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的两种生命本原说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2-05-07 共1页

  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强调人体生命由精化生,由气维系。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认为人体生命与宇宙其他万物一样,都是由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变化的精或气凝聚而生成。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相比较,可见以下不同。

  虽然两种生命本原说都认为人体生命由“精”构成,但在两种不同的学科范畴中,精的概念内涵是有具体与抽象、有形与无形之别的,在结构层次上也有高下之分,不可混为一谈。中医学的精,是指人体内具体的精华物质,主要由生殖之精的概念发展而来;古代哲学的精,是指宇宙中存在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其概念源于对自然界的水和人体生殖之精的推理和抽象。在中医学中,应该说人体生命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由父母的生殖之精相合而成,因而也就禀受了父母的生命特质和遗传基因(包括健康的和有缺陷的)。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精理论,有助于揭示某些具有遗传倾向性疾病的本质,开拓此类病症的中医中药治疗思路。同时,应淡化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为物”或“精气为人”的生命本原说。我们研究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和生命本原说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考察其对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影响。古代哲学的“精气为人”的生命本原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对中医学的“精为人体生命构成本原”理论的产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不能总循着古代哲学的思路花掉大量精力去探求宇宙和生命的本原,而实际上这也不是中医理论工作者的主要使命。

  在古代哲学中,可以说人体生命是由气或元气凝聚而成,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自然也是人体生命的本原。但在中医学中,人体之气是由精化生,加之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此种气是决不可能再聚合在一起而生成人体脏腑组织的,也不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生命,因而不可能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自然也不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因此,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气的概念内涵,也存在着具体与抽象的区别及层次高低的不同。存在于宇宙中的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因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故称之为“元气”,是气学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人体内的气,又称“人气”、“一身之气”,是指人体内无形而运行不息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极细微物质,是较为具体的气,因而是气学理论结构的次一层次。因此,在中医学中,应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元气一元论”或“气本原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考察其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并应花大力气去研究人体内之气的内涵和功能。这既是中医学理论创新思维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医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医学中的精与气,有有形与无形之分,藏而不泻与运行不息之别。这不但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与“气”皆属无形而不断运行有所不同,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中医学中具体的精与气的特性和相互关系。在古代哲学中,精与气的概念是同一的,都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有形而气无形。“精化为气”,精为气的化生本原;气是比精更细微的并运动不息的一类物质,气的运动产生气化过程,又促进精的化生。精可禀受于父母,气则由精化生或从自然界中的大气获得。精藏于脏腑而不妄泻,气运行于体内而不停息。精与气皆为存在于人体内的精微物质,但精为形体生命的化生本原,气的运动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经络的功能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