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一)国内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1.国内设备、工器具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按照我国现行规定,银行、单位和个人办理结算都必须遵守结算原则:一是恪守信用,及时付款;二是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三是银行不垫款。 2.国内材料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建筑安装工程承发包双方的材料往来,可以按以下方式结算: (1)由承包单位自行采购建筑材料的,发包单位可以在双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按年度工作量的一定比例向承包单位预付备料资金。 (2)按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由承包方包工包料的,则由承包方负责购货付款,并按规定向发包方收取备料款。 (3)按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由发包单位供应材料的,其材料可按材料预算价格转给承包单位。材料价款在结算工程款时陆续抵扣。
(二)进口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 进口设备分为标准机械设备和专制设备两类。标准机械设备系指通用性广泛、供应商(厂)有现货,可以立即提交的货物。专制设备是指根据业主提交的定制设备图纸专门为该业主制造的设备。 1.标准机械设备的结算 标准机械设备的结算,大都使用国际贸易广泛使用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在合同生效之后一定日期由买方委托银行开出,经买方认可的卖方所在地银行为议付银行。以卖方为收款人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其金额与合同总额相等。 (1)标准机械设备首次合同付款。当采购货物已装船,卖方提交下列文件和单证后,即可支付合同总价的90%。 1)由卖方所在国的有关当局颁发的允许卖方出口合同货物的出口许可证,或不需要出口许可证的证明文件; 2)由卖方委托买方认可的银行出具的以买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保函。担保金额与首次支付金额相等; 3)装船的海运提单; 4)商业发票副本; 5)由制造厂(商)出具的质量证书副本; 6)详细的装箱单副本; 7)向买方信用证的出证银行开出以买方为受益人的即期汇票; 8)相当于合同总价形式的发票。 (2)最终合同付款。机械设备在保证期截止时,卖方提交下列单证后支付合同总价的尾款,一般为合同总价的10%。 1)说明所有货物无损、无遗留问题、完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证明书; 2)向出证行开出以买方为受益人的即期汇票; 3)商业发票副本。 (3)支付货币与时间。 1)合同付款货币:买方以卖方在投标书标价中说明的一种或几种货币,和卖方在投标书中说明在执行合同中所需的一种或几种货币比例进行支付。 2)付款时间:每次付款在卖方所提供的单证符合规定之后,买方须从卖方提出日期的一定期限内(一般45天内)将相应的货款付给卖方。 2。专制机械设备的结算 专制机械设备的结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预付款、阶段付款和最终付款。 (1)预付款。一般专制机械设备的采购,在合同签订后开始制造前,由买方向卖方提供合同总价的10%-20%的预付款。 预付款一般在提出下列文件和单证后进行支付: 1)由卖方委托银行出具以买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保函,担保金额与预付款货币金额相等; 2)相当于合同总价形式的发票; 3)商业发票; 4)由卖方委托的银行向买方的指定银行开具由买方承兑的即期汇票。 (2)阶段付款。按照合同条款,当机械制造开始加工到一定阶段,可按设备合同价一定的百分比进行付款。阶段的划分是当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到关键部位时进行一次付款,到货物装船买方收货验收后再付一次款。每次付款都应在合同条款中作较详细的规定。 机械设备制造阶段付款的一般条件如下: 1)当制造工序达到合同规定的阶段时,制造厂应以电传或信件通知业主; 2)开具经双方确认完成工作量的证明书; 3)提交以买方为受益人的所完成部分保险发票; 4)提交商业发票副本。 机械设备装运付款,包括成批订货分批装运的付款,应由卖方提供下列文件和单证: 1)有关运输部门的收据; 2)交运合同货物相应金额的商业发票副本; 3)详细的装箱单副本; 4)由制造厂(商)出据的质量和数量证书副本; 5)原产国证书副本; 6)货物到达买方验收合格后,当事双方签发的合同货物验收合格证书副本。 (3)最终付款。最终付款指在保证期结束时的付款。付款时应提交: 1)商业发票副本; 2)全部设备完好无损,所有待修缺陷及待办的问题,均已按技术规范说明圆满解决后的合格证副本。 3.利用出口信贷方式支付进口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 对进口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的支付,我国还经常利用出口信贷的形式。出口信贷根据借款的对象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1)卖方信贷是卖方将产品赊销给买方,规定买方在一定时期内延期或分期付款。卖方通过向本国银行申请出口信贷,来填补占用的资金。 (2)买方信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产品出口国银行把出口信贷直接贷给买方,买卖双方以即期现汇成交。买方信贷的另一种形式,是由出口国银行 把出口信贷贷给进口国银行,再由进口国银行转贷给买方,买方用现汇支付借款,进口国银行分期向出口国银行偿还借款本息。 (三)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的动态结算 . (1)设备、工器具和材料价款的动态结算主要是依据国际上流行的货物及设备价格调值公式来计算,即: P1=Po(a十b*M1/Mo+c*L1/Lo) 式中P1――应付给供货人的价格或结算款; Po――合同价格(基价); M。――原料的基本物价指数,取投标截止前28d的指数; Lo――特定行业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数,取投标截止日期前28d的指数; Ml、L1:――在合同执行时的相应指数; a----代表管理费用和利润占合同的百分比,这一比例是不可调整的,因而称之为“固定成分”; b----代表原料成本占合同价的百分比; c----代表人工成本占合同价的百分比。 在公式中,a+b+C=1,其中: a的数值可因货物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占合同的5%-15%。 b是通过设备、工器具制造中消耗的主要材料的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的。 c通常是根据整个行业的物价指数调整的(如机床行业)。 (2)对于有多种主要材料和成分构成的成套设备合同,则可采用更为详细的公式进行逐项的计算调整: P1=Po(a十b*Ms1/Mso+c*Mc1/Mco+d*Mp1/Mpo+e*Le1/Leo+f*Lp1/Lpo) 式中 Msl/Mso――钢板的物价指数; Mci/Mco----电解铜的物价指数 MPl/Mpo----塑料绝缘材料的物价指数 LEl/Leo----电器工业的人工费用指数 LPl/Lpo----塑料工业的人工费用指数 a――固定成本在合同价格中所占的百分比; b、c、d ――每类材料成分的成本在合同价格中所占的百分比; e、f――每类人工成分的成本在合同价格中所占的百分比。 三、我国施工合同文本与FIDIC合同、NEC合同和AIA合同关于工程价款支付与结算的比较分析 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重新修订并于1999年12月颁布了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简称新文本)。在国际上,各种行业组织颁布有不同的施工合同标准文件,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制订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简称FIDIC合同,以1987年第4版为例)、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制订的《新工程合同条件》(简称NEC合同、1995年版)和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制订的《工程承包合同通用条款》(A201,1997年版)等。这些施工合同标准文件对工程价款的支付(主要包括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保留金及竣工结算)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对比分析见书P361-364)。
第四节 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和应用 一、编制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的相关因素 前序阶段的资金投人与策划直接影响到后序工作的进程与效果,资金的不断投入过程即是工程造价的逐步实现过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与其前序阶段的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施工图预算是施工阶段造价计价与控制的重要关键因素。 与施工阶段造价计价与控制有直接关系的是施工组织设计,其任务是实现建设计划和实际要求,对整个工程施工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是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也是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编制的依据之一。 总进度计划的相关因素为:项目工程量,建设总工期,单位工程工期,施工程序与条件,资金资源和需要与供给的能力与条件。总进度计划成为确定资金使用计划与控制目标,编制资源需要与调度计划的最为直接的重要依据。 确定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时还应考虑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对于资金使用计划的影响。在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要考虑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资金供给与资金调度等多方面的关系。
二、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的作用与编制方法 . 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在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中处于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它对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通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目标值,使工程造价的控制有所依据,并为资金的筹集与协调打下基础。 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科学编制,可以对未来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和进度控制有所预测,消除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进度失控,也能够避免在今后工程项目中由于缺乏依据而进行轻率判断所造成的损失,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使现有资金充分地发挥作用。 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上升,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对脱离实际的工程造价目标值和资金使用计划,应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允许修订和修改,使工程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水平,从而保障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各自的合法利益。 施工阶段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不同子项目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按不同子项目划分资金的使用,进而做到合理分配,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划分,划分的粗细程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在实际工作中,总投资目标按项目分解只能分到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 2.按时间进度编制的资金使用计划 按时间进度编制的资金使用计划,通常可利用项目进度网络图进一步扩充后得到。利用网络图控制投资,即要求在拟定工程项目的执行计划时,一方面确定完成某项施工活动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完成这一工作的合适的支出预算。 按时间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用横道图形式和时标网络图形式。 资金使用计划也可以采用S型曲线与香蕉图的形式,其对应数据的产生依据是施工计划网络图中时间参数(工序最早开工时间,工序最早完工时间,工序最迟开工时间,工序最迟完工时间,关键工序,关键路线,计划总工期)的计算结果与对应阶段资金使用要求。 利用确定的网络计划便可计算各项活动的最早及最迟开工时间,获得项目进度计划的甘特图。在甘特图的基础上便可编制按时间进度划分的投资支出预算,进而绘制时间―投资累计曲线(S形图线)。时间―--投资累计曲线的绘制步骤:见书P368
三、施工阶段投资偏差分析 施工阶段投资偏差的形成过程,是由于施工过程随机因素与风险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工程进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称为投资偏差与进度偏差,这些偏差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计算与控制的对象。 投资偏差指投资计划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即 投资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 进度偏差=已完工程实际时间―已完工程计划时间 为了与投资偏差联系起来,进度偏差也可表示为: 进度偏差=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 所谓拟完工程计划投资是指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所应完成的工程内容的计划投资。 在投资偏差分析时,具体又分为: (1)局部偏差和累计偏差。 (2)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常用的偏差分析方法有横道图法、时标网络图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例7.在投资偏差分析时,其结果更能显示规律性,对投资控制工作在较大范围内具有指导作用的是( )。(2003考题) A.累计偏差 B.绝对偏差 C.相对偏差 D.细微偏差 答案:[A]
例8.用表格法进行投资偏差分析时,已完工程量乘以计划单价得到的是( )。(2003考题) A.拟完工程计划投资 B.已完工程计划投资 C.拟完工程实际投资 D.已完工程实际投资 答案:[B]
例9.某工程公司工期为3个月,2002年5月1日开工,5-7月份计划完成工程量分别为 500吨、2000吨、1500吨,计划单价为5000元/吨;实际完成工程量分别为400吨、1600 吨、2000吨,5-7月份实际价格均为4000元/吨。则6月末的投资偏差为( )万元。(2004考题) A.450 B.―450 C.―200 D.200 答案:[C]
例10.在偏差分析的方法中,具有适用性强、信息量大、可以反映各种偏差变量和指标且有助于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方法是( )。(2004考题) A.横道图法 B.表格法 C.曲线法 D.时标网络图法 答案:[B]
四、偏差形成原因的分类及纠正方法 一般来讲,引起投资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客观原因、业主原因、设计原因和施工原因。 偏差的类型分为四种形式。 (1)投资增加且工期拖延。 (2)投资增加但工期提前。 (3)工期拖延但投资节约。 (4)工期提前且投资节约。 通常把纠偏措施分为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四个方面。
例11.在投资偏差分析时,需要对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地基变化属于( )。(2003考题) A.客观原因 B.业主原因 C.设计原因 D.施工原因 答案:[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