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必备知识点1

发布时间:2014-07-17 共1页

手阳明大肠经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商阳(井穴)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证。

  2、合谷(原穴)

  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外感;热病;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

  3、曲池(合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五官热性病;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4、肩髃

  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瘾疹。

  5、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食积腹痛

  主证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苔腻脉滑。

  分析 有形之食积,壅遏肠胃,故脘腹胀满,痛而拒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恶食;宿食不化,则嗳腐吞酸;脾胃升降失和,故见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苔腻乃为食滞湿阻之象,脉滑为伤食之征。

  治则 和中消消食。

  选穴 三焦俞、大肠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推抹上腹和中法,掌揉脐周消食法,拿揉抖颤导滞法,按压俞穴止痛法,配用按压背俞镇痛法。施术推抹上腹和中法时可酌情加减。

  (基本手法)

  1.按压背俞镇痛法 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两侧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大肠俞一段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重取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或次缪。

  2.搓擦胃俞温中法 详见胃脘痛,可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将搓胃俞改为搓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或次缪。

  3.推抹上腹和中法 详见胃脘痛,可根据疼痛部位之不同,改开三门,运三脘为手掌脐周。

  4.掌揉脐周消食法 叠掌绕脐缓揉,或可扣脐揉。

  5.捏拿腰肌抑肝法 两手拇、食指分别捏拿腰大肌,拿而不放,用力适度。

  6.按压俞穴止痛法 患者若属少阳经性腹痛,可分别按运太溪、三阴焦、大横、灵墟;若属厥阴经性腹痛可按压太冲、章门;若为阳明经性腹痛,可按压粱门、下巨墟、丰隆。

  腹痛其它证型,以药物治疗为主,亦可参考上述手法对症处理。

  腹痛之证,临床较为常见,牵涉的疾病范围较广,必须认真鉴别。上述各种类型,在临床上可以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如气滞可以导致血瘀,血瘀可以影响气机的流通;寒郁可以化热,热证可兼挟寒证;食滞可有脾肾虚寒,胃肠蕴热可挟有食滞。因此,在辩证施治时必须抓住特有症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分证施治。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