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医助理《儿科学》历年考情分析:第十九单元

发布时间:2014-12-29 共1页

考试提醒: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2024年11月26日-12月9日 考试时间为:2025年4月12、13、19、20日,关注公众号了解详情 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入口>>

第十九单元 疳证

  考情分析

 

 

中医执业

A1

 A2 

 B1

中医执业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点

概述

3

0

0

概述

2

0

0

病因病机

2

0

2

病因病机

1

0

2

辨证论治

2

5

0

辨证论治

2

5

0


 

  本单元出题较多,有关“疳”的含义、疳证病机、辨证论治都有涉及。

  知识要点

  概述

  1.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全身虚弱羸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等为主症的小儿常见的慢性病证。

  2.“疳”的含义

  (1)“疳者甘也”,是指小儿过食肥甘所致(执业2001/2003/2006,助理2001/2003)。

  (2)“疳者干也”,泛指疳证患儿全身消瘦、肌肤干燥、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

  1.病因 饮食失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由他病转化而来。

  2.病机

  (1)常证病机:脾胃失调,津液受损(执业2006)。

  (2)兼证病机:①“眼疳”:脾病及肝,肝阴不足,不能上承于目,视物不清,夜盲目翳。②“口疳”: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而见口舌生疮(执业2002/2005,助理2002/2004/2005)。③“肺疳”:脾病及肺,土不生金,肺气受损,卫外不固,易于外感,而见喘咳,潮热。④“骨疳”: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久致骨骼畸形。⑤“疳肿胀”:脾病日久,中阳失展,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产生全身水肿。

  辨证论治

  1.厌食、疳证、积滞的鉴别 见表9-31。

  表9-31 厌食、疳证、积滞的鉴别

病名

病因病机

病位

主症

厌食

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脾胃,不涉及他脏

长期食欲缺乏,厌恶进食,精神尚好

疳证

脾胃受损,气液耗伤

脾胃,涉及他脏

全身虚弱羸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

积滞

内伤乳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

脾胃

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


  2.辨证论治 见表9-32 。

  表9-32 疳证常证及兼证的分型、治法、方剂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

常证

疳气

形体略瘦,面色萎黄,毛发稍稀,食欲缺乏,精神欠佳,易发脾气,便溏薄或干结,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数

调脾健运

资生健脾丸

干疳(执业2005,助理2005)

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不思饮食,便稀溏或便秘,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淡或红,苔光剥,甚则全身紫斑,突然暴脱

补益气血

八珍汤

疳积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发结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揉眉挖鼻,咬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多吃多便,舌干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数或细弦

消积理脾(执业2001/2003,助理2001/2003)

肥儿丸

兼证

疳肿胀(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

疳证+水肿之象:小便短少,全身水肿,颜面四肢为著,面色无华,舌淡嫩,苔薄白,脉沉无力

温阳利水(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眼疳

两目干涩,畏光羞明,眼角赤烂,甚则黑睛混浊,白翳遮睛或夜盲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石斛夜光丸

口疳

口舌生疮,甚或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溲黄,或吐舌、弄舌,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泻心导赤散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