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业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知识点:货币本质与职能

发布时间:2016-08-22 共1页

(一)货币起源与演变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所以,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后,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首先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因为价值是劳动的结晶,商品生产者通过货币互相交换商品,实际上是互相交换各自的劳动,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商品的不同所有者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了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与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本身有价值的特殊商品,也可以是不足值或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或价值符号。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商品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是观念形态的货币。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第二,不需要具有十足价值,可以用符号代替。

3.贮藏手段。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由于货币是价值的化身,可以交换任何商品,使它成为财富的代表,人们为了积累和保存社会财富,便产生了保存货币的要求。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第二,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4.支付手段。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

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突破了现货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二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一部分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相互抵消,可以节约现金流通费用。其消极作用表现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存在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的可能性。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