哭落泪。若不是培根在挫败中感悟,放下一心的追逐,转而投向思想的世界,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像郭美美那样后悔不已。正是培根拥有放下名利的智慧,西方哲人的名录上方有他一席之地;正是陶潜懂得放下官场的智慧,才有“采菊东篱下”的千古佳句;正是因为他的放下,才教会了我们面对虚荣的态度——放下这表面鲜丽的毒花,展示出自己别样的魅力与成就。
  走出黑暗的我们也许会在阳光下凝视阴影而感叹,为何人生总有瑕疵?过度追求完美只会导致内心的自卑,请放下自卑,去追逐大爱的人生。曾有演讲家,因为年轻时的口吃深感自卑。从此他努力克服,口含碎石,面朝大海,用大海的澎湃引导自己发表演讲。最终,自卑被他放下,他用激动人心的演讲传递着内心的热情与大爱。史铁生曾说:“让自卑在自卑的洞穴中沉沦,或是转身,在爱的道路上解放。”正是有它的引领,身体残疾没有让他被自卑打倒,地坛的静思让他放下自卑,用他那灯影下蕴藏文字艺术<病隙碎笔>,展示出他内心的坚持,因此,请坚定地放下自卑,让内心的爱永恒,大步踏向光明。
  在追逐光明的旅途中,暖洋洋的日光也许会让我们懈怠,放弃内心的目标。所以,请记住,放下安逸生活,追求人生的精彩。欧阳夏丹在成为上海台一姐后决定放弃已有的安逸普通的生活,转而投向中央台,从临时工做起,九年的奋斗换来今天坐在《新闻联播》中那个自信成功的她。人生就像一把木材,或者熊熊燃烧,或者静静腐烂。欧阳夏丹选择放下安逸,用熊熊燃烧的热情去踏向未知的道路,去为成功拼搏。可见,未来也许无法知晓,但安逸的心态必须放下,惟有这样,目标即使在远方也能达成。
  放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追求,阳光的明亮与目标远大。人生的路漫长而曲折,惟有放下不必要甚至不可要的心态,才能走向未来,迎来成功的喜悦。
  【简评】
  本文紧扣“打开背包”“放下”“对生活无益的物什”这一中心,从“放下虚荣”“放下自卑”“放下安逸生活”的角度进行阐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述集中,对自身、对社会有一定的思考。语言表达生动,段与段之间过渡衔接自然,行文比较流畅。但个别选例不够协调,郭美美例引述不清,影响了文段的整体说服力。 
  6号文
  放下

  心(应为“星”)云大师曾说,所谓放得下,是要将嫉妒、嗔怒等不善的念头统统放下。人生是一次旅途,我们一生空空地出发,不断地背负上越来越多的东西,直至重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直至不得不中止旅途时无奈而痛苦地再次只身离去。
  请放下吧。将那些无足轻重却又纷扰内心的东西放下吧,惟有如此,你才能欣赏到沿途风景,享受人生。
  不放下和放不下时截然不同的概念。对于责任和良知,我们固然不能放下。但试问除此之外,有多少东西真的放不下?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只是放不下吧。放下是一种态度,彰显人生智慧。谁不愿做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采(应为“彩”)的潇洒之人?但欲望的枝蔓渐渐蔓延,金钱的细菌滋长,利益的黑云遮蔽了星光。将这些都放下吧,它们并非想象中那么举足轻重。
  放下不是满不在乎,而是和平待之,不急功近利。放下也不是丢弃,而是为了更多的拥有,它为拥堵不堪的心灵腾出了休息静思的空间。古时候(应为“侯”,下同)蒙,生性落拓不羁,顽皮少年画其形于风筝上,讥其一事无成,他却将这些非(应为“绯”)言非(应为“绯”)语放下,将急功近利放下,仰天大笑,写下“看我碧霄中”的洒脱诗句,不过多时候便一举(应为“语”)中第(应为“的”),飞黄腾达。候蒙放下了内心的焦躁,放下了不善之念,反而一身轻松,成就了功名。今亦有林徽因,一身才气,为中国建筑的发展添上了女性柔美的一笔,然而她将功名利益都放下,淡泊处事(应为“世”),默默奉献祖国。惟有这种放得下的淡泊情志,才能促成其事业的辉煌。
  然而,反观今日社会,多少人对金钱、权力放不下,不但侵蚀自身心灵,亦祸患了社会。食品制造商放不下金钱的利益,起云剂、毒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官员们放不下权力和欲望,一大打贪官——刘志军、黄胜等接连落马了……放下,成了人们迫切需要的智慧。
  候蒙放下急功近利,终究一举登科;林徽因放下功利名禄,为建筑贡献巨大;我们也应学会放下,方能继续前进探索。
  步履沉重的人们啊,请歇一下脚,放下身上不必要的重负吧。轻松地完成旅行,尽情享受沿途的美景吧!这才是人生的乐趣啊。
  【简评】
  本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证有思辨性。对“放不下”,“不是满不在乎”的论述则使得论证更为严密。第五段有关“反观当今社会”的论述,更为整篇文章增添了现实的针对性。不足之处:有些分析似前后矛盾,表述不够严密。错别字太多,也影响了整体文意的表达。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