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管理知识大纲内容:职业卫生法规及职业危害识别

发布时间:2014-02-25 共1页

 第二节 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
  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第三节 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生产性粉尘
  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
  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2、呼吸性粉尘:可进人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3类)
  1、无机性粉尘
  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
  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
  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
  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
  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
  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一般在接触矽尘5—10年才发病,潜伏期可长达15—20年。也有1—2年发病的。其机理是由于矽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
  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
  13种法定尘肺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
  1、化学结构。
  2、物理特性。
  3、毒物剂量
  4、毒物联合作用。
  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
  6、个体状态。
  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
  1、局部刺激和腐蚀。
  2、中毒。
  有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后,会造成女工自然流产、后代畸形;增加群体肿瘤的发病率;改变免疫功能。
  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吸入
  2、经皮吸收
  3、食入
  职业中毒的类型
  1、 急性中毒
  2、 慢性中毒
  3、 亚急性中毒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 噪声及噪声聋
  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可分为3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2、 振动及振动病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1) 非电离辐射
  a) 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
  微波对机体的影响分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类,加热含水分组织可造成机体热伤害,非致热效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分泌和心血管系统。
  b) 红外线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
  c) 紫外线
  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d) 激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由其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可引起机体内某些酶、氨基骏、蛋白质、核酸等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等。
  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2)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a) 全身性放射性疾病
  b) 局部放射性疾病
  c) 放射所致远期损伤
  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包括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放射损伤,和内照射放射病等四种。
  4、 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异常气象条件包括:
  1) 空气温度
  2) 湿度
  3) 风速
  4) 辐射热
  5) 气压
  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有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散热量大于23 W/m3﹒h或84 kJ/m3﹒h
  2)高温高湿作业。车间气温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煤矿深井井下气温达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3)夏季露天作业。
  4)低温作业。
  5)高气压作业。
  6)低气压作业。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3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病
  1、 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可分为3类
  1) 确认致癌物
  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质等。
  2) 可疑致癌物
  3) 潜在致癌物
  2、 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
  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我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正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
  2、评价的主要方法
  1)检查表法
  2)类比法
  3)定量法
  3、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
  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