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统计师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练习(七)

发布时间:2010-01-19 共1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与汇率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它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国际收支平衡帐户(Balance of Payment):记录一国与它国的金融资金借贷、投资资产买卖、商品和服务进出口业务等一切经济交易活动。国际收支平衡帐户下设资本帐户、经常帐户和平衡帐户。
在现代社会,国际间的经济交易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贸易,二是金融。通过这两个途径所实现的国际经济交易均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1.国际收支平衡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以及误差与遗漏四个部分。
经常项目也称经常帐户,包括货物贸易(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劳务),主要纪录当期商品和服务在外国的销售收人和从外国购买的支出。这里的服务或劳务是指包括海运、航空运输、保险、版权支付和利息支付等其他国家对本国技术和资本的使用等项目的国际收支额。经常项目中的转移支付是指没有预期收入的单边资源转移。包括政府的国际援助计划和私人之间的国际捐赠、汇款。在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统称为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的输出(出口)和输入(进口)之差即为净出口,它构成本国总需求的一个分量,即前面提到的NX。
资本项目也称资本帐户,主要纪录资本的国际流动即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资本流动,在一年以下的,称为短期资本流动。一般说来,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向国内,如外国企业在本国投资建厂、本国企业和政府在外国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如本国企业和政府在国外投资建厂、购买外国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家间一般资金流动的区别就在于,国际资本流动是可逆转的双向性资本转移,如投资的流出会引起投资的本金和收益如利润、股息的流回;借贷资本的流出将引起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返回等等。与国际资本流动不同,一般资金的国际流动是不可逆转的单边资金转移,通常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而不是资本项目中。由于资本帐户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和当期的生产无关,因此,资本项目与本国的总需求没有直接的联系,故不进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即是说,资本项目只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不影响国民收入。
官方储备项目又称国际储备或官方清算余额,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1965年“十国集团报告”中对官方储备的解释,即“各国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差额时可以直接地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的所有资产”。这里所提到的资产就是官方储备资产。官方储备资产由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持有,一般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官方储备项目属于调整项目或平衡项目,主要是用来说明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国际收支的盈余和赤字是如何进行调整的。当国际收支出现盈余时,官方储备资产增加;反之,如果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必须动用官方储备资产予以弥补,于是官方储备资产减少。这就是说,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和赤字时,都必须通过增加或减少官方储备资产来实现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后一项是误差与遗漏,也属于平衡项目,该项目是为了解决由于统计资料方面的误差与遗漏所产生的不平衡而设置的科目,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形式上的平衡,因而不具有经济上的意义。
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项目繁简不一,但基本项目是相同的。表6-l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在开放经济中,一国与外国的经济往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单边转移支付;二是购买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发生的资本流入与流出。前者反映在经常项目的帐户上,后者反映在资本项目的帐户上。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四个帐户中,如果不考虑在技术上使国际收支在形式上保持平衡的误差与遗漏账户,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作为平衡项目的官方储备项目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1)如果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由资本项目中的盈余来弥补,反之,如果资本项目出现赤字,也可以由经常项目的盈余来弥补。故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就可以表述为: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0。
(2)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相加后出现赤字,这时就必须动用官方储备资产来弥补;反之,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相加后出现盈余,官方储备资产就会增加。故有如下关系:
经常项目赤字+资本项目赤字=官方储备资产减少
经常项目盈余+资本项目盈余=官方储备资产增加
2.汇率和汇率的决定因素
(1)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汇率是一国的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简言之,就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或两种货币相兑换的比率。
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量固定不变,折合成本币的数量随外币币值和本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用这种标价法,如果汇率上升则表示本币贬值,外币升值;汇率下降则表示本币升值,外币贬值。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单位本国的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与直接标价法相反,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本币数量固定不变,折合成外币的数量随本币币值和外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用这种标价法,如果汇率上升则表示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汇率下降则表示本币贬值,外币升值。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英等少数一些国家使用间接标价法。
汇率有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人们可以用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没有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汇率。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即人们可以用一国的物品和服务与另一国的物品和服务进行交易的比率。
用P和可分别代表国内的价格水平和国外的价格水平,如果名义汇率(e)是以间接标价法标出的,则实际汇率(R)的定义是:
如果名义汇率是以直接标价法给出的,则实际汇率的定义是:
在本章中,为叙述上的方便,我们使用间接标价法来表述汇率上升和下降的经济含义,同时,汇率一般都是指实际汇率。
(2)汇率的决定因素
实际汇率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在1916年提出了购买力平价这一概念。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是指购买相同一件物品在两个国家所需要的货币额之比。它被认为是决定长期汇率水平的基础。购买力平价可以用下述公式来表示:
由于购买力平价是建立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之上的,故也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和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价格水平,和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货币流通量,和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和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国民收入。自然,MK/Y即为一国的平均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可以根据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假说“单一价格定律(1aw of one price)”推导出来。根据单一价格定律,如果同一种物品在不同的国家都应当按同一价格出售,或者说,一个单位的货币在每个国家都应当具有相同的购买力。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使人们在不同的市场上利用价格差套利。例如,在国际市场上,1美元在美国可以比在日本购买到更多的咖啡,这时人们就可以通过在美国购买咖啡拿到日本去销售而获得利润。而咖啡从美国量出口到日本,会导致美国市场上咖啡价格的上升和日本市场咖啡价格的下降;反之亦然。最终,在所有的国家,l美元都只能购买到相同数量的咖啡,这就是单一价格定律。
单一价格定律运用于国际市场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名称就已经恰当地表达了它的内涵。因为平价就意味着平等,购买力平价的意思就是1美元或其他任何一种通货在所有的国家都应当具有同等的购买力,这显然是与单一价格定律所表述的内容相一致的。然而在实践中,世界各国并不使用同一种货币,在此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的含义就应当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即购买相同一件商品在两个国家所需要的货币额之比,这就是购买力平价公式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单一价格定律将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汇率联系在了一起。
购买力平价是决定长期实际汇率水平的基础。在实践中,虽然货币的购买力很难准    确地加以衡量,但由于货币购买力与价格水平成反向关系,因此,实际汇率就决定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并随着这两个国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例如,1公斤牛肉在美国卖3美元,在荷兰卖2欧元,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应当是3/2=1.5。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价格水平上升,都意味着该国的货币贬值,反之,则意味着该国的货币升值,从而使汇率向PPP趋近。
但是也应看到,市场力量对汇率与PPP偏离的纠正有时并不是强有力的,并且作用 的时间较长。这是因为:第一,在经济生活中,许多商品是“非贸易商品”,它可能不像前面提到的咖啡那样易于在国家之间移动,甚至根本无法移动。例如非洲国家的土地可能比欧洲国家的土地便宜得多,但我们却无法将非洲的土地搬运到欧洲去卖;许多服务也属于“非贸易商品”,例如,在A国理发虽然比在B国理发便宜,但并不存在国际套利的机会。第二,人们的偏好不同,尽管丰田汽车和凯迪拉克属于贸易商品,但一些消费者喜欢丰田汽车,而另-些消费者更喜欢凯迪拉克,因此两种不同品牌的汽车尽管存在价格差别,并且是可以在国家之间移动的,但这却没有给套利者留下获利的机会。最后,商品在国家间的流动会遇到许多障碍,包括运输成本等方面的自然障碍和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等方面的人为障碍。山于上述原因,市场力量对汇率与PPP偏离的纠正通常是缓慢的。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能说明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难以说明汇率的短期波动。
在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是一国的实际利率。如前所述,汇率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或两种货币相兑换的比率。人们用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不仅仅是为了用于购买另一国的商品和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动机,这就是投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实际利率高于其他国家,在国际间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的情况下,外国资本就会量流人到该国,以谋求较高的收益。量外国资本的流入会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并最终迫使本币升值,汇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国利率低于其他国家,本国的资本则会流向国外以谋求高收益,导致资本量流出,资本的量流出最终会迫使本币贬值,汇率下跌。因此,利率在短期内影响着一国的汇率水平,实际汇率和实际利率是正相关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汇率与利率的正相关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们预期外国的汇率不下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人们预期A国的汇率不久将会下跌,即使目前A国的利率再高,外国资本也可能不会流入到该国,因为如果人们预期A国的汇率不久将会下跌,那么投资者在未来汇率下跌时会蒙受损失。在此情况下,汇率与利率就可能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一国汇率的变动也同该国所采用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目前,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只限于在一定幅度内波动,且由货币当局确定的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直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制度,包括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管制浮动汇率制度两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又称清洁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官方汇率,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决定的汇率制度。管制浮动汇率制度又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或肮脏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主要通过买进或者卖出外汇来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从而有限度地影响汇率水平的汇率制度。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外汇的供求关系。
西方各国20世纪70年代前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即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均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二是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如果略去经常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的单边转移支付,汇率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表现在:如果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那么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下降,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则会上升。显然,这将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而不利于增加外国产品的进口。在此情况下,对外贸易就可能出现顺差,经常项目就可能出现盈余,至少出口的增加会减少外贸逆差和经常项目的赤字。反之,如果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对外贸易就可能出现逆差,经常项目就可能出现赤字,至少这会减少外贸顺差和经常项目盈余。
应当指出,汇率的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存在一个时滞。因为在汇率变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外贸公司都是按照以前签订的合同执行进出口产品价格的,故其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一般而言,汇率的变动对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或者说影响不,因为长期资本流入一个国家或从一个国家流出,主要取决于在该国的投资风险和盈利水平,而不是主要地取决于汇率。然而,汇率的变动对短期资本的流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短期资本的流动性强,如果预期某一国家的汇率下跌,即预期该国的货币贬值,由于会导致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下降,资本的持有者为避免损失,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把该国的货币兑换成坚挺的外币,从而会发生“资本抽逃”的现象,量的短期资本就会外流;反之,如果预期该国的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短期资本就会量流人到该国。可见,汇率的变动会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影响资本项目的平衡,进而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二)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在第四章中,我们在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时,始终假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只有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在本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中,我们将取消这种假定,引入外国部门,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在本节中,我们首先将经常项目中的对外贸易即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1.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和净出口函数 
以前的分析,我们始终假定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即净出口为外生变量,实际上,与消费和投资一样,净出口也是一个内生变量。净出口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净出口函数。 
在经常项目中,如果略去转移支付,经常项目就只有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项内容。因此,对外贸易的平衡也就可以视为经常项目的平衡。 
我们知道,对外贸易包括出口(X)和进口(M),两者的余额就是净出口(NX),净出口如果是正值,亦称外贸顺差;净出口如果是负值,则称为外贸逆差。 
那么,一国净出口额的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影响进出口的因素,然后再根据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1)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进口(M)与国民收入(Y)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在上式中, 为自发进口或自主进口,表示与国民收入无关或国民收人为零时的进口额, 代表边际进口倾向,即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进口的增加量。例如,某国一年的自发进口为2000亿美元,边际进口倾向为0.3,那么,当国民收入为10000亿美元时,进口额即为5000亿美元=(2000+0.3×10000),如果自发进口和边际进口倾向不变,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5000亿美元时,进口额则增加到6500亿美元=(2000+0.3×15000)。 
进口与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收入增加时,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支撑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较多的消费品、原材料、能源和机器设备,以满足国内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换言之,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在拉动产出增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量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这必然导致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较慢,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因而进口会相应减少。因此,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进口与实际汇率R亦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M=F(R)
进口与实际汇率之所以是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会下降,即变得更便宜,这显然有利于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将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进口就会减少,故进口也是实际汇率的增函数。 
再分析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也有两个,一是外国的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出口(X)是外国国民收入( )的增函数,即X与 ,是正相关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出口与外国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原因就在于,当外国,例如B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出水平增加时,需要从A国进口更多的商品,以支撑B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A国的出口就会增加;反之,如果B国的经济不景气,产出减少或增长缓慢,就会相应减少从A国的进口,从而使A国的出口减少。因此,A国的出口(X)与曰的国民收入( )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 
出口与实际汇率(R)则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即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减函数。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出口将会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则出口将会减少。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的表示为: 
X=F(R) 
出口与汇率之所以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会变得相对便宜,因而会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反之,当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会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出口就会减少。 
通过以上对影响进口和出口因素的分析,可以把影响净出口(NX)的因素概括为本国的国民收入(Y)、外国的国民收入( )和实际汇率(R)三个。故有如下关系式: 
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就可以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2)净出口函数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第一,本国国民收入Y的增加会导致进口M的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净出口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国民收入减少,净出口则会增加。第二,外国国民收人( )的增加会导致本国出口(X)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外国国民收入减少,净出口则会减少;第三,汇率(R)的上升,即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X)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则会导致净出口增加。 
既然Y的增加会导致M的增加,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Y就会增加 个M。那么,如果X不变,在Y增加时,NX就一定会减少,并且每增加一个Y,NX就会减少 ,故有用下式表示的净出口函数: 
上式是未考虑汇率作用的净出口函数。式中 为自发净出口或自主净出口,即与国民收入无关或国民收入为零时的净出口。在上式的基础上,如果再考虑实际汇率的作用,并假定净出口对实际汇率存在一个敏感性(n),就可以得出用下式表示的净出口函数: 
 在净出口函数中,n是NX对R的敏感性,它表示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净出口将会变动的数量。显然,净出口函数揭示了净出口与国民收入、实际汇率的内在联系。例如,假设净出口函数为 
NX=5000-0.1Y-1000R 
如果Y=40000亿元,R=1.0,则NX=0,这意味着进出口实现了平衡。 
如果R不变,Y增加了1000亿元,即Y=41000亿元,这时进口会增加,而净出口则会减少100亿元,即NX=-100亿元=(5000-0.1×41000-1000×1.0)。 
如果Y不变,仍为40000亿元,实际汇率R上升至1.3,会使净出口下降300亿元,即NX=-300亿元=(5000-0.1×40000-1000×1.3)。 
由此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Y增加,会导致NX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 NX的增加。如果R上升,则会导致NX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NX的增加。, 
如果把净出口函数与以前的消费函数相比较就会发现:净出口和消费都取决丁国民收入。所不同的是,如果国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将增加c元(边际消费倾向),而净出口却下降 元(边际进口倾向)。它意味着国内消费的增加会减少出口或必须增加进口。 
显然,净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也是一个内生变量。作为内生变量,它既决定于国民收入Y,也决定于实际汇率R。 
2.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和乘数 
将对外贸易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后,国民收入不仅决定于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和政府支出G,而且取决于净出口NX。这时,四部门经济即开放经济的收入恒等式即为Y=C+I_G+NX。由于NX是内生变量,有自己的函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净出口函数引进开放经济中的收入恒等式。在收入恒等式中引入净出口函数后,会改变我们在第四章中得到的均衡产出公式和乘数公式。 
上式向我们展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从上式不难看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即决定于自发需求和政府支出,也取决于开放经济乘数的小,同时,也与利率、汇率等变量相关。 
一、本讲要求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熟悉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的关系及净资本流出函数; 
熟悉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熟悉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 
了解适度储备资产的界定标准; 
了解官方储备资产与汇率制度的关系。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 
了解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的含义和形成机理。 
二、本讲内容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净资本流出函数 
在开放经济中,不仅经常项目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而且资本项目也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如前所述,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向国内,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我们把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的差额定义为净资本流出(F),如果净资本流出F为负值,就是净资本流入。净资本流出的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F=资本流出-资本流人 
影响净资本流出或净资本流人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如前所述,如果一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资本就会从外国流入到国内,反之,如果一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资本则从国内流向国外。因此,净资本流出是外国利率 和本国利率 之差即相对利率的函数。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则有如下净资本流出的表达式: 
在上述净资本流出函数中, 是一个于零的常数。根据上式,如果外国的利率水平不变,国内利率水平越高,流出的资本就会越少;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即 ,净资本流出即为负值,这时就会存在净资本流入。反之,如果国内利率水平不变,外国利率水平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多;如果外国利率高于国内利率,即 ,净资本流出即为正值,这时不存在净资本流入。可见,资本流出是国内利率的减函数。 
在坐标上,如果用纵轴表示国内利率,用横轴表示净资本流出,则净资本流出函数就表现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即净资本流出曲线。如图6—1所示。 
从图6—1可以看出,当国内利率较高,例如为 时,净资本流出较少,为 ;当利率下降到 时,净资本流出将会增加到 。可见,净资本流出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关系。 
2.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就国际收支本身来说,它的平衡包括经常项目的平衡和资本项目的平衡,但两个账户各自实现平衡的概率并不,通常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更多的情况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总是建立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综合平衡的基础之上。 
如果略去经常项目中的转移支付,那么对外贸易的平衡即代表经常项目的平衡。若将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定义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即表示之,则有: 
    经济学上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O时的状态,当BP=0时,故有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出,即 
                  NX=F 
由于NX是 和R的函数,F是 的函数,故国际收支平衡函数可一般地表示为 
国际收支平衡函数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外贸逆差或经常项目赤字,那就意味着该国用在国外的支出(进口)比它在国外得到的收入(出口)要多,在此情况下,这一赤字就要通过资本项目中的净资本流入包括从国外借款来弥补,这意味着资本项目必须有盈余。如果资本项目中的盈余恰好能够弥补经常项目中的赤字,这时国际收支就可以实现平衡。但是,如果资本项目不存在盈余或盈余小于经常项目中的赤字,或者资本项目也出现了赤字,那么这就意味着国际收支一定会出现赤字,国际收支出现了不平衡。同样的道理,如果资本项目出现了赤字,而经常项目出现了盈余,并且经常项目的盈余恰好能够补偿资本帐户的赤字,国际收支也能实现平衡。但是如果经常项目出现的盈余不能补偿资本项目出现的赤字,国际收支同样不能平衡。相反,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了盈余或者其中一个项目出现的盈余于另一个项目出现的赤字,那么国际收支就会出现盈余。 
3.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和适度储备资产 
国际收支无论是出现赤字还是出现盈余,都必须用官方储备帐户来调整。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官方储备资产。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是官方储备的主要作用。第二,抵消由于国际收支变化所形成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当一国由于偶发因素或季节性因素而出现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时,政府就可以动用官方储备资产弥补赤字,而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紧缩经济的措施,从而使国内经济免受外部的影响。在一国国际收支呈现长期恶化的情况下,尽管用官方储备资产弥补赤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能够为该国的经济调整赢得时间,从而减少因采取紧急措施而付出的代价。第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当一国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剧烈时,货币当局就可以通过抛售外汇或收购外汇来平抑汇率。具体说,当一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或贬值较快时,货币当局就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从而减少官方储备资产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反之,如果本币面临升值压力,货币当局则可以通过收购外汇,从而增加官方储备资产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当然,官方储备的这种作用的发挥要以充分发达的外汇市场和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为先决条件。第四,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少也是一国金融实力的标志,并可以作为向外国借款的信用保证。 
虽然官方储备资产具有上述积极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官方储备资产会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官方储备资产客观上存在一个合理的度。按照美国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所得出的经验结论,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这个比率一般以40%作为标准,若低于30%的比率就应当进行调整,20%的比率是最低限度标准。但特里芬也指出,由于各国的条件不同,因此各国合适的储备进口比率并非是绝对一致的。一般而言,工业国和重要贸易国的储备进口比率应当高于其他国家,通常应在30%以上,而实行严格外贸和外汇管制的国家的储备进口比率可以低一些,可维持在25%左右,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口为宜。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里芬提出的适度储备的比率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备管理时指出,“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额的储备水平有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定额”。尽管如此,特里芬的适度储备进口比率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官方储备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而不是仅仅是为一国的进口交易提供资金保证。 
4.官方储备资产与汇率制度 
一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少,不仅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相关,也与一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相联系。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的需求和供给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达到平衡。特别是在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汇率的制度下,不存在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此时的汇率即为均衡利率或出清利率。在均衡汇率的条件下,外汇市场可以出清。此时,国际收支既不会出现赤字,也不会出现盈余,其余额为零。在此情况下,官方就不必持有外汇储备以干预外汇市场,就是说,官方外汇储备交易为零。 
在管制浮动(肮脏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基本由市场决定,但货币当局在一定限度内靠买卖外汇来干预汇率,以平衡国际收支,这时的官方外汇储备交易就不可能为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货币当局制定的。货币当局制定的固定汇率如果高于均衡利率,这时的汇率便相当于产品的支持价格。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外汇出清价格的支持价格,货币当局必须握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便随时抛售外汇,维持固定汇率。但是,当外汇储备枯竭以后,货币当局就只能宣布本币贬值。在实行固定汇率的制度下,这被称为法定贬值或降值(devaluation)。而不能将其称之为贬值(depreciation)。贬值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用语。 
固定汇率有时也低于出清汇率,这类似于产品的限制价格。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就必须吸收过度的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货币当局就只能宣布本币升值。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条件下,这被称为法定升值或增值(revaluation),而不能称之为升值(appreciation),升值也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用语。 
显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依靠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来维系的。因此,官方储备交易就是经常的,它不可能为零。 
(四)开放经济条件-F经济政策的  
 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开放的经济中,通过进出口贸易和汇率的变动,一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会传递到另一国,使别国的经济也相应地出现扩张或收缩,而别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扩张或收缩的国家。 
例如,如果A国通过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拉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从而使A国的国民收入增加。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A国从外国例如从B国的进口会相应增加,这意味着B国的出口会增加,出口的增加最终会拉动B国的经济增长,使该国的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A国实行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衰退,那么它就会减少从B国的进口,这意味着B国出口的相应减少并最终导致B国国民收入的减少。当一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相应扩张或收缩,所产生的这种效应就是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同样的道理,由于A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所引起的B国经济出现扩张或收缩以后,又会通过进出口贸易反过来影响A国的经济运行,使A国的经济加速扩张或加速收缩。在这里,当B国由于A国引发的溢出效应导致B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后,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的A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之为回振效应或回波效应(bankwash effect)。 
实际上,不仅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会在国际间产生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的传导,而且一国的汇率政策也会对别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汇率政策是怎样产生这种传导效应的呢? 
举例来说,如果A国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即汇率下跌,这将有利于A国增加出口,同时还可能导致进口的减少。在此情况下,A国的净出口就会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净出口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并最终导致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收人的增加。然而,A国宣布本币贬值对B国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A国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是建立在B国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基础上的,从而必然导致B国净出口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国的总需求就会减少,并最终导致B国国民收入的减少,从而有可能导致B国的经济出现收缩甚至衰退。由于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只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不利,故此项政策被称之为以邻为壑的政策。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