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根据《医师法》《中医药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我们对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公布2024年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军事医学考试大纲》。
以上大纲自2024年启用,分别作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依据,请各地遵照执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
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为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
1、具有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中西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西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3、七年制中西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的,以及中西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申请参加中西医医师考试;
4、中西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自2014年3月18日公布施行,依据此规定“学历审核”内容如下:
学历的有效证明是指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医学技术类、药学类、中药学类等医学相关专业,其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一)研究生学历1.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符合条件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进行临床实践,至当次医学综合笔试时累计实践时间满1年的,以符合条件的本科学历和专业,于在学期间报考中西医类别医师资格。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长学制学生在学期间已完成1年临床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临床实践的,以本科学历报考中西医类别医师资格。
2.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作为报考中西医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在研究生毕业当年以研究生学历报考者,须在当年8月31日前提交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提供学位证书等材料,证明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3.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学术学位(原“科学学位”)研究生,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1年的临床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的,该研究生学历和学科作为报考中西医类别医师资格的依据。在研究生毕业当年报考者,须在当年8月31日前提交研究生毕业证书,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二)本科学历1.五年及以上学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傣医学、壮医学、哈萨克医学专业本科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相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2.2009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符合本款规定的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应以学历专业报考;2010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该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除外。
3.专升本医学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以后升入本科的,其专业必须与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其本科学历方可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三)高职(专科)学历1.经省级以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业2013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取得资格后限定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后,方可申请将执业地点变更至县级医疗机构。2014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不能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含教育部、原卫生部批准试办的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层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含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层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其专科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3.2009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符合本款规定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应以学历专业报考;2010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该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除外。
(四)中职(中专)学历1.2006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7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卫生职业高中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3.199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五)成人教育学历1.2002年10月31日以前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该学历作为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2年1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上述毕业生,如其入学前已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且所学专业与取得医师资格类别一致的,可以以成人教育学历报考执业医师资格。除上述情形外,2002年11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高等教育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2001年8月31日以前入学的成人中专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中专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中专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六)其他取得国外医学学历学位的中国大陆居民,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同时符合《执业医师法》及其有关文件规定的,可以按照本规定报考。
特别说明:1.临床医学专业能否报考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考试?
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相同级别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报考试用期截止日期及试用期证明有效期。
(1)报名时考生应当提交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应届毕业生报名时应当提交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证明,试用证明的截止日期大部分考区为当年8月31日前,2017年部分考区试用证明的截止日期有所提前,具体请查看: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试用期合格证明截止日期汇总
考生报考时应当在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时间或累计(含多个机构)试用时间满1年。
(2)现役军人必须持所在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方可报考。
(3)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当年有效。
3.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有效身份证件的详细说明:
(1)中国大陆公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台港澳地区居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台港澳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
(2)外籍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护照。
注: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一、考试报名
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两个部分。
网上报名时间自2025年2月8日10时至2025年2月21日24时。请考生按有关规定如实准确填报个人信息。2024年在国家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参加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合格但未通过当年医学综合考试的考生,2025年网上报名并资格审核通过后,可直接参加医学综合考试。
现场审核时间为2025年2月25日至2025年3月10日,具体事宜可咨询报名所在地考点办公室。
请考生注意安排好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时间。
二、实践技能考试
全国考试时间如下:
实践技能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原则上在国家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进行。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在国家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参加考试且成绩合格者,成绩两年有效。
三、医学综合考试
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军队现役人员加试军事医学、院前急救岗位和儿科专业加试相应内容。中医类别蒙医、藏医、维医、哈萨克医专业实行纸笔考试。统一考试时间如下:
(一)计算机化考试
(二)计算机化考试加试
(三)纸笔考试
除蒙医、藏医、维医、傣医、哈萨克医、中医(朝医)专业、中医(壮医)专业外,执业医师合格分数线为360分,执业助理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80分。
以上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哈萨克医、中医(朝医)专业、中医(壮医)专业均包含具有规定学历、师承或确有专长。
四、其他事项
(一)2025年继续开展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具有规定学历中医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试点。在试点考区已报考当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成绩在有效期内,未通过第一次医学综合考试且无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和第一次医学综合考试缺考及未缴纳考试费的考生可报名参加第二次医学综合考试。试点考区名单及其他安排另行通知。
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试点考试时间如下:
(二)2025年组织中医类别傣医、中医(朝医)专业考试。
(三)2025年继续开展中医类别哈萨克医考试试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有关规定报考。
(四)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有关规定及考试相关信息,可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或者登录国家医学考试网和中国中医药考试认证网查询。
国家卫生健康委网址:http://www.nhc.gov.cn/;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址:http://www.natcm.gov.cn/;
国家医学考试网网址:http://www.nmec.org.cn/;
中国中医药考试认证网网址:http://www.tcmtest.org.cn/。
一、考试基地基本要求
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点,其下设的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标准除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第十八条规定外,还应符合:
(一)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个考站,具备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条件,便于管理。
(二)醒目位置张贴考生须知和考站分布图等有关内容。
(三)设置考生候考区,方便考生等候参加考试。
(四)有符合条件的保密室,以存放试卷与其他保密资料。
(五)配备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维护考试秩序和纪律。
二、考试基地器材配置
(一)一般器械
听诊器、台式血压计(水银)、温度计、叩诊锤、压舌板(一次性)、手电筒、消毒手套、消毒器具、消毒液、消毒棉球(纱布)、消毒棉签、液体石蜡、75%和95%酒精棉球、2%碘酒棉球、消毒滑石粉、胶布、读片灯箱、检查床、硬板、担架、直尺、皮尺、镊子、大头针、屏风、污物桶等。
(二)专用设备和器械
脉诊垫、毫针(0.5寸、1.0寸、1.5寸、2.0寸、2.5寸)、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大、中、小型号拔火罐;艾绒、艾条、火柴;推拿巾、绷带或三角巾、小夹板;手术衣、隔离衣;换药包、止血钳;吸痰器、吸痰管;穿刺包(腰穿、胸穿、骨穿、腹穿);导尿包、胃管;吸氧设备。
(三)符合操作要求的多用途医学教学模拟人。
(四)心电图检查单、X线片、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单等。
(五)实施考试所需的其他器材。随着考试手段的不断改进,将引进声光电模拟,以及微机人机对话等科学方法,须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
三、考试实施
(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
第一站考试:
(1)考试内容:病(例)案分析。
(2)考试方法:纸笔考试。
第二站考试:
(1)考试内容: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医临床技术操作、体格检查及西医临床技术操作。
(2)考试方法:在体检者身上或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
第三站考试:
(1)考试内容:临床答辩,包括中医临床问题答辩、西医临床问题答辩(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
(2)考试方式:现场口试。
(二)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各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一览表
站次
|
中西医结合人员
(执业、助理)
|
|||
考试
内容
|
考试
分数
|
考试
方法
|
考试
时间
|
|
一
|
病例分析
|
20
|
纸笔作答
|
60分钟
|
病例分析
|
20
|
|||
二
|
中医操作
|
10
|
实际操作
|
15分钟
|
体格检查
|
5
|
实际操作
|
||
体格检查
|
5
|
|||
西医操作
|
10
|
实际操作
|
||
三
|
中医问诊
|
10
|
现场口述
|
15分钟
|
中医答辩
|
10
|
|||
西医答辩
|
5
|
|||
临床判读
|
5
|
|||
合计
|
100分
|
|
90分钟
|
注: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中国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标准涉及两个阶段的考核,以下是详细的通过标准及相关信息:
一、考试组成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考生需依次通过。
二、实践技能考试
考试时间:每年6月进行。
考试形式:分为多个考站(如临床类考6站,中医类考5站),考核病例分析、基本操作等技能。
评分与合格线:
采用百分制,总分≥60分即为合格。
部分考站设有单项否决(如严重操作错误可能导致直接不通过)。
成绩有效期:合格成绩可保留2年(如2023年通过技能考试但未通过笔试,2024年可免考技能直接参加笔试)。
三、医学综合笔试
考试时间:每年8月,通常为计算机化考试(机考)。
科目与分值:总分600分,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医学等科目。
合格线:
固定分数线为360分(即60%的正确率)。
部分偏远地区或特殊政策地区可能降分(如新疆、西藏等地的合格线可低至310-3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