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也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
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超过2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4%和6.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4.6‰。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外,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为民办实事的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出口型、加工型为特征的我省经济首当其冲。我们围绕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思路,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及时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趋势性问题,在积极向中央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着力强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大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扩大信贷规模,出台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等政策意见,组织推动银企对接,增加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好的、扶持弱小的、帮助困难的企业,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4740亿元,同比多增532亿元。不断加大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的力度。广泛开展政企联动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取消和暂停征收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部分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减免困难企业相关税费,减轻企业负担50多亿元;安排省级外贸发展资金3.5亿元,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外贸出口总额1543亿美元,增长20.3%。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制定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网络、惠民安康和产业提升等“三个千亿”工程建设,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快组织实施一批保障性安居、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重大项目,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三个千亿”工程完成投资141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422公里、发电装机容量370万千瓦、500千伏输变电线路513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项目建成,甬台温、温福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和杭州铁路东站扩建等项目开工。不断加大经济运行协调和市场管力度,强化煤电油运等综合协调,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强价格监管,努力保持物价稳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推进33个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新引进113个科技创新载体,组织实施26个重大科技专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7.7%,全省财政科技支出86.8亿元,增长21.3%。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推动工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大力推动新型城市化。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协调推进都市经济圈、城市群和中心镇建设。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制定实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成3395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新解决30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154万,改建通村公路3755公里。各级财政“三农”投入626亿元,增长26.2%。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组织实施节能降耗、节约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等工程,启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扩大重点用能监管范围,淘汰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通过土地整理和开发利用,新增耕地27万亩。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78万吨、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800吨,八大水系、运河、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7.6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72.2%用于民生。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就业的帮扶力度,探索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211万、193万、125万和240万,省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1倍。完善落实低收入居民价格补贴办法,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3万户,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43万平方米。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转移支付193亿元,增长15.3%,缓征林业“两金”,扩大欠发达地区下山搬迁农户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完成下山搬迁7.3万人,山海协作项目到位资金230亿元。积极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外来民工子女借读费,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00元,率先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全面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和高校学生补助政策,全面开展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完善城乡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大疫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省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1倍,农民健康体检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启动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开展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实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广泛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全面减免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扎实做好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工作,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港澳台事务等工作。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总结浙江30年改革开放经验,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积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强与央企等战略合作,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地方金融创新,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实施综合配套、统筹城乡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开发区(园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完善出口加工区功能,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大引进外资工作力度,加强与境内外优势企业战略合作。落实国家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政策,全面深化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加强援藏援疆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处置“问题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开展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着力预防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解困,妥善处置企业债务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加强企业拖欠工资防范处置工作。大力实施强塘固房工程,除险加固水库235座,加固堤防205公里、海塘25公里、水闸39座,完成1.88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5%、5.1%和6.2%。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坚持并发展“枫桥经验”,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大力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国防动员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直面困难,坚定信心,狠抓保稳促调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竭力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省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推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听取意见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依法行政,制定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监督系统,规范行政行为。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健全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实行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面对50年一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电网、农林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省财政下拨救灾资金3.68亿元,救助灾民63万人次,修复重建房屋2301间,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得到较快恢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先后派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和支教队伍44支2512人,捐赠款物43.5亿元,接收治疗灾区伤病员1020名,提前完成帐篷生产任务31.3万顶,建成过渡安置房5.5万套。设立对口援建机构,编制援建规划,安排财政援建资金16.5亿元,启动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援建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浙江精神,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劳动的全省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浙各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金融危机仍在快速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金融潜在风险增加、社会稳定压力加大等严峻挑战。我省经济下行加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问题突出,而且趋势还在延续。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逐季回落,预计全年回落超过4.5个百分点,从10月份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出现负增长,11月份开始地方财政收入当月出现负增长。我省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问题突出。政府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严重。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在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同时,也带来能源原材料等资源要素价格的回落,为我省企业降低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加上多年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一年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工作基础,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我们坚信,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的浙江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7%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今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有较大难度,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力做好工作,力争完成各项预期目标。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努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影响经济运行平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推动企业提升发展、做优做强,努力为民生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浙江精神,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切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际国内发展,兼顾长远与当前、全面与重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围绕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安排政府主导性投资183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以上。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省级财政筹措100亿元,大力推进以“六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建设,力争通过4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全省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强公路网建设,抓紧实施港口、机场、内河航运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以核电、电网和天然气管网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千库保安、海塘和堤防加固、水资源保障、重点围涂、防洪排涝等水利重大项目,全面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确定的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产业等项目投资。加强项目的要素保障和协调推动。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优化配置建设用地资源,着力解决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和占补平衡问题。做好重大项目资金平衡和融资对接,创新融资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抓紧做好项目论证审批、政策处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创造良好的项目投资环境,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